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出問題喘不停? 醫警告:當心心臟衰竭惡化

by | 2 月 19, 2024


記者:黃心瑩報導

許多人上了年紀之後,走沒幾步路就感到上氣不接下氣,喘個不停,有時候甚至連躺平休息都氣喘吁吁,當心!這可不是體力衰退,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胤嘉警告,若本身心臟有瓣膜問題,卻未積極治療,出現躺平也很喘的症狀,很可能已心臟衰竭。



主動脈、二尖瓣膜出問題 心臟需超負荷工作恐導致衰竭

心臟就如同馬達,心房、心室之間的閥門稱為瓣膜,若瓣膜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血流不完全,進而引發其他問題。除了先天性的缺損(如少一瓣),瓣膜可能會因為老化退化、風濕性心臟病、急性感染、其他疾病等導致異常。陳胤嘉醫師說明,其中退化最為常見,因年紀大會出現瓣膜鈣化、周邊組織疏鬆或萎縮,或連接瓣膜的腱索脫垂;少數患者會因為冠狀動脈疾病或其他疾病導致心肌擴大,也會影響瓣膜結構。

心臟有四個瓣膜,但較容易出現問題的為主動脈瓣膜及二尖瓣膜。陳胤嘉醫師表示,通常瓣膜異常,會使心臟輸出的血液量不足,心臟必須變得肥大且更賣力運轉以提供足夠血量。而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就容易出現心律不整、喘、體能下滑等狀況,若出現晚上躺平會喘、或睡到一半喘到醒過來,就表示瓣膜造成的心臟衰竭已經需要處理,不過,很多人會認為是正常老化而忽略。


根治瓣膜靠手術 高風險患者適合經導管置換手術

瓣膜該如何治療?陳胤嘉醫師表示,目前唯一能根治的方式就是手術,但並非人人都需要手術,需要根據病人的身體條件、體力、年紀等綜合評估風險;若已出現症狀,再考慮介入。舉例來說,年輕患者、體力好又有運動習慣,便可藉由藥物控制,不必立刻進行手術。

手術方式分為傳統開胸手術、小傷口手術、微創手術。陳胤嘉醫師指出,二尖瓣膜會以修補為主,不適合修補才考慮置換;而主動脈瓣膜無論是狹窄或是逆流,通常會進行置換手術。

● 傳統開胸手術:傷口大,胸骨癒合恢復期較長,但手術風險較小傷口手術低,較適合進行複雜性手術。
● 小傷口手術:不用打開或只需打開部分胸骨,傷口約4-6公分,術後恢復快,適合年輕、低手術風險的患者。但限制較多,若心臟位置太深、肺部有沾黏者較不適合。
● 經導管瓣膜置換:從鼠蹊部或頸部的血管放導管進入,利用支架撐開狹窄瓣膜,固定在原本的瓣膜上。通常適用於不適合傳統手術、年紀大、肺功能差、體能虛弱等高風險者。


新型牛心生物瓣膜 加入二次置換手術設計

而用來置換的心臟瓣膜,主要分為金屬瓣膜及生物瓣膜兩類,生物瓣膜指的是以牛心、豬心組織做出的人工瓣膜,與人體組織較為接近。陳胤嘉醫師提到,人工瓣膜有其壽命,目前金屬瓣膜年限約40-50年,但必須終身服用抗凝血劑,避免形成血栓,若有組織向內生長影響瓣膜功能,也仍有二次手術的風險;而生物瓣膜雖只需服用3-6個月的抗凝血劑,但年限最多到15-20年左右,若病人還很年輕,也會面臨二次手術問題。

隨著科技進步,人工瓣膜也不斷進步,生物瓣膜使用年限越來越長,新型的牛心瓣膜設計則加入考慮二次手術的可能性,發展出利用球囊將原本框架撐開,再放入適當大小的經導管型瓣膜。陳胤嘉醫師補充,瓣膜的大小與病人體重相關,若體重較重者,小型的瓣膜恐無法支撐其血流量。


已知有瓣膜問題應追蹤 心臟衰竭建議手術治療

然而術式及瓣膜選擇多元,有些民眾難以立刻決斷。「通常沒有急性危機,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討論跟思考,是否可以用藥物多控制幾年再換。」陳胤嘉醫師提醒,微創或經導管手術的確是趨勢,也有潛力發展到不止高風險,連中低風險病人也可以適用,然因每位病人狀況不同,手術方式必須與醫師討論,包含體力、經濟狀況等,選擇最符合自身條件的方式。

陳胤嘉醫師提醒,若知道自己有瓣膜問題,建議追蹤治療,以掌握瓣膜狀況。陳醫師分享一位60歲左右的男性,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一直以藥物控制,雖已出現症狀,卻抗拒開刀。後來在家中暈倒、心因性休克,緊急送往急診搶救。所幸及時裝置葉克膜穩定病情,隔日進行主動脈置換手術,當天晚上就脫離呼吸器與葉克膜,10天後便出院,恢復狀況良好。

「在大家想像中,心臟手術非常恐怖,但更恐怖的是如果沒適當處理,反而可能需要承擔心臟衰竭惡化或猝死的風險。」陳胤嘉醫師呼籲有瓣膜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定時回門診追蹤檢查,若出現暈厥或心臟衰竭等症狀,就建議可開始與醫師及家人討論手術時機及方式。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