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大腸癌,醫師教你這樣做

by | 10 月 11, 2022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史易正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史易正醫師:大家好,我是史易正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早期大腸癌可能有哪些症狀?

史易正醫師:早期大腸癌通常沒有症狀,因此要靠定期篩檢,才能發現早期的大腸癌,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大腸癌,可能會有大便有血,大便的顏色改變,形狀變得更細小,甚至有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

劉育志醫師:請問要如何篩檢大腸癌?

史易正醫師:篩檢可以分成非侵入性及侵入性的檢查,非侵入性目前是以糞便潛血檢查作為主要方式,國健署有補助50到74歲的民眾,每兩年可以接受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因此民眾只要持健保卡,到相關的合作醫療院所就可以免費檢查,侵入性的檢查當然就是直接做大腸鏡,進去做全腸道的檢查。

劉育志醫師:何時會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

史易正醫師:如果已經接受過糞便潛血檢查,而產生陽性的患者,應該要立即接受大腸鏡檢查,另外如果有些症狀,高度懷疑可能是大腸、直腸方面造成的,也應該接受,包含血便,糞便中不管是有血絲、血塊,以及糞便的形狀變得更細小,排便變得不太固定,比方說時而腹瀉,時而便祕,或有非刻意性的體重減輕,無法解釋原因的貧血,等等的症狀都應該接受大腸鏡的檢查,如果家裡有大腸直腸癌的家族史,建議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儘早接受大腸鏡的檢查。

劉育志醫師:如果有大腸息肉該怎麼辦?

史易正醫師:醫師在施做大腸鏡的過程,如果有看到息肉,在情況允許之下,比方說病人沒有在服用抗凝血劑、凝血功能正常,我們會直接將息肉切除,切除下來的息肉會送病理科做化驗,病理科醫師可以幫我們判讀息肉的組織型態,之後醫師會根據息肉的組織型態,以及整個腸道當中息肉的數目,來決定下一次應該間隔多久追蹤一次大腸鏡。

劉育志醫師:能否用抽血來篩檢大腸癌?

史易正醫師:目前許多健康檢查當中,都會包含癌症的腫瘤指標作為篩檢的項目,但是其實腫瘤指標是用來評估已經確診完癌症,治療的反應成效,而不能拿來做為篩檢。

劉育志醫師:我們要如何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史易正醫師: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有大腸直腸癌的家族史,抽菸、喝酒、體重過重、肥胖、不良的飲食習慣,因此我們首要先做糞便潛血檢查,每兩年一次的國健署補助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可以讓我們偵測早期大腸癌,另外要從生活習慣去改變,包含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也要維持適當的生活運動,不要喝酒、不要抽菸,另外有些飲食習慣要注意,包含避免紅肉、加工類的肉品、高油脂的部位,以及儘量避免煙燻、燒烤的食物。

史易正醫師:之前遇過一位年紀相當輕的女性,大概只有30幾歲,本身是個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生活不規律,飲食又常常三餐外食,曾經有過腹痛、血便的症狀大概幾個月,但是不以為意,後來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的時候,發現已經是大腸癌末期,甚至有多重器官的轉移,因此雖然接受了化學治療,依然在幾個月內就離開了我們,大腸癌如果早期發現治療的成效非常好,因此早期診斷大腸癌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我們可以藉由糞便潛血的篩檢,來揪出早期大腸癌,另外如果有家族大腸癌的病史,建議可以提早做大腸鏡。

劉育志醫師:感謝史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