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總是穿長袖、被誤認傳染病 乾癬性關節炎把握336原則

by | 5 月 26, 2023


記者:鄭宜芬報導

一位小學老師頭皮以及四肢皮膚都出現大範圍銀白色脫屑紅疹,手指也腫脹如香腸,只要一提筆在黑板寫字就特別顯眼,夏天也得穿長袖長褲遮遮掩掩,甚至被小朋友們誤會有傳染病「矮額!老師你怎麼有病?」馬偕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惠婷呼籲,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把握「336原則」,當身體3處部位出現3種症狀警訊,就要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及早治療才能穩定控制疾病。



攻擊皮膚指甲關節 恐造成不可逆傷害

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誘發因素與基因遺傳、菸酒、壓力、情緒、環境、傷口感染等有關,尤其冬天特別容易爆發。症狀包括皮膚脫屑、指甲病變、關節僵硬發炎、手腳指腫脹(俗稱香腸指)、接骨點發炎等。若無及早治療,約有三成患者會併發嚴重且具有破壞性的關節炎,造成不可逆的變形!另外還會伴隨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甚至因皮膚症狀引發憂鬱與焦慮症。

李惠婷醫師呼籲民眾把握「336原則」,及早就醫治療才能控制病情,提升預後。

● 「3」個部位:頭皮、指甲、皮膚
● 「3」種症狀:紅腫、僵硬、疼痛
● 「6」個月黃金治療期


香腸指、接骨點發炎 生物製劑穩控疾病

李惠婷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包括第一線口服免疫調節劑,部分患者需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緩解關節疼痛;皮膚症狀或指甲病變嚴重者,可使用皮膚科外用藥膏與照光治療;嚴重的關節、皮膚症狀、接骨點發炎或是較難治療的香腸指及接骨點發炎,若經一線用藥仍不理想,可經專科醫生評估後申請二線用藥,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其中生物製劑是透過生物科技研發的抗體藥物,更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症狀,除了抗腫瘤壞死因子,也能從介白素-17等相關因子著手以抑制發炎反應,可有效減少關節破壞。針劑生物製劑可在家自行施打,不到1分鐘就完成,也能減少往返醫院的時間成本。

小學老師個案原本一線治療使用口服藥物,效果不甚理想,申請生物製劑治療後,皮膚症狀完全消失,關節症狀也緩解,終於恢復往日和小朋友互動的校園歡樂時光。

除了用藥治療,李惠婷醫師提醒患者也需留意日常保養,飲食方面少攝取高油高糖食物與精緻澱粉,並避免過度進補;運動方面只要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即使有關節炎也能進行有氧、伸展或是肌力訓練,有助於維持關節活動、避免肌肉流失;生活作息方面別過度勞累與熬夜,也能減少誘發因子。醫師呼籲,雖然乾癬性關節炎無法根治,但只要及早發現、固定回診並配合治療,大多數患者能穩定控制病情,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中年男性患者最初因嚴重蛋白尿前往腎臟科就診,經腎臟切片確診為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後,轉診至血液腫瘤科。」李欣學醫師表示,「患者相當配合,積極接受治療,後續也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以鞏固療效。」

患者的蛋白尿從每天8至9克顯著下降至大約1克,顯示腎臟功能明顯改善。患者的體重、營養狀態逐步恢復,整體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至今已超過六年,腎功能仍維持穩定,疾病控制良好。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早上起床時,容易筋骨緊繃,頭昏腦脹嗎?試試看用11分鐘順過這簡單的醒腦流程,從躺在床上開始做,讓我們的四肢與筋絡獲得適當地伸展,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呼吸。迎接一天的挑戰!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