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脖子痛、紅眼睛,改善胸鎖乳突肌症候群,可以這樣做(圖解懶人包)

by | 5 月 5, 2023


你是否也常常覺得肩頸不舒服呢?頸部支撐著頭部,總共有超過二十對的肌肉,讓我們能轉頭、偏頭、抬頭、低頭做上下左右的活動。其中,胸鎖乳突肌是在頸部前方很表層也很明顯的肌肉,非常重要,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條肌肉和其衍生出的不適。



胸鎖乳突肌的功能

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簡稱SCM)位在頸部兩側,從耳朵後方往前往下延伸,一部分連結在胸骨上,一部分連結在鎖骨上。


單側胸鎖乳突肌收縮時,會帶來三種動作。

一:往對側轉頭,例如當轉頭往左邊,代表右側的胸鎖乳突肌收縮。
二:讓頸部往同側偏頭,讓耳朵更接近肩膀,右側的胸鎖乳突肌收縮可以讓右側耳朵靠近右側肩膀。
三:伸直頸部,把下巴往上抬。

除了三個主要動作之外,胸鎖乳突肌也能拉起胸骨和鎖骨,讓胸腔更為開闊,因此在吸氣的過程也能有所貢獻。胸鎖乳突肌對於維持身體與頸部的姿勢至關重要,可以在咬合、咀嚼的時候,幫忙穩定脖子;與掌管平衡的前庭區域也有關係。

所以,像胸鎖乳突肌這麼多功能的肌肉,萬一失能,就會帶來不少麻煩。如果我們常常反覆地讓胸鎖乳突肌做相同動作,又沒有適時地做些伸展,會讓胸鎖乳突肌張力過強,變得失能又導致更多症狀。



胸鎖乳突肌症候群

胸鎖乳突肌失能的時候,除了造成頸部的不舒服之外,也會表現在其他非頸部的位置。因此胸鎖乳突肌症候群的症狀還挺多樣化的:

● 頸部僵硬,轉動時活動度很差,頸部疼痛
● 在眼睛、顳部、耳朵、鼻竇、前額等非脖子處感到疼痛
● 單側耳朵聽到耳鳴聲
● 眩暈、噁心感,比較沒辦法平衡,變換姿勢會暈
● 時常頭痛,更容易出現緊張型頭痛或偏頭痛
● 眼睛容易結膜發紅,眼睛分泌物過多流眼油,視力變模糊


造成胸鎖乳突肌症候群的原因

會讓胸鎖乳突肌失能,常常是反覆性的動作或姿勢不良造成的。例如我們平時在要打字時脖子往前突出,不停低頭看手機螢幕,或在工作場合螢幕不在正前方,長期轉頭看螢幕,或長期把頭部往前又往側邊偏,都會讓胸鎖乳突肌緊繃並張力變強。

還有人是睡眠的時候枕頭高度不對,或常常趴著睡,頭總是轉到一邊,造成單側胸鎖乳突肌緊繃。有些職業,例如小提琴手或製圖者,在工作的過程會長期偏頭。有時候仰臥起坐太突然,或常練舉重,游泳姿勢不良等無論是頸部運動過度或動作太突然,也都可能造成胸鎖乳突肌的傷害。當然,退化老化也是讓胸鎖乳突肌失能的原因之一。


改善胸鎖乳突肌症候群

要改變胸鎖乳突肌症候群,還是要找到原因。你可以先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常常姿勢不良,如果是的話,最好隨時隨地提醒自己要注意姿勢,不要把下巴往前頂,不要常常低頭看手機,並調整工作時桌子、螢幕、手繪板等的角度,讓自己不用長期低頭、偏頭、或轉頭。


睡覺的時候也要注意,如果你已經出現胸鎖乳突肌症候群的症狀,請不要側睡或趴睡,甚至可以戴個頸圈,保持脖子能在睡眠期間維持良好姿勢,或捲一條毛巾在脖子後方支撐脖子的自然曲度。

局部的熱敷和按摩可以暫時改善一些頸部的緊繃不適,但如果你已經長期有這些狀況,還是要配合物理治療,並利用放鬆技巧,瑜珈,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減輕生活壓力。平時在家或在工作的空檔,都可以做一些簡易的頸部伸展放鬆運動,回復肌筋膜的平穩。


◇ 頸部扭轉
坐著或站著時候先面向前方,把身體與頭部打直,肩膀放鬆不要聳肩,肩膀自然下垂,吐氣緩緩將頭部往右轉,停留幾秒再吸氣轉回到中間。練習十次之後再換邊練習。
◇ 偏頭伸展
坐著或站著都可以,把身體與頭部打直,不要聳肩,肩膀自然下垂,雙手自然垂放,在肩膀不動的狀態下,吐氣把頭偏向右邊,讓耳朵靠近肩膀,停留幾秒,也可以伸出右手稍微在頭部做出下壓的力量,加強左側頸部的伸展,再吸氣回到原始位置。練習十次之後再換邊練習。


◇ 扭轉三角
雙腳前後分開站立,右腳趾向前,左腳趾微向外,身體兩側舉起手臂,使其與地板平行。身體往前傾直到軀幹與地板平行,讓左手放在腳踝或地板上,右手往天花板方向伸直。將目光轉向右手拇指,保持身體其他部分穩定。接著吐氣,轉動脖子向下看地板,再吸氣,同時將視線移回上方,如此進行約一分鐘的頸部活動。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關節腫痛就診,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肺部已纖維化。由於患者平時僅偶爾咳嗽,並未察覺異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黃建中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會讓肺部漸漸失去彈性,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若患者具有肺纖維化高風險特性,應盡快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依據檢查結果持續追蹤,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