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貴受「過敏性鼻炎」所擾 醫曝1招從根本治療

by | 7 月 8, 2024

科技新貴受「過敏性鼻炎」所擾 醫曝1招從根本治療

記者:吳儀文報導

過敏性鼻炎若未妥善治療,生活、工作等方面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若是任職於高科技產業的工作者更深受其苦,工作時穿著無塵衣,如果不斷打噴嚏、流鼻水時實在造成許多不便。一位在高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的37歲A先生,他的過敏性鼻炎就嚴重影響工作,症狀加劇時會就近到藥局購買成藥或至診所就診,服用抗組織胺、使用鼻噴劑等藥物來緩和症狀。

但A先生逐漸發現鼻噴劑效果越來越有限,沒噴的時候甚至鼻塞比以前更嚴重,直到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王堂權的門診求診,經過詳細評估檢查後,才發現塵蟎是影響自己鼻炎最大的過敏原,與醫師討論後決定使用舌下減敏療法治療,約3-4個月症狀就穩定下來,持續治療滿2年後停藥至今,狀況仍相當穩定。

過敏性鼻炎台灣盛行率偏高 如何治療才能不復發?

過敏性鼻炎是慢性鼻炎的其中一種,根據先前的 本土資料顯示,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為26.3%,高於全球盛行率(10-20%),其中20歲以下的族群盛行率更超過30%。

王堂權主任表示,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偏高,90%以上患者的過敏原都包含了「塵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氣候溫暖潮濕易助長塵蟎繁殖,且現代人常常緊閉門窗,長時間待在封閉的室內環境,塵蟎就容易影響呼吸道,刺激後產生過敏等發炎反應。

雖然過敏性鼻炎不像癌症一樣會明顯危害生命 ,但卻會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工作能力,因此需要妥善治療。王堂權主任提到,在治療藥物上,大家最熟知的就是抗組織胺、鼻噴劑,它們對鼻子症狀的緩解效果好且迅速,不過特殊種類的鼻噴劑藥物,長期使用反而會容易造成「藥物性鼻炎」,用久了會越來越沒效,甚至讓症狀加劇。

王堂權主任說明,除了抑制症狀,近年來減敏療法是病患的另一個選擇。對塵蟎過敏的患者來說,注意家中環境清潔、寢具挑選,確實能避免塵蟎孳生以防止症狀加劇,但要持之以恆確實不容易,倘若外出到其他環境,仍有機會接觸塵蟎,而減敏療法本身是從根本解決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比起症狀抑制,更能徹底改善生活品質。

減敏療法如何選擇? 舌下減敏安全且方便

早期的減敏療法,大多是透過皮下注射進行,皮下注射的患者需要反覆往返醫療院所進行施打,對長期需要配合的患者來說著實相當不便,特別是患有過敏的兒童,還要克服打針的恐懼感。

而舌下減敏療法的副作用不常見,使用上也更方便,患者可以在家中每天自行規則服用,不需頻繁往返醫療院所,能節省更多時間。王堂權主任表示,透過舌下減敏療法,實務上可以讓免疫系統產生免疫耐受性,往後若接觸過敏原,可以減緩過敏發炎反應的嚴重程度。

急性、慢性鼻炎治療模式不同 過敏性鼻炎可以從根本治療

雖然急性鼻炎症狀來時,快速用藥緩解症狀是可行的治療方法,然而王堂權主任提醒,慢性的過敏性鼻炎若要好好穩定下來,減少反覆發作的情況,其實是需要好的醫療諮詢、評估、診斷,並在醫病相互溝通、配合下,進行完整的療程,才能充分改善長期困擾病患的問題。

王堂權主任認為針對過敏性鼻炎治療,民眾可以跳脫過去的思維,採用更穩定的治療模式,透過抽血檢驗分析過敏原,從根本問題著手進行減敏療法。事實上,及早透過適當的治療模式穩定疾病,除了可以讓病患回歸正常的生活與工作之外,長遠來看,也有機會能減少總體醫療支出與社會成本。

TWN2321953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切片檢查確定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腫瘤已經轉移。」

經過團隊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並利用射頻燒灼術及放射性治療處理肝臟的腫瘤。後續患者持續接受長效型體抑素注射治療,幫助改善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患者已經接受體抑素治療約5年,目前狀況穩定,沒有發現新的腫瘤。陳佳宏醫師說,雖然在發現時已是轉移性第四期神經內分泌腫瘤,不過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是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可以維持。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走路時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結果就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室後,發現是髖部骨折。」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