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累、悶 心臟瓣膜退化?專家詳解瓣膜置換

by | 3 月 1, 2023


記者:黃心瑩報導

很多人聽過心臟有瓣膜,但是瓣膜的功能是什麼呢?其實心臟瓣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控制血流的方向。但隨著老化、疾病等因素,都會使得瓣膜受損。高雄長庚胸腔及心臟外科主任許俊傑舉例,瓣膜如同家中大門,若年久失修,就可能出現無法關緊、蛀蟲侵蝕、門閂卡住等情況,造成血流通行不順暢,若情況嚴重還可能增加心臟衰竭、猝死等風險。



上年紀瓣膜易退化 狹窄、逆流恐影響性命

隨著國人餘命拉長,老年出現的退化疾病也受到重視,心臟瓣膜便是其中之一。許俊傑主任分享,過去台灣的衛生不成熟,主要的心臟瓣膜病是風濕性心臟病,是由風濕熱引起的。現在台灣衛生比較發達,風濕性心臟病已經少很多了。造成心臟瓣膜會壞掉的原因主要是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年老退化。

而心臟的四個瓣膜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是二尖瓣膜與主動脈瓣膜,許俊傑主任分享,不外乎三種處理方式:保守治療、藥物、手術。保守治療經由改變生活習慣、適當運動等,藉此來改善症狀;藥物雖無法直接改變瓣膜的異常,但能夠舒緩不適;當問題嚴重到會影響日常生活時或需反覆住院,就必須採取介入性手術治療。


經導管置換瓣膜恢復快 選擇依循個人狀況

介入性治療端看病人的臨床狀況還有醫生的經驗,二尖瓣膜手術通常包括修補或直接更換新瓣膜,主動脈瓣膜則以置換為多數。而方式除了傳統開胸手術之外,另有小傷口手術,從側胸開,原理與開胸手術相同,只是傷口較小、恢復快:而微創手術則是經導管由鼠蹊部血管置換瓣膜,手術時間更是開胸手術的三分之一。

至於何種方式最佳?許俊傑主任坦言,沒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適合的方式,須考慮病人年紀、體力、病況、經濟條件等因素,並由專科醫師綜合評估判斷。如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目前健保給付85歲以上或是二次手術病人,如果不符合健保支付標準病人則需要自費。


機械、生物瓣膜差別在哪?牛組織、豬組織瓣膜怎麼選擇?

除了手術方式之外,病患也關心瓣膜的材質該如何選擇。許俊傑主任指出,人工瓣膜目前有機械金屬瓣膜及生物瓣膜,生物瓣膜即是以牛、豬心組織製作而成,與人體組織相近,但使用上有年限(10至20年);機械瓣膜雖可終生使用,但也必須終生服用抗凝血藥物。

通常會建議年輕人置換機械瓣膜,避免二次、三次手術,然而服用抗凝血藥物若遇到意外創傷、碰撞,有可能造成大失血,另有拔牙、或接受手術、內視鏡等,也需停藥,日常生活有諸多限制。

許主任分享,目前已有許多年輕病患選擇生物瓣膜,「科技進步快速,也可能在未來十幾、二十年間,發展出更耐久的生物材質。」除了對病人有好處,對醫師來說,手術施作也更容易。

目前換組織瓣膜趨勢是牛瓣膜越來越常使用於主動脈瓣,而豬瓣膜則較多用於二尖瓣膜置換。從健保資料庫發現,近五年差額給付的新一代生物瓣膜使用量,皆高於健保全額給付的機械、生物瓣膜,顯示國人對於自費生物瓣膜的接受度提高,未來自費生物瓣膜置換,加上生物瓣膜耗損後再使用TAVI,可能成為國人瓣膜置換手術的選擇趨勢。


高雄長庚心臟血管團隊 南部心臟專科指標

「換了瓣膜不是一勞永逸。」許俊傑主任也提醒,更換新瓣膜後,也需要減少對瓣膜的壓力來延長瓣膜的使用年限,因此,定時運動、控制三高都是術後生活的重點。

目前許俊傑主任帶領的高雄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共有8位醫師,平均年齡低於45歲,「人多,手術量能越多,接的案例越多,技術也更純熟。」他分享,除了TAVI之外,也著重發展微創二尖瓣膜修補、達文西手術等,目標是跟上國際腳步,成為台灣南部數一數二的心血管專科團隊。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