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消失怎麼辦?B型肝炎預防接種,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by | 10 月 31, 2022

抗體消失怎麼辦?B型肝炎預防接種,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小時候打過三劑B型肝炎疫苗,但是現在測不到抗體,需不需要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


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究竟在哪些時候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抗體消失後,是否仍有保護力?關於B型肝炎的預防接種,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謝明彥醫師來解答。


所有新生兒都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

台灣是世界上第一個替新生兒大規模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謝明彥醫師說,從1986年7月開始,所有新生兒會在出生24小時內打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出生1個月時,接種第二劑B型肝炎疫苗;出生6個月時,接種第三劑B型肝炎疫苗。

所有新生兒都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

完整接種B型肝炎疫苗,能夠有效降低B型肝炎帶原率,謝明彥醫師指出,過去台灣的B型肝炎帶原率高達15%至20%,現在6歲幼童的B型肝炎帶原率已經小於1%,預防接種的成效相當卓越。


高風險新生兒還要接種B型肝炎免球蛋白HBIG

親子傳染是B型肝炎的重要傳染途徑,母親血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可能經由胎盤,或在分娩通過產道時,傳染給新生兒。在小時候感染B型肝炎病毒,有較高的機會變成慢性帶原,因此必須透過預防接種,盡量阻絕親子感染。

在2019年之前,如果媽媽的B型肝炎s抗原陽性且e抗原陽性,代表傳染風險較高,所以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會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再加上一劑公費B型肝炎免球蛋白HBIG。

謝明彥醫師說,在2019年以後,政策調整調整為,只要媽媽的B型肝炎s抗原陽性,新生兒就會在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再加上一劑公費B型肝炎免球蛋白HBIG,希望進一步提升阻絕親子傳染的成效。

高風險新生兒還要接種B型肝炎免球蛋白

後續這些新生兒也會在出生1個月、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二劑、第三劑B型肝炎疫苗。等到寶寶滿12個月時,應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等檢測,以了解狀況,並讓醫師決定後續的追蹤措施。


成年人需要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嗎?

研究顯示,在出生時有依照時程完整接種過三劑B型肝炎疫苗的成年人,即使在接種多年後血清B型肝炎抗體檢測為陰性,但是多數檢測陰性者的細胞性免疫力並未消失,仍然具有保護力,所以目前沒有建議B型肝炎抗體消失的成年人全面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

謝明彥醫師說,如果是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例如有多重性伴侶、免疫不全者、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等工作者,可以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

成年人需要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嗎?

追加接種1劑B型肝炎疫苗後,會於1個月後再抽血檢驗,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10 mIU/ml),可以接種第2劑B型肝炎疫苗,並於6個月後接種第3劑B型肝炎疫苗。

如果依照時程完成補接種B型肝炎疫苗仍無法產生抗體,則不需要再接種,但是仍要做好預防措施,並定期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狀況。


貼心小提醒

大家都曉得要幫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以預防感染B型肝炎病毒,但是B型肝炎病毒其實也會對孕婦造成威脅。

「曾經有位媽媽,在懷孕過程中,B型肝炎急性發作,甚至演變成猛爆性肝炎,」謝明彥醫師回憶,「雖然積極搶救,不過還是沒有辦法度過難關,母親和胎兒都過世,相當可惜。」

媽媽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有B型肝炎帶原,應該要積極追蹤治療,謝明彥醫師提醒,健保已納入給付,B型肝炎帶原的孕婦,如果血液中的病毒量很高,可以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以降低急性肝炎發作的風險。 

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有B型肝炎帶原,建議要接受檢查。謝明彥醫師說,如果是B型肝炎帶原的孕婦,請務必跟醫師配合,小心追蹤、治療B型肝炎,給媽媽與寶寶更多的保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