生物製劑清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病灶 勿依賴類固醇很重要

by | 9 月 16, 2024

生物製劑清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病灶 勿依賴類固醇很重要

九月適逢求職季,社會新鮮人壓力倍增,蕁麻疹發生風險也隨之提升。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皮膚免疫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醫師指出,國人一生中約有23.3%的機會發生蕁麻疹、平均每四人約一人具風險,除了源於食物、藥物過敏的急性蕁麻疹以外,也有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簡稱CSU)。

「紅、腫、癢」症狀逾六週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警訊

陳俊賓主任說,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女性發病比例約為男性的兩倍,全球約四千萬名患者,我國則有20至25萬名。屬於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與外在過敏原無直接相關,但過敏原、壓力大、焦慮等情緒可能誘發或加重。主要症狀為「紅、腫、癢」三大症狀,提醒民眾若突然且反覆出現三大症狀超過六週,就有可能屬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務必要到大型醫療院所進行檢查與治療。

陳俊賓主任強調,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衝擊絕非單純的外貌改變、癢感而已。據研究,每五人約兩人因癢而工作表現不彰,生產力也下降兩成以上;不僅如此,有21.9%患者因病而遲到或缺勤,其中更有高達37.5%患者每週請假時間超過一天,工作表現與收入無疑都會受到影響。除了工作表現以外,逾半數患者癢到睡不好,焦慮與憂鬱的風險更是常人的1.79倍與1.61倍。若無法有效控制疾病,患者的人生有如壟罩在紅色警報中,隨時可能陷入「紅、腫、癢症狀發作→ 外貌改變、難以專注 →失眠、壓力、焦慮、憂鬱→ 症狀加劇」的惡性循環。

多元藥物問世 清零病灶已成臨床治療目標 生物製劑有效緩解惱人癢感快速清零症狀

陳怡行教授鼓勵,患者確診後也無須擔心,已有多元藥物可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從過往至今,第一線與第二線治療均以抗組織胺藥物為主。目前抗組織胺藥物有所突破,除了容易嗜睡、無力的第一代藥物以外,今日也有治療副作用相對較輕的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不過,前線的治療仍有加強空間,在治療三個月以後,僅有半數患者病程無法獲得有效控制,約七成的癢感、紅腫病灶還是不能獲得改善。

陳怡行教授接續說明,前線治療反應不佳別氣餒,今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治療藥物多了生物製劑,在新武器的幫助下,治療戰線已拓展到第三線,也將治療目標設定為「病灶全數清除」。經抗組織胺治療二至四週後仍反應不佳,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透過一段時間的穩定治療,每五位患者就有超過三位擺脫最折磨人的癢感問題,約為前線治療的兩倍之多;更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可快速清零症狀,擺脫症狀帶來的阻礙,奪回自信與人生主導權。

陳俊賓主任也分享診間個案,在沒有生物製劑的年代,一名40多歲的女性護理師,長期飽受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所苦,難以克制的癢感,不僅讓她睡不好,也難以投入在醫療服務上。想要快速止癢的她,甚至不惜裝上化療用的人工血管,以利自行施打止癢針,有時甚至每六小時就要注射一次,才能好好睡覺、專心工作。所幸,隨著生物製劑的問世,讓她終於看見一線曙光,透過生物製劑穩定治療終於擺脫癢感,因病而產生的焦慮感也逐漸消散,最終在醫療團隊的鼓勵下,克服心魔拆除人工血管,目前使用生物製劑穩定控制疾病至今。

陳怡行教授提醒,面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謹記「三要、一不」口訣。首先,「要就醫」莫名發生紅、腫、癢三大症狀超過六週,就建議到大型醫療院檢查與治療;次之,「要持續」的使用藥物,只有透過穩定治療才能及早控制疾病、清零病灶,奪回自在人生;最後,「要回饋」自身對於治療的期待與治療期間的不適,以利主治醫師打造個人化療程,並透過調整劑量、及早投藥幫助患者改善副作用衝擊。此外,「不依賴類固醇」也很重要,若只在發作期間才透過類固醇來緊急控制疾病,不僅無法對症下藥,停藥後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疾病反撲,甚至引起水牛肩、月亮臉、甚至青光眼、白內障等副作用。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