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肺癌大會免疫治療研究曝光:存活率有望由2%進步到二位數

by | 9 月 25, 2023


記者:王冠廷報導

由國際肺癌聯盟(IASLC)主辦的2023年度世界肺癌大會(WCLC)近日在新加坡舉行,會中一項延續性研究顯示,免疫治療組合有望為小細胞肺癌病友爭取更久且保有生活品質的存活時間!惡性度高、預後普遍不佳的小細胞肺癌,在傳統化療之外,若能再加上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有機會可將5年存活機率提升到12%。


「12%聽起來不高,但已經是過往很難想像的成績了!」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同時也身兼肺癌團隊召集人的王金洲醫師,談到此項最新研究結果時表示,小細胞肺癌在肺癌所有形態中罹患人數雖較少,卻是預後最差的,不論由國際或是台灣的統計數據來看,普遍5年存活率都僅有2%,因此這次使用免疫治療組合後,能夠有上看二位數的進步,實為重大突破。


小細胞肺癌生長快易復發! 免疫療法PD-L1抑制劑合併化療降低死亡率

究竟何謂小細胞肺癌?相較於其他型態來說何如此難治療?王金州醫師解釋,大眾常說的『肺癌』其實不是一種癌,依照細胞型態、成因的不同,肺部腫瘤其實可分為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與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兩大類,國人最常罹患的肺腺癌就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則是成因與抽菸較密切,近年來罹患人數有些微下降,王金洲醫師說,依長庚統計數據來看,比例約僅占總肺癌的7-8%,但因其具有生長快速的特性,轉移和復發都十分容易,故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無法手術,在治療上較為棘手,預後也是所有類型中最差的。

小細胞肺癌在轉移或復發後,必須要藉由全身性治療控制腫瘤生長,過去只有化療可以選擇,化療雖然在一開始有效,但容易就會產生抗藥性。王金洲醫師分享其臨床上觀察,過半病人在接受化療後的6個月內,疾病就會開始惡化,且相較於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也沒有標靶藥物可使用,因此存活期始終無法有效提升。

這樣的治療瓶頸直到免疫療法出現後才終於被打破。王金洲醫師說明,因小細胞肺癌本身就具有腫瘤負荷(tumor burden)較高的特性,當腫瘤負擔越高時,免疫治療也就越有機會有效,因此當初在進行免疫藥物大型試驗時,就看到顯著減緩疾病惡化的效果。在這項名為IMpower133的第三期國際臨床試驗中,證實使用免疫療法PD-L1抑制劑合併化療作為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有機會改善無惡化存活期,降低30% 死亡風險;有效治療時間也同步拉長,成為近二十年來小細胞肺癌最重大的治療進展之一。


最新延續性研究結果顯示5年存活達12% 長期使用耐受性佳

上述免疫療法PD-L1抑制劑的臨床試驗其實還有後續,也就是這次在世界肺癌大會上備受注目的延續性試驗IMbrella A。王金洲醫師進一步解釋,為更長期觀察免疫治療使用於小細胞肺癌的效果與安全性,在IMbrella A試驗中持續觀察當初參與IMpower133免疫治療組合的部分患者,除沒有看到特殊副作用外,還發現5年存活率達12%,與長久以來全球統計數據普遍5年存活率都僅有2%相較,如此進步到二位數的成績,可說又為小細胞肺癌治療注入一劑強心針。


延長存活爭取更多治療機會! 新藥物預期將陸續問世

目前PD-L1抑制劑雖尚未通過在小細胞肺癌上的給付,但近年自費金額有持續降低。王金洲醫師說,台灣健保在考量眾多因素下,近年其實已經陸續通過不少癌症藥物,未來也期待在小細胞肺癌上的給付能更周全;身為醫師除會讓患者知道有哪些藥物可選擇外,甚至也會幫忙爭取加入臨床試驗的機會,新的藥物與療法都陸續研發中,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治療武器問世,因此鼓勵患者積極治療、勿輕易放棄,以幫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與時間。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 60 歲的男性患者,原本肝功能就不太理想,確診晚期肝癌時,發現肝臟內有多顆腫瘤,最大超過 10 公分,且壓迫周圍器官,AFP(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 190,000 ng/ml(正常值小於 20 ng/ml)。」林裕民醫師表示,「我們先改善他的肝功能,隨後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並協助申請健保給付以減輕經濟負擔。」經治療後,患者的 AFP 指數從 190,000 ng/ml 迅速降至 30 ng/ml,且持續治療一年,目前穩定維持在 5 ng/ml 以下。電腦斷層顯示腫瘤明顯縮小,僅殘留少量癌細胞,肝功能也逐漸穩定。

HIV感染者達到U=U後 活得長更要活得好!感染科醫師詳解HIV治療5個必問 李雋元醫師圖文解說

HIV感染者達到U=U後 活得長更要活得好!感染科醫師詳解HIV治療5個必問 李雋元醫師圖文解說

隨著醫學進步,HIV已不再是絕症,透過持續穩定服用抗病毒藥物,感染者已可有效控制體內的病毒量,預期壽命也幾乎與一般人無異。但在治療效果與平均壽命的提升後,感染者如何活得更好,成為了新的治療目標。

照護線上請李雋元醫師來談談HIV治療,希望藉由5個問答能讓感染者對HIV治療有進一步認識。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請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讓活動上協調、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