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發於青壯年族群!發炎性腸道疾病久病恐釀禍

by | 9 月 3, 2024

好發於青壯年族群!發炎性腸道疾病久病恐釀禍

記者:陳佳慧報導

34歲的吳先生正值青壯年,剛成家立業的他肩負養家的重擔,為了養育妻小成了工作狂,每日飲食也只能隨便打發解決。近日如廁時持續出現血便症狀,讓他誤以為是痔瘡搗亂,索性至藥局購買成藥治療。然而,情勢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最後無奈之下求診胃腸科,深入檢查後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透過生物製劑治療,才終於得以控制病情、恢復以往的生活品質,也逐漸開始注重平時的飲食習慣。

留心這些症狀 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顏旭亨醫師指出,IBD屬於免疫系統疾病,常見症狀如腹痛、腹瀉、血便、莫名貧血、體重減輕及發燒。如有慢性腹瀉兩週以上,或是其他症狀長達三個月以上,就建議民眾盡早就醫,進一步診斷是否為IBD。依顏旭亨醫師臨床經驗分享,一般而言,透過醫師初步檢查,通常95%求診的患者屬大腸急躁症,因此不需太過擔心。IBD臨床診斷需將慢性病史,大腸鏡檢查、腸道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腸道造影等影像學檢查,以及典型的內視鏡影像和病理組織等綜合評估才能確診。

IBD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克隆氏症。顏旭亨醫師解析,兩者差異在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炎範圍僅止於大腸、直腸,症狀包括血便、腹瀉、直腸出血等;克隆氏症則可能擴及大腸、小腸及多處部位。IBD若反覆發炎未癒,容易增加大腸阻塞、腸穿孔、瘻管,甚至提升腸癌機率等併發症的風險。

IBD治療武器多 生物製劑助患者一臂之力

隨著現代藥物發達,IBD的藥物選擇也逐漸趨於多元。除了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外,近年來醫藥專家已運用先進生物科技設計出各類生物製劑。顏旭亨醫師表示,生物製劑類似於標靶藥物,可以精準瞄準發炎相關免疫分子進行作用,因此比較不會傷害與疾病無關的細胞或組織,而是針對特殊發炎途徑的傳導物質進行移除。而治療武器的搭配組合仍需視個案個別疾病程度而定,只要疾病控制良好,腸道不發炎、身體抵抗力變好,腸道內的細菌也較不容易增生而形成感染症,避免嚴重感染發展成敗血症。 

均衡飲食 維持免疫力 日常3大原則要注意!

IBD目前推測成因與基因遺傳及飲食西化有關,基因遺傳的部分,西方人罹患比例較東方人多出許多。根據統計,近年來國內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12人,而克隆氏症的發病率為每10萬人口3.9人。根據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證明,截至2024年6月,全國共有2,360例克隆氏症患者和5,232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無論東西方,盛行率均在節節上升。顏旭亨醫師建議,均衡飲食應多攝取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避免加工食品,且懂得調適生活壓力才能常保腸道健康。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頭暈、虛弱、疲勞而就醫,結果發現血球數量嚴重異常,紅血球與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球,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引起。」簡聖軒醫師指出,「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快速,所以個案在確診後,就有即刻治療的必要。」

然而,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相對較差,難以接受完整的化學治療,治療成效有待加強,遲遲未達殘留病灶檢測(MRD)陰性。所幸,後來透過免疫治療大幅殲滅癌細胞,並接續使用異體幹細胞移植,穩定控制疾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