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病友別再受類固醇副作用所苦! 臨床治療建議、藥物選擇一次了解

by | 2 月 23, 2024


記者:吳儀文報導  

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將血小板視為外來物進行攻擊。治療方式一直以來都是以類固醇作為主要治療藥物,然而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陳功深提到,除了傳統藥物外,近年來其實還有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等新的藥物選擇。


目前,台灣核准上市使用的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共有2種,一種為口服劑型,另一種則為皮下注射劑型。陳醫師提到,這2種藥物的療效其實不分軒輊,不過適用的對象不太一樣,建議患者依個別需求選擇。


類固醇有「這些」副作用 新藥TPO-RA該如何選擇?

類固醇是ITP的第一線治療藥物,不過使用後可能會產生血糖升高、水腫、骨質疏鬆、月經紊亂、水牛肩、體態改變、皮膚變薄易瘀青等副作用。陳醫師提醒,如果類固醇等傳統藥物使用3個月仍未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血小板未達3萬/μL以上),或是產生許多副作用時,就應該考慮使用TPO-RA。

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有口服、皮下注射劑型,這2種藥物又該如何做選擇呢?陳醫師表示,有些人怕痛、不想打針可能就會選擇口服TPO-RA,但它必須每天服用,而且不可磨碎、剝半,必須整顆吞服,對於年長者、中風病人等有吞嚥困難,或是需透過鼻胃管餵藥的ITP患者就不適合使用。

另外,口服TPO-RA容易和食物產生交互作用,所以必須要空腹服用,以免影響療效。陳醫師提到,尤其礦物質(如:鈣、鐵等)更會影響到藥物吸收,而有些人會吃胃藥,藥裡通常都含有鈣、鋁、鎂等也會產生影響,這是口服TPO-RA使用上的麻煩點。

像年長者常有許多共病需要服用各種藥物、保健食品,或是上班族工作忙碌沒辦法空腹按時服藥者,在使用口服TPO-RA時可能就會感到有些困擾。陳醫師認為,若考慮到方便性,其實皮下注射型TPO-RA會比較方便。


考慮副作用及方便性 皮下注射劑型較無交互作用、肝損傷

皮下注射型TPO-RA就像打胰島素一樣是透過皮下注射,而且好處是只需1個禮拜打1次,陳醫師表示,病人可以學習自行施打,也可前往醫院、診所、衛生所由醫護人員協助施打確保療效,不過若不回原醫院施打則需自付約50元注射費,但是當病人在使用口服TPO-RA時感到不便或有副作用,亦或是無法空腹影響到口服療效時,宜考慮改用皮下注射型TPO-RA。

陳醫師提到,在診間有很多ITP病人從口服轉為皮下注射劑治療後效果改善的例子,之前也有院內護理師在COVID-19疫情時因為大量接觸漂白水產生血小板低下的情形,當時這名護理師血小板只有3-4千/μL而且全身瘀青,使用針劑型TPO-RA等藥物治療再加上疫情趨緩減少漂白水使用後,症狀就獲得好轉。

而除了方便性外,陳醫師指出,使用口服TPO-RA可能會產生肝毒性影響肝功能,必須定期做肝功能檢測,不過皮下注射型TPO-RA很少會造成肝方面的問題,像現在台灣還有B肝、C肝等病毒性肝炎盛行,如果ITP患者本身就有肝功能方面的問題,也會建議使用皮下注射型TPO-RA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持續與臨床醫師溝通,個別調整治療計畫

陳醫師強調,藥物並不是只有一種,現在ITP病人其實有很多種藥物可以選擇,在治療時若有副作用或遇到困擾時,千萬不要固守慢性處方箋一直服用相同藥物,尤其成人ITP患者約有90% 不會治癒需持續服藥,因此在藥物選擇上應特別謹慎,這時藥物副作用就是最需要考慮的重點。因此,醫師呼籲ITP病人應和臨床醫師討論,依個別情況調整治療方式,共同制定適合個體需求的治療計畫,以確保不僅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也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士,幾年前做健檢的時發現腹主動脈瘤,不過沒有持續追蹤。最近患者在上班的時候,突然腹部劇痛,而被送到急診室已經休克,檢查發現是主動脈瘤破裂。」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主動脈瘤是因為主動脈病變,而在承受血流壓力後逐漸膨大。膨大的主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出血,建議要盡快接受治療。」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他是一位老師,從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乾癬,每天都需要家人協助塗抹藥膏,相當費時和辛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邱足滿醫師表示,「雖然醫師一再強調乾癬並非傳染病,但患者仍然深陷恐懼中,擔心自己的皮屑會影響孩子,甚至不敢和小寶寶同床睡覺。患者的憂慮反映了「累積性生命損害(CLCI)」的概念,乾癬在多年的反覆發作與治療中,深深影響了他的心理狀態、生活型態以及家庭互動。」

患者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效果良好,皮膚狀況將近100%改善。然而,兩年後因健保規定被迫「下車」暫緩生物製劑,改用傳統藥物與外用藥膏治療,但效果較不理想。見到好不容易消失的皮膚病灶再度惡化,讓患者非常難受。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女士,因為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腎臟有顆約5公分大的腫瘤。」葉劭德醫師表示,「由於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在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根治性腎臟切除術及淋巴結廓清。」

病理報告證實為腎細胞癌且有淋巴結轉移,所以在術後開始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KI)合併免疫治療。經過治療後,患者的食慾改善,體重也漸漸回升,目前仍持續在追蹤治療。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居家動起來的最佳選擇就是有趣又多變化的踏步有氧,想要保持低衝擊的話可以先減少跳躍的動作。當身體熱起來後,可以再搭配其他肌力訓練或做點動態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