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風濕疾病遺傳問題多 精準健康照護助妥善控制

by | 1 月 6, 2023


記者:陳佳慧報導

「家人有免疫風濕疾病,我也會有嗎?」這是許多病患家屬最常見的疑問。臺中榮民總醫院日前舉辦「2022年免疫風濕疾病病友會聯合大會」,現場邀請院內多位專科醫師提供最新治療新進展及生活建議,並解答各種疑難雜症。



免疫風濕疾病種類多 這可能是危險因子

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指出,免疫風濕疾病的種類複雜,各疾病的症狀表現、治療方式都不同,其中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為最大宗,其次是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硬皮症、皮肌炎。

遺傳是免疫風濕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許多病友的家人不免擔心自己是否也會罹病?黃文男舉例,家族中若有人罹患紅斑性狼瘡,一等親罹病率約10%,若是同卵雙胞胎,罹病率增加為40%;而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他免疫風濕疾病,也都有類似情形。

「不是有免疫風濕遺傳基因就會罹病!」免疫風濕科陳信華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具有HLA-B27基因,但不代表父親罹病,孩子一定會罹病,目前也不建議透過篩檢找出遺傳基因,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已發病、有症狀卻不自知的病患。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例,體內從剛開始產生抗體到關節發炎,再到有症狀就醫,平均確診時間需耗時約3~5年,甚至有發病10多年才被診斷的個案,若能及早診斷,就能妥善控制疾病。


屬多基因遺傳病 透「精準健康照護」制定個人化醫療

黃文男說明,免疫風濕疾病屬於多基因遺傳疾病,也與環境有關,如抽菸、牙周病,都會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但每位患者受到基因、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程度不一,透過計算危險風險因子評分,即可預測罹病的機率有多大,再加上抽血、影像檢驗數據及臨床診斷,更能及早診斷及預測是否會發病。

陳信華認為,免疫風濕疾病治療應朝向精準健康照護,也就是所謂的個人化或客製化醫療,有遺傳基因者可進一步抽血檢查類風濕因子、CCP抗體,搭配超音波檢查是否有關節發炎的情形,及早用藥治療;而未有症狀者,建議從調整生活習慣及健康行為做起,如戒菸、定期洗牙、避免壓力大及定期回診。

陳信華也提到,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可讓病人及家屬共同決定治療藥物,如生物製劑及小分子口服免疫調節劑。另外,針對共病以「多專科照護」,如免疫風濕疾病患者常見的間質性肺病,醫療團隊應包含胸腔科、免疫風濕科、放射科、病理科,共同評估患者的疾病嚴重度、活動度及藥物的使用。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別讓健康亮紅燈,職場女性愛注意,張若偉中醫師圖文解說

別讓健康亮紅燈,職場女性愛注意,張若偉中醫師圖文解說

「她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女藝人,但因為長時間工作和不規律的飲食,身體逐漸出現問題。除了晚上翻來覆去睡不好之外,也常感到腰痠背痛。經過詳細評估後,我為她提供了一些藥方與生活上的建議。幾個月後,她覺得精神狀態、氣色、以及睡眠品質都明顯改善,也不再因為壓力大而暴飲暴食,這讓她非常開心!」

改善癌症惡病質,幫助抗癌更有效

改善癌症惡病質,幫助抗癌更有效

癌症惡病質對於患者來說,不只單純是體重的減輕,它會帶來的影響非常全面,有可能會導致癌症治療的效果降低,或者是疾病復發或惡化。如果能夠比較早發現,比較早治療,才能有比較好的結果!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一顆約2公分的乳房腫瘤。」黃啟瑜醫師表示,「即便是良性的乳房腫瘤,患者還是會擔心、焦慮,但是又對手術感到害怕,而一直猶豫不決。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後續在局部麻醉下,利用真空抽吸輔助針進行手術,順利切除乳房腫瘤,傷口約0.3公分,術後恢復相當順利。術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腫瘤,讓患者鬆了一口氣,相當開心。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濾泡性淋巴瘤多好發於50至60歲中年患者,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是在做檢查時意外發現;或在頸部、鼠蹊、腋下等處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疲勞、咳嗽、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確定診斷時大多已是第二、第三期。」張明志醫師指出,濾泡性淋巴瘤為淋巴結濾泡生發中心中的淋巴球不受控制地生長,導致增生的細胞大於正常比例而形成,如果濾泡內的淋巴球數量過多,甚至溢出到淋巴結外,就有機會進一步發展成瀰漫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