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單純老化!不可忽略的巴金森病警訊,神經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by | 10 月 8, 2023

並非單純老化!不可忽略的巴金森病警訊,神經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後,病人漸漸恢復到可以坐起來、可以站立,甚至可以走路,讓家屬感到非常訝異,原來巴金森病在正確的診斷、治療後,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王韋翔醫師說,「很多巴金森病患者常被誤以為是老化,而沒有放在心上。事實上如果能夠提早發現巴金森病症狀,透過藥物治療可以發揮很大的幫助!」

大家對於巴金森病的動作症狀較熟悉,例如顫抖、關節僵硬、動作緩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平衡困難、面無表情、字體變小等。王韋翔醫師說,不過巴金森病還有多種非動作症狀可能在動作症狀發生前、後出現,近來非動作症狀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在於,很多病人在確診巴金森病前,便可能因有情緒低落、焦慮、便祕、睡眠障礙、嗅覺異常等非動作症狀而到醫療院所求診。王韋翔醫師說,了解非動作症狀,有助於提早發現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非動作症狀容易被忽略

巴金森病患者腦部的細胞退化,導致多巴胺減少。王韋翔醫師解釋,多巴胺與其他神經系統有關聯,因此不只會影響動作,在動作障礙出現之前,便可能對情緒、睡眠等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雖然外觀看不出來,但是各種非動作症狀可能對患者與家屬造成更大的影響。王韋翔醫師說,針對心情低落、焦慮、失眠等非動作症狀,醫師會開立藥物,也會提供非藥物的建議,例如規律運動、調整作息、心理治療等。透過肌力訓練,增加活動量,有助於改善情緒低落。

一般而言,家屬較容易注意到動作症狀,而對巴金森病的非動作症狀較不熟悉。王韋翔醫師說,看診時醫師會詢問相關症狀,也希望透過衛教宣導,讓更多民眾了解巴金森病非動作症狀,如果發現家人出現情緒低落、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異常,便要提早就醫。將觀察到的狀況詳細告訴醫師,能幫助評估、判斷是否與巴金森病相關。


積極治療,延緩巴金森病病程

及早診斷巴金森病,積極介入治療,大多可以讓患者恢復到比較好的生活品質,延緩巴金森病程。王韋翔醫師說,針對動作症狀,藥物能夠發揮很好的效果,常用的藥物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

左旋多巴能夠有效改善動作症狀,但是在使用幾年後可能漸漸出現藥效波動。剛服藥時可以正常活動,但在藥物濃度降低後,可能出現動作遲緩、僵硬的狀況。為了避免左旋多巴的副作用提早出現,醫師會依照病人的年齡和病程僅展,考慮優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藥物。

及早介入治療延緩巴金森病病程

針對非動作症狀,目前也有藥物可以同時改善情緒低落、失眠、多夢的狀況,例如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王韋翔醫師說,透過規律運動、正常作息、心理支持等非藥物方式,也有助改善非動作症狀。

「巴金森病是慢性疾病,剛診斷巴金森病的患者都會很沮喪。」王韋翔醫師說,「醫療團隊會盡量給病人信心,讓他們曉得積極治療能夠幫助控制病程,維持生活品質。家庭、社區的支持與陪伴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受到動作症狀的影響,巴金森病病人的行動力較為受限,所以會建議病人就近治療。王韋翔醫師說,選擇較方便的醫療院所,可以避免路途奔波,如果病情出現起伏變化,也能盡快回診,讓醫師評估,適時調整藥物。就近治療亦有助維持治療的順從度。


50歲以上民眾 每個月要記得做「巴金森病自我檢測」

提早發現巴金森病,提早介入治療,有助延緩病程。王韋翔醫師說,50歲以上民眾可以每個月在家做巴金森手指檢測。巴金森手指檢測的作法很簡單,先把右手五隻手指張到最大,然後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完成後再換左手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如果發現雙手開合的速度或角度不同,代表可能有動作遲緩的情況,便要安排至神經內科做詳細的檢查。

每個月要記得做「巴金森病自我檢測」

王韋翔醫師提醒,在動作症狀出現之前,也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焦慮、便秘、嗅覺異常等非動作症狀,如果發現類似問題,請及早就醫,及早治療!

巴金森病友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 Facebook,提供許多關於巴金森病的照護、復健與經驗分享,家屬與病友都可以共同學習、交流。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20歲的大學生,因為蕁麻疹反覆發作,讓生活大受影響。」林尚宏醫師表示,「每次蕁麻疹發作,就像全身有螞蟻在爬,奇癢無比。患者全身皮膚佈滿抓痕,常抓到破皮出血。甚至讓他不願意上課,也放棄參加社團活動。」

患者一開始接受抗組織胺治療,後來再增加到四倍劑量時,症狀改善仍有限,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林尚宏醫師說,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第三線藥物。所幸,經過治療後,他的症狀終於獲得大幅改善,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他逐漸恢復信心,也回到校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