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葉黃素好多種?到底有什麼差別?

by | 9 月 5, 2022

市面上葉黃素好多種?到底有什麼差別?

提到與眼睛相關的營養素,大家都會立刻想到葉黃素,究竟葉黃素是什麼呢?


葉黃素(Lutein)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食物中的葉黃素經由腸道吸收後會進入血流循環,然後慢慢累積在視網膜的黃斑部。

黃斑部是視網膜中最敏感的感光區域,具有密集的感光細胞,可產生精準的彩色視覺。累積在黃斑部的葉黃素,可以吸收能量較高的藍光。

累積在黃斑部的葉黃素

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黃素,必須從飲食中獲得,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菠菜、菠菜、大頭菜、甘藍、芥菜、地瓜葉、蘆筍、雞蛋等。若攝取不足,可使用營養補充品。對於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取6至10毫克葉黃素即可,不要超過30毫克。

提醒您,與眼睛相關的營養素可不只有葉黃素喔,維他命A、維他命B群、維他命C、維他命D、維他命E、Omega-3魚油等也都是與眼睛有關的營養素,攝取均衡營養,才能保持眼睛健康。


維他命B群幫助維持生理機能

維他命B群包含了多種維他命,例如維他命B1、維他命B2、維他命B6、維他命B12等,

維他命B1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維持正常的食慾。幫助維持皮膚、心臟及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維他命B1之每日建議攝取量在一般成年人為1.2 mg(毫克)〔1〕

維他命B2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健康、維持能量正常代謝。維他命B2之每日建議攝取量在一般成年人為1.3 mg(毫克)。

維他命B群幫助維持生理機能

維他命B6能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助於維持胺基酸正常代謝,幫助色胺酸轉變成菸鹼素。有助於紅血球中紫質的形成,幫助紅血球維持正常型態。維他命B6之每日建議攝取量在一般成年人為1.5 mg(毫克)。

維他命B12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維他命B12之每日建議攝取量在一般成年人為2.4 µg(微克)。


男生、女生照過來,不可或缺的礦物質

礦物質亦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有些礦物質(例如鋅、鐵)的需求量會隨著性別而有所差異。

鋅有助於維持生長發育與生殖機能,是胰島素及多種酵素的成分,幫助維持能量、醣類、蛋白質與核酸的正常代謝,維持正常味覺與食慾。有助於皮膚組織蛋白質的合成,增進皮膚健康。

含有鋅的食物包括瘦肉、魚肉、肝臟、牡蠣等。體內的鋅會從精液、月經、皮膚、尿液流失。鋅之每日建議攝取量在一般成年男性為15 mg(毫克),在一般成年女性為12 mg(毫克)。

然而,衛服部國民健康署的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鋅的攝取量於13歲以上的民眾均有觀察到未符合DRIs(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的現象,男性與女性分別僅達DRIs的79-92%及72-87%。

男生、女生照過來,不可或缺的礦物質

鐵是構成血紅素與肌紅素的重要成分,有助於正常紅血球的形成,幫助氧氣的輸送與利用。鐵之每日建議攝取量在一般成年男性為10 mg(毫克),在一般成年女性為15 mg(毫克),且自懷孕第三期至分娩後兩個月內每日要另外供給30 mg(毫克)之鐵質。含鐵的食物包括肝臟、紅色肉類、章魚、牡蠣等。

衛服部國民健康署的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女性未達DRIs(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攝取量的狀況較為明顯,女性1-44歲的攝取量均低於DRIs,其中又以13-15歲、16-18歲及19-44歲差距最大,僅達DRIs的73%、80%及86%。

攝取均衡營養素,才能維持健康。平時如果無法攝取足夠的葉黃素、維他命B群、鐵、鋅等營養素,可使用營養補充品。大家可根據自己的狀況,挑選符合需求的複方營養補充品,便利性較高,也要選擇有信譽的廠牌,會比較有保障!

參考資料:
1.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國民健康署


贊助:寶瑞

 
寶瑞「葉黃素」特色

● 美國 KEMIN 公司 FloraGLO® 專利葉黃素,專業有保障!
● 游離型葉黃素使用,可直接被人體吸收,效率更佳!
● 每顆含20mg葉黃素,首創微粒劑型達到長效緩釋。
● 特殊包埋技術,精準直達腸胃不易變質,延遲釋放有效提高營養精華吸收力!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