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憂鬱症7大差異 醫囑:及早就醫珍惜生命

by | 6 月 1, 2023


記者:鄭宜芬報導

許多人不易分別「躁鬱症」和「憂鬱症」,兩者可能有相似的憂鬱表現,但要留意,躁鬱症在長時間的憂鬱期外,還合併有躁期或混合期的發作。若僅服用抗憂鬱藥物,恐使躁症惡化!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黃智群提醒,躁鬱症患者自殺機率較一般人高出10-20倍,不可不慎;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陳長聖說明,治療憂鬱症與躁鬱症藥物不同,現今有精神安定劑,不僅可抗躁症也能緩解憂鬱,呼籲民眾及早治療預後更佳。



躁鬱症與憂鬱症有何不同? 7大差異比一比

躁鬱症〔1〕全名為「雙相情緒障礙症」,或稱「雙極性疾患症」(Bipolar disorder),病因6-8成為基因遺傳,後天因素包括壓力、受到不當對待、吸食毒品、作息不穩等,不僅有憂鬱症狀,還多了輕躁或躁症,若出現情緒起伏等混和性特徵就是警訊。

然而,躁鬱症首次發作通常是以憂鬱症狀為表現,而且躁症發作時間較短,因此患者往往被診斷為憂鬱症,服用抗憂鬱藥物不僅療效不佳甚至惡化,當出現躁症才發現原來是躁鬱症!黃智群醫師提醒,躁鬱症風險高,例如容易與人發生衝突、財務問題、不當性行為等,而且自殺機率較一般人高出10-20倍,比憂鬱症高出3-5倍,患者務必留意自身狀況。



傳統藥物有風險 精神安定劑抗躁症又緩解憂鬱

陳長聖醫師表示,躁鬱症的鬱期,如果使用一般的抗憂鬱藥,使用上會增加轉換成躁期的風險。而傳統的情緒穩定劑藥物服用,如果血液濃度過高,會影響中樞神經穩定,孕婦也有畸胎風險,需要抽血檢測藥物濃度。好在現今精神醫學界新共識使用「精神安定劑」,又稱為抗精神病藥物,不但可抗躁症,也能緩解憂鬱。

躁症症狀繁多,患者可依不同狀況選擇合適的用藥,例如半夜亢奮不想睡,可使用嗜睡藥物;若需要集中注意力工作或唸書,就適用不會嗜睡的藥物,此類藥物對於治療躁鬱症的鬱期療效佳,也可合法使用於青少年,尤其躁鬱症發病年紀較輕,選擇適當的藥物可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曾有一位14歲個案因父母離異,學業成績不佳、在校被霸凌,萌生自殘與自殺念頭,變成「繭居族」。起初使用抗憂鬱症藥物並無起色,當後來出現幻聽、暴飲暴食、嗜睡等症狀,才判斷比較屬於躁鬱症之表現。經使用精神安定劑半個月後情緒穩定許多,一個月後不再想自殺,甚至開始外出與朋友互動,未來也有機會重返校園。

兩位醫師共同呼籲,民眾除了憂鬱症,也多留意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睡眠需求減少、亢奮聒噪、衝動行為等躁症或輕躁症的症狀,及早尋求身心科醫師或諮商心理師等專業治療,家人朋友也可以協助覺察,抱持同理、陪伴與傾聽,同時和校園師長建構起支持系統,以利症狀發作時可盡速就醫,減少憾事。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參考資料:
1. https://www.mohw.gov.tw/dl-1749-cc41c517-5728-4a4a-8dac-248f487d6cf5.html
2. https://www.vhcy.gov.tw/PageView/RowViewDetail?WebRowsID=cfee6253-433f-451e-b5c6-df61f79956a9&UnitID=9560bc3c-9b11-43a8-9cd7-89c676199787&CompanyID=e8e0488e-54a0-44bf-b10c-d029c423f6e7
3. https://www.mohw.gov.tw/dl-1734-06cfb548-333b-4989-8756-2261a5c79525.html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

晚期胃癌治療新曙光,免疫合併療法讓存活率增加,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胃癌治療新曙光,免疫合併療法讓存活率增加,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60多歲的男士,因為持續嘔吐、胃酸逆流來就醫。」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饒坤銘醫師表示,「檢查發現胃部有個很大的腫瘤,而且已經造成阻塞,食物幾乎完全無法通過,附近的淋巴結也都有轉移,確定診斷為晚期胃癌。」 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免疫合併化學治療。饒坤銘醫師說,完成一個療程後,胃部腫瘤明顯縮小,患者也可恢復進食。再繼續治療一段時間後,電腦斷層檢查顯示腫瘤近乎消失,原本因胃部腫瘤成膽道阻塞而導致的黃疸也消退了。從發現晚期胃癌至今大約兩年,患者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左眼在幾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陳怡豪醫師表示,「術後患者覺得白天的視力很好,但是晚上駕車時,對向車燈會造成明顯的光暈、眩光,讓他相當困擾,甚至不敢在夜間開車,因此遲遲沒有接受右眼的白內障手術。」

隨著右眼的白內障惡化,視力明顯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才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當時正好有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問世,採用純折射式設計,光學面上沒有任何圈圈,能夠大幅降低光學干擾,提供更高品質視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術後,患者覺得白天視力相當穩定,夜間的光暈、眩光也比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減少許多。終於又能在夜間開車上路,讓患者非常開心。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男性,在工作時因為嚴重氣喘發作而被送到急診室,到院時已無法自行呼吸。由於狀況非常嚴重,最後甚至需要動用葉克膜(ECMO)來搶救。」劉景隆醫師表示,「經過詢問才曉得,患者平時都是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由於長期缺乏有效控制,氣喘才會持續惡化,甚至危及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