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總是穿長袖、被誤認傳染病 乾癬性關節炎把握336原則

by | 5 月 26, 2023


記者:鄭宜芬報導

一位小學老師頭皮以及四肢皮膚都出現大範圍銀白色脫屑紅疹,手指也腫脹如香腸,只要一提筆在黑板寫字就特別顯眼,夏天也得穿長袖長褲遮遮掩掩,甚至被小朋友們誤會有傳染病「矮額!老師你怎麼有病?」馬偕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惠婷呼籲,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把握「336原則」,當身體3處部位出現3種症狀警訊,就要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及早治療才能穩定控制疾病。



攻擊皮膚指甲關節 恐造成不可逆傷害

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誘發因素與基因遺傳、菸酒、壓力、情緒、環境、傷口感染等有關,尤其冬天特別容易爆發。症狀包括皮膚脫屑、指甲病變、關節僵硬發炎、手腳指腫脹(俗稱香腸指)、接骨點發炎等。若無及早治療,約有三成患者會併發嚴重且具有破壞性的關節炎,造成不可逆的變形!另外還會伴隨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甚至因皮膚症狀引發憂鬱與焦慮症。

李惠婷醫師呼籲民眾把握「336原則」,及早就醫治療才能控制病情,提升預後。

● 「3」個部位:頭皮、指甲、皮膚
● 「3」種症狀:紅腫、僵硬、疼痛
● 「6」個月黃金治療期


香腸指、接骨點發炎 生物製劑穩控疾病

李惠婷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包括第一線口服免疫調節劑,部分患者需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緩解關節疼痛;皮膚症狀或指甲病變嚴重者,可使用皮膚科外用藥膏與照光治療;嚴重的關節、皮膚症狀、接骨點發炎或是較難治療的香腸指及接骨點發炎,若經一線用藥仍不理想,可經專科醫生評估後申請二線用藥,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其中生物製劑是透過生物科技研發的抗體藥物,更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症狀,除了抗腫瘤壞死因子,也能從介白素-17等相關因子著手以抑制發炎反應,可有效減少關節破壞。針劑生物製劑可在家自行施打,不到1分鐘就完成,也能減少往返醫院的時間成本。

小學老師個案原本一線治療使用口服藥物,效果不甚理想,申請生物製劑治療後,皮膚症狀完全消失,關節症狀也緩解,終於恢復往日和小朋友互動的校園歡樂時光。

除了用藥治療,李惠婷醫師提醒患者也需留意日常保養,飲食方面少攝取高油高糖食物與精緻澱粉,並避免過度進補;運動方面只要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即使有關節炎也能進行有氧、伸展或是肌力訓練,有助於維持關節活動、避免肌肉流失;生活作息方面別過度勞累與熬夜,也能減少誘發因子。醫師呼籲,雖然乾癬性關節炎無法根治,但只要及早發現、固定回診並配合治療,大多數患者能穩定控制病情,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