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攝護腺出血恐增治療難度! 基隆長庚呼籲定期篩檢PSA

by | 4 月 27, 2023


記者:林怡亭報導

血友病是一種出血性遺傳疾病,絕大多數病友都是男性,若至中高齡後出現泌尿道出血症狀時,更需要提高警覺!一名50多歲的男性血友阿文(化名),日前小便時竟出現血尿、肚子下腹部疼痛感明顯,告訴好友「基隆市189血友病居家長照協會」理事長黃朝旭後,立刻幫忙聯繫基隆長庚醫院血友病中心,並會診泌尿科進行檢查,幸好及早就醫,發現是攝護腺腫大引起出血,最後經血腫與泌尿科醫師共同合作治療下,阿文的病況獲得改善。



照護東北角民眾!基隆長庚不只是友善醫院、醫療更精進

基隆長庚醫院響應「世界血友病日」,配合今(2023)年主題「全面醫療豐沛整體醫療資源,健全所有照護罕見出血疾病(Access for All)」,血友病中心特別與泌尿科合作舉辦「血友全方位守護-最強攝護腺衛教講座」,宣導泌尿道潛在健康危機,希望病友做到初級預防,及早治療的目標。
 
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表示,基隆長庚是台灣東北角唯一的中重症責任醫院,多年來在醫療服務、學術研究以及教學訓練上不斷精進努力,近日順利完成第一例深層腦部刺激術(DBS),此也為東北角病患的第一例植入。基隆長庚近年在地醫療發展特色完整,不只是照顧基隆民眾,交界的東北角區域如金山、萬里、貢寮、平溪、雙溪及瑞芳等六區,甚至鄰近的汐止、南港等第二環地區民眾也都照顧到,期望能做到讓在地民眾未來可就近醫療、免去舟車勞頓之苦。


照護罕見出血疾病!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整合性醫療更周全

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主任黃彥閔醫師表示,中心設立多年來持續朝病友整合醫療目標邁進,除了已經結合血液、復健、牙科、眼科及泌尿科等眾多科別外,未來也將持續發展中高齡血友的三高慢性病照護工作。血友病友平均壽命跟一般人差不多,因血液中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反覆出血可能會導致關節、眼睛、牙齒或泌尿道病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往病友採取需求性治療,發生出血時,才注射凝血因子;而更有效的防範方式,是採取預防性治療,定期補充凝血因子維持體內濃度,從源頭避免嚴重出血。

他進一步解釋,血友病在十多年前採預防性治療至今,過去多採一週注射二至三針凝血因子減少出血風險,但部分患者活動力較高,加上有些人血管打針困難而受限。所幸相關藥物的進步,2020年後偏重「依病友生活型態量身打造」,現已有有更新的長效型藥品,僅需每五至七天注射一針,可依患者如學生、運動重訓者需求與生活作安排施打頻率。 


血友攝護腺出血恐增治療難度! 建議定期抽血檢查PSA

基隆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鴻毅表示,男性攝護腺問題一般為下泌尿道症狀,如尿流速弱、解尿斷斷續續或需用力解尿、殘尿感、頻尿、急尿及夜尿為常見的良性攝護腺肥大問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五,每年約有新診斷7,200位患者,死亡率則是在男性癌症排名第六。早期攝護腺癌多半沒有症狀或是合併非特異性之下泌尿道症狀,而晚期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血精或骨頭疼痛等症狀,因此攝護腺癌之篩檢,在早期診斷及治療有其必要性。

陳鴻毅醫師說,血友病病友跟一般人一樣也會因爲遺傳、老化或攝取高脂肪飲食而出現攝護腺及泌尿道問題,若遇到嚴重出血可能提高治療難度,因此提早發現出血症狀並及時治療更加重要。就醫時診間都會做初步肛門指診檢查,另外最普遍的篩檢工具就是抽血檢查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基本上都是門診就可施作免住院,建議血友病友應定期篩檢。


協會「即刻救援」 串接醫院完善血友病友照護

本身也是血友的「基隆市189血友病居家長照協會」理事長黃朝旭說,協會長期跟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合作,照護包括高齡、行動不便或經濟較弱勢的血友,會協助行動困難的病友訂無障礙專車前往就醫、注射或是復健等;對於經濟困難的弱勢血友,也會提供較實質的長照用品幫助,因此跟病友就像一家人。在醫療照護逐漸完善下,血友也開始面對中老年慢性病或泌尿道老化等問題,協會會透過跟醫院舉辦定期健康講座,讓病友更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