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脫屑關節腫痛 原來是乾癬性關節炎

by | 9 月 16, 2022

皮膚脫屑關節腫痛 原來是乾癬性關節炎

大叔長袖衣褲不敢脫 竟因乾癬性關節炎所致

今年50歲的王大叔(化名)從事農夫一職,不管風吹雨淋,每日都用心種植台灣好米。幾年前手肘內側出現小塊皮屑,起初以為是濕疹,就使用皮膚藥膏解決,豈料半年後紅疹逐漸擴大蔓延全身,脫屑飄雪花的外觀,讓他飽受外界異樣眼光,出門時都要穿著長袖衣褲來遮掩,才敢勉強出門工作,對原本就木訥寡言的王大叔,人際社交更加困難。之後腳踝跟膝蓋關節出現疼痛,幾度痛到他無法下田工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最後輾轉轉診到免疫風濕科檢查,確定罹患「乾癬性關節炎」。


收治個案的竹山秀傳醫院免疫風濕科蕭育芬醫師表示,初期先幫王大叔以傳統藥物治療,甚至用到最大劑量,但症狀只有些微改善,關節痛一直反覆發作,未獲得良好控制。後來申請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皮膚脫屑情況大為好轉,只剩些微紅斑,另外關節痛也明顯改善,讓他能恢復正常社交生活,也能繼續下田種植好米給大家。


乾癬並非傳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失調引起發炎 

蕭育芬醫師說,乾癬性關節炎多數發病在30~50 歲的青壯男女,初期開始可能只有乾癬,而乾癬會造成皮膚紅疹脫屑搔癢,嚴重影響患者外觀。由於「乾癬性皮膚炎」一開始可能無任何關節症狀,統計約20~30%乾癬患者會發展出乾癬性關節炎,出現關節僵硬腫痛、痠痛等症狀,好發部位為手、腳、膝蓋、手肘或中軸等關節部位,提醒乾癬患者出現類似關節等症狀應儘早就醫進一步評估。

乾癬性關節炎不會傳染

蕭育芬醫師補充,乾癬皮膚的紅疹脫屑看起來很像皮癬,常常讓民眾誤以為乾癬是一種傳染疾病。其實,乾癬並不具有傳染力,它是身體內的免疫系統造成的發炎反應,導致皮膚過度增厚、脫屑紅腫,而一般的皮癬是黴菌感染,是外在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因此民眾切勿混淆。


乾癬稱皮膚科的糖尿病 併發症症狀多樣勿輕忽

蕭育芬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目前成因不明,誘發因子可能與先天遺傳基因,再加上後天環境刺激,如抽煙喝酒、受傷感染、生活壓力、情緒、睡眠或肥胖等所致,要避免疾病加劇,建議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應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並做好體重控制。

乾癬性關節炎誘發因子

蕭育芬醫師指出,乾癬又被稱為皮膚科的糖尿病,由於乾癬是全身性發炎疾病,發炎容易引發併發症產生,例:虹彩炎、指甲病變、發炎性腸道疾病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另外,因疾病容易影響外觀,也會讓患者的身心、生活及社交活動備受衝擊,臨床常見部分患者合併情緒障礙及睡眠障礙,因此乾癬患者罹患憂鬱的機率也高於一般人。


乾癬性關節炎有藥醫  生物製劑精準抑制發炎 

「現今醫藥技術發達,針對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藥物選擇性相當多樣!」蕭育芬醫師表示,初期先使用傳統免疫調節藥治療,若超過半年並達到一定劑量,但療效仍然不佳時,就會進一步向健保申請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生物製劑就像是標靶治療,針對發炎的細胞或細胞激素精準抑制,同時能改善皮膚及關節症狀。

乾癬性關節炎藥物治療

蕭育芬醫師補充說明,目前生物製劑的種類相當多,包含皮下注射的抗腫瘤壞死因子、口服標靶藥物…等,會評估患者狀況使用適當的治療藥物。另外,目前已有適合懷孕及哺乳使用的生物製劑,對於有備孕計劃的患者,也可以提早與醫師溝通調整藥物,但切勿擅自停藥造成病情加劇!

蕭育芬醫師提醒,乾癬患者若出現關節腫痛症狀,應儘快至免疫風濕科檢查診斷,只要配合醫師積極治療,相信疾病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控制,患者也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繼續開心工作!

蕭育芬醫師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改善癌症惡病質,幫助抗癌更有效

改善癌症惡病質,幫助抗癌更有效

癌症惡病質對於患者來說,不只單純是體重的減輕,它會帶來的影響非常全面,有可能會導致癌症治療的效果降低,或者是疾病復發或惡化。如果能夠比較早發現,比較早治療,才能有比較好的結果!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一顆約2公分的乳房腫瘤。」黃啟瑜醫師表示,「即便是良性的乳房腫瘤,患者還是會擔心、焦慮,但是又對手術感到害怕,而一直猶豫不決。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後續在局部麻醉下,利用真空抽吸輔助針進行手術,順利切除乳房腫瘤,傷口約0.3公分,術後恢復相當順利。術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腫瘤,讓患者鬆了一口氣,相當開心。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濾泡性淋巴瘤多好發於50至60歲中年患者,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是在做檢查時意外發現;或在頸部、鼠蹊、腋下等處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疲勞、咳嗽、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確定診斷時大多已是第二、第三期。」張明志醫師指出,濾泡性淋巴瘤為淋巴結濾泡生發中心中的淋巴球不受控制地生長,導致增生的細胞大於正常比例而形成,如果濾泡內的淋巴球數量過多,甚至溢出到淋巴結外,就有機會進一步發展成瀰漫性淋巴瘤。

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幾年前有位12歲的男生,來就醫時身高只有135公分。」高銓宏醫師指出,「追蹤發現,他一年長高不到4公分。進一步檢查後,確定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

雖然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也準備向健保申請生長激素治療,但是患者卻沒有回診。幾年後,患者再度回到門診,身高只有150公分,當時X光檢查顯示骨齡已經超過15歲。當男生的骨齡達16歲後,幾乎無法再長高,所以150公分大致就是他的成人身高了,錯過治療期,真的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