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5大步驟,保護腎臟功能(圖文懶人包)

by | 5 月 26, 2023

 
腎臟是富含許多小血管的器官,可以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餘的水分;如果腎臟的功能下降,多餘的廢物就會累積在體內,影響其他器官的功能。

 
台灣人罹患腎臟疾患的比率不低,尤其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變多的時候,腎臟病的人就也變多了。無論是高血糖或是高血壓,對腎臟裡頭密密麻麻的血管都是傷害。雖然許多人都會說:「醫師你說我血壓高,可是我沒有什麼不舒服啊?」即使在剛開始的時候,高血壓或高血糖不會直接帶來明顯的不適,但隨著時間過去,高血壓和高血糖一步步破壞血管,假如總是不控制血壓、血糖,最後就會導致腎臟功能變差。
 
既然腎臟功能與血管狀況習習相關,那就與自身的飲食習慣脫不了關係,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要怎麼吃,才能減少腎臟功能持續受到傷害。
 
 
第一步:減少鹽分攝取
 
已經有研究指出,多數人犯的飲食錯誤第一名就是:「吃太鹹」。鈉離子竄入了各種食物之中,尤其是讓人方便食用的各種餐點,像是麵包、即溶濃湯、泡麵、超商的微波餐盒、冷凍即食包等等,無論你吃的時候是否覺得鹹,這些加工食品為了風味、為了保存,都會加上許多鹽分,讓人不知不覺就攝取了過多的鹽分。

 
所以減少鹽分攝取的第一步就是,盡量不要吃加工食物或即食餐、微波餐。如果要吃的話,請先記得檢視包裝上的鈉含量,好好計算一下。最簡單的判別方式是,看看「每日參考值百分比」那個欄位,若鹽份的比例是大於20%,就太多了。盡量選擇小於5%的,才能減少鹽分攝取。
 
另外容易讓人攝取過多鈉的就是醃漬物、罐頭食品等,請盡量少吃,如果要吃,可以先過水減少鹽分的攝取。
 
倘若要依循「每天鹽分攝取量盡量不要超過一茶匙,大約2300毫克」的飲食建議,其實比較好的方法是自己準備食物。畢竟鹽是美味的秘訣之一,鹹鹹甜甜油油香香誰不愛呢?所以在外餐廳吃飯或是選擇即食包口味都難免比較重,但自己準備的話,可以使用新鮮食材,自行減少調味,或使用薑、蒜、辣椒等辛香料,少油少鹽少糖,比較健康。
 
 
第二步:不要喝糖飲
 
 
雖然滿街都是飲料店,我們還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喝加糖的飲品。無論加的是蔗糖、果糖、黑糖、怎樣的糖,這些碳水化合物就是會很快地影響血糖,增加一個人變胖的機會。喝了糖飲,讓人變胖又血糖震盪,就更容易罹患糖尿病、代謝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連帶地也會增加腎臟功能變差的機會。
 
 
第三步:注意蛋白質的質與量
 
蛋白質的攝取很重要,缺乏蛋白質會讓人體力變差、肌肉減少、身體喪失修復的功能。然而,蛋白質的代謝需要經過腎臟,假使腎臟功能已經開始變差,又攝取過多蛋白質的話,腎臟工作負擔過大,可能很難好好代謝,以至於讓代謝廢物累積於體內。
 
 
因此若有腎臟病的患者要限制每天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攝取在0.6到0.8公克,所以一個七十公斤的人,大概每天攝取40到55克之間的蛋白質。除了量要控制之外,從哪些食物攝取蛋白質也很重要:動物性的優質蛋白質包括了雞肉、魚類、蛋、奶類、和瘦肉;植物性的蛋白質可以從豆類、堅果、全穀類等攝取。選擇適當的份量與優質蛋白質,對腎臟才是福音。
 
 
第四步:反轉你的便當餐盒
 
綜合以上談到的,為了腎臟健康,我們要照護血管,因此要減少鹽分攝取、減少脂肪與膽固醇、和減少額外的精緻糖份。注意攝取優質蛋白質的質和量,從海鮮、無帶皮雞肉、乳類、蛋、豆類、堅果種子適量攝取蛋白質,並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全榖類。
 
 
所以,這代表的是每次準備自己的一頓飯時,不要再把最大的位置留給一大塊的肉或是一大碗白飯。要把最大的位置留給蔬菜水果。如果你用盤子盛裝的話,大約是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半的盤子放著蔬菜、水果、及豆類。另外的一半,再分成一半裝五穀雜糧與一半裝優質蛋白質。如果真的要外食買便當,或是外食,也都可以用這樣的作法注意份量與比例,盛裝自己的一餐。
 
 
第五步:考慮限制鉀與磷的攝取
 
 
鉀或磷是身體需要的礦物質,鉀離子能維持心臟、肌肉順暢工作,磷則與骨質的健壯有關。但在腎臟不好的人身上,可能會在血液中累積鉀與磷的濃度。鉀濃度過高時會影響心臟節律跳動,磷過高則會影響骨質、皮膚癢、關節痛。如果平時擔心自己的腎臟功能,或已經知道腎臟可能不太好,最好先去抽個血,醫師會根據患者現在的狀況,建議患者是否需要考慮低鉀飲食或低磷飲食。
 
請點擊看更多「低鉀飲食」與「低磷飲食」的實戰做法。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