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三期怎麼治?(三)CCRT副作用強烈、預後差?事實跟你想的不一樣!

by | 11 月 7, 2022


記者:張慈恩報導

非小細胞肺癌第三期等於宣判死刑了嗎?別擔心,使用「CCRT」有望根治!一名58歲有菸癮的吳姓男子,因咳嗽症狀就診,照X光發現肺部出現約5公分的腫瘤,進一步檢查後判定為第三期,另一名為62歲女子,3年前罹患肺腺癌第三期,兩者皆已無法開刀根除腫瘤,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醫師表示,因此鼓勵他們使用同步化放療(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原先他們因害怕副作用會更大而抗拒治療,不過經過鼓勵,也為了追求更好的療效,他們都接受了CCRT。如今預後相當好,吳姓患者治療後腫瘤大幅縮小2-3公分,而6旬女患者治療後,搭配免疫療法進行鞏固性治療,追蹤至今一年多,整體肺部並無異狀,過著正常的生活。



第三期肺癌使用CCRT 已是世界趨勢

楊政達理事長表示,非小細胞肺癌有許多細胞種類,其中約有7成屬於肺腺癌,比例最高,其中有半數可能帶有EGFR基因突變,可使用標靶治療;鱗狀上皮癌則和吸菸有高度相關,佔非小細胞肺癌總數近2成。治療則依分期而有相對應的方法,第一、二期(初期)建議以開刀根除腫瘤為主,而第四期(晚期)則以緩解性治療為主,例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第三期屬於「局部晚期」,因腫瘤侵犯範圍而不適合進行手術,則可以建議採用同步化放療(CCRT)。

楊政達理事長表示,第三期患者使用CCRT還是有根治機會的!臨床研究也顯示,曾經以CCRT治療的患者,其預後表現佳。他指出,在臨床上有些患者使用CCRT後,進行後續密切追蹤時,發現腫瘤已經不再生長,也有的是腫瘤縮小甚至壞死,「基本上CCRT有根治機會,有些病人在腫瘤縮小後,可以進行開刀切除,術後追蹤沒有復發,等於是根治。」且在全世界的治療標準與指引中,都在在建議不管有無基因突變,第三期、無法開刀的肺癌患者都應優先使用CCRT治療。


CCRT對於毒殺癌細胞有「加乘」效果 成治療首選

有關CCRT的治療原理,楊政達理事長說明,腫瘤細胞基本上是不受限制地生長,且生長有『細胞週期』,包含合成間期、細胞分裂與靜止期,但並非每一顆腫瘤細胞,同時都處於同一個狀態,也就是有的可能正在分裂期、有的可能處於合成期,而CCRT藉由以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使更多腫瘤細胞的細胞週期處於對放射線最敏感的階段,再同步使用放療來攻擊腫瘤的DNA,對腫瘤細胞產生更大傷害以增強療效。

不過,不少患者擔憂同步化放療會產生強烈副作用,因此會選擇先進行放療後、再做化療,楊政達理事長解釋,「一般而言我們會先整體考量患者的身體狀況,來評估是否適合進行CCRT,如果年紀大、體力不足,就不會勉強。不過,畢竟不是『同步』化放療,療效確實會打些折扣。」因此若患者體能狀況不錯,治療方式仍以CCRT為首選。


擔心CCRT副作用?現今藥物、儀器都有長足進展!

而面對CCRT的副作用,楊政達理事長也強調,目前對於改善化療副作用最大的進步在於「止吐」,以往對化療的負面印象是患者得承受劇烈的噁心、嘔吐,但近年止吐藥不僅越來越進步,且國內也提供了健保給付,在臨床上已大幅減輕患者在化療的強烈不適。更重要的是CCRT每次投予的化療劑量較一般化療劑量低了許多,也可以幫助減少副作用。

至於放射治療也有顯著進展,而當患者進行治療時,會因呼吸而使得肺臟上下起伏,使得放射治療無法精準地只照射癌細胞,可能會傷及正常組織、器官,進而產生副作用。事實上,CCRT所要面臨的最大副作用就是食道炎。現在有了一種可以隨著呼吸而調控的儀器,可降低照射偏移的機率。另外還有一種新式的「質子治療」,其能量釋放更集中,可將放射能量精準調控至腫瘤處,減少其他正常組織的傷害。這些放療新技術的發展以及對病患治療期間的衛教與相關照護,都可以使患者順利完成CCRT。

楊政達理事長藉此鼓勵患者,罹患第三期肺癌千萬別放棄治療!就算已無法開刀,同樣有更好的武器「同步化放療」(CCRT),能帶來根治的機會。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