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乾澀、容易疲勞,先確定乾眼症分類,才能選擇正確治療,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by | 9 月 11, 2023

眼睛乾澀、容易疲勞,先確定乾眼症分類,才能選擇正確治療,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唉呦!眼睛好痛!」55歲的李先生到高緯度的國家出差,半夜睡覺時,眼睛突然一陣刺痛,而淚流不止,完全沒有辦法張開眼睛。


回國檢查後,發現角膜有大片破皮,淚水的分泌量非常少,屬於嚴重乾眼症。遠見眼科101旗艦店張芯瑜醫師指出,在治療過程中,點一般人工淚液沒有明顯效果,角膜修復速度非常慢。因為又經歷過視網膜與白內障手術,所以在乾眼症的治療過程中非常辛苦。

「我們在門診使用了很多種方法替他治療,包含沒有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淚管栓塞等,他的角膜就像一朵脆弱的小花,慢慢養,也漸漸進步。」張芯瑜醫師說,「現在他的角膜已經完全復原,不需要一整天都帶著眼藥水點藥。讓患者很開心,醫師也非常有成就感。」

乾眼症是相當普遍的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痠澀、疼痛、發紅、搔癢、怕風、畏光、有異物感、容易疲倦,甚至視力模糊。有些比較嚴重的病患,會產生眼壓飆高的脹痛感,或偏頭痛的感覺。張芯瑜醫師說,非常嚴重的乾眼症病患,可能合併角膜病變,而在眨眼時會有強烈的刺痛感,相當不舒服,也對生活與工作造成嚴重干擾。

乾眼症常見表面

乾眼症的危險因子有很多,50歲以上民眾是乾眼症好發的族群,尤其是在更年期的女性,乾眼症的症狀會因為荷爾蒙變化而加劇。張芯瑜醫師說,某些藥物與乾眼症有關,例如抗憂鬱劑、血壓藥、避孕藥、抗組織胺等,可能會讓淚液分泌下降。罹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可能會產生淚腺萎縮的情形,導致乾眼症。

眼瞼有感染,或是蠕型蟎蟲造成眼瞼發炎,也會造成瞼板腺異常。張芯瑜醫師說,如果接受白內障手術、近視雷射手術、老花雷射手術,在術後恢復期也較容易感覺到乾眼症的狀況。

長時間處在偏乾的環境,眼睛亦會乾澀不適。張芯瑜醫師說,長時間使用3C產品,會造成眨眼次數下降,可能降低到每分鐘只剩5下至7下,水分蒸散的速度相當快,而造成眼睛乾澀的情況。


先確定乾眼症分類,才能選擇正確治療

如果經常感到眼睛乾澀、疲勞等乾眼症狀時,可以利用國際評估乾眼症的OSDI量表來自我檢測。張芯瑜醫師說,OSDI量表裡有12道問題,包含眼睛是否對光敏感、有異物感、疼痛不適、視力模糊,是否影響生活、閱讀、駕駛、使用3C用品等。

乾眼症先找出原因

出現乾眼症的狀況或OSDI量表的分數偏高時,請不要任意使用眼藥水,建議到眼科診所做檢查。張芯瑜醫師說,首先一定要確定乾眼症分類,眼睛表面的淚水又稱為淚膜,淚膜從外而內大致可分為三層,最外側是油脂層,中間是水液層,最內側是黏液層。臨床上可將乾眼症分類,第一種是「缺水型乾眼症」;第二種是「蒸發型乾眼症」,也就是缺油型乾眼症;第三種是「潤澤下降型乾眼症」;如果合併兩種以上的情形,稱為「混合型乾眼症」。

醫師會利用儀器檢測,包括淚膜的破裂時間、淚水分泌的量、以及高階眼瞼板線的檢查,來判斷乾眼症的成因與乾眼症的嚴重程度。

「確定乾眼症的分類後,才能夠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張芯瑜醫師說,在台灣現行的醫療架構下,乾眼症的治療可分成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健保項目,第二個是自費項目。健保項目包括人工淚液、人工凝膠、人工淚膏等,若符合條件,可以使用免疫抑制的眼藥水。

對症下藥改善乾眼症

自費項目有非常多選擇,包含熱敷眼罩、眼瞼清潔液、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淚管栓塞、治療型隱形眼鏡等。張芯瑜醫師說,比較高階的項目,包含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脈衝光療法併瞼板腺疏通術等。醫師會依照乾眼症的分類與嚴重度,挑選合適的治療方式。


貼心小提醒

乾眼症相當普遍,約佔成年人口的30%。除了感到眼睛乾澀外,搔癢、發紅、灼熱、畏光、有異物感、容易疲勞、視力模糊等皆是乾眼症常見症狀,對生活與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張芯瑜醫師提醒,若未積極治療,可能會導致角膜表面潰瘍或混濁,嚴重可能因此失明。

如果感到眼睛不適,切勿任意使用眼藥水,建議接受檢查,確認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改善乾眼症!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