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矮小不能等!及早檢查,把握治療時機,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圖文懶人包

by | 9 月 20, 2022

身材矮小不能等!及早檢查,把握治療時機,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圖文懶人包

「小莉的身高都比同學矮,需要看醫生嗎?」看著一群小朋友玩耍,媽媽擔心地說。

「聽人家講大隻雞慢啼,過幾年就會長高吧?」奶奶發表意見。


「如果一直等,會不會來不及啊?」媽媽顯然相當憂慮。

究竟孩子的身高怎樣算正常?何時該就醫?哪些狀況需要補充生長激素?


什麼是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不治療會怎樣?

小朋友的成長與生長激素有關,生長激素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並隨著血液循環全身,生長激素可以刺激骨骼生長、提升骨質密度、使肌肉量增加、促進脂肪代謝。

「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可能是因為遺傳、腦部構造異常、放射治療等因素,造成生長激素分泌過少。罹患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小朋友會生長遲緩、身材矮小、肌肉無力、骨質疏鬆、牙齒發育較慢、運動能力較差。

我們的骨骼在生長板癒合之後,便會停止生長,如果沒有及時治療,便會造成終身影響。

什麼是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


身材矮小,何時應該就醫檢查?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定期量身高、體重,並記錄在男孩或女孩的兒童生長曲線圖中,先比對橫坐標的年齡向上延伸,再比對縱座標之身高橫向延伸,然後在年齡與身高之交會點做記號,持續追蹤生長狀況。

一般而言,從國小至青春期,孩子的身高每年約增加5 至6 公分,直到生長板完全癒合為止。

如果發現孩子的身高比同性別、同年齡的兒童來得嬌小,身高落在兒童生長曲線圖中第三百分位以下且生長速率一年小於四公分,便要盡快至兒童內分泌科檢查。


懷疑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導致生長激素過少的原因很多樣,必須進一步檢查釐清。經過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專業評估後,可能會安排生長激素刺激測驗、骨齡X 光檢查、血液生化檢驗等,必要時還會安排腦部影像檢查、染色體檢查。

由於生長激素的分泌會呈現「脈衝式分泌」,主要在夜間分泌,所以無法靠隨機抽血來判斷身體分泌生長激素的能力,必須進行「生長激素刺激測驗」。

「生長激素刺激測驗」是藉由藥物刺激,了解生長激素是否能夠正常分泌。檢查時會先幫小朋友抽血並建立靜脈留置針,再給予口服藥或針劑,然後會間隔15 至30 分鐘抽一次血,依序檢測生長激素的濃度。完成生長激素刺激測驗,大約需要2 至3 個小時。後續醫師便能根據生長激素濃度的變化,判斷小朋友分泌生長激素的功能。

懷疑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兒童骨骼的生長與生長板(growth plate)有關,所以會幫小朋友安排骨齡X 光檢查。骨齡X 光檢查是拍攝左側手掌與手腕的X 光片,藉由骨骼的形狀、生長板的癒合程度,來推算骨骼年齡。

由於生長激素缺乏症可能與遺傳、腦部構造異常有關,必要時醫師會安排腦部染色體檢查或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等,以幫助鑑別診斷。


如何治療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

針對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目前已可藉由補充生長激素來治療,幫助成年身高正常化。補充生長激素是利用皮下注射的方式進行,在經過醫療團隊的指導後,家中成員便可以幫忙注射生長激素。

提醒您,生長激素治療的成效與生長板有關,越早治療,預後越好,等到生長板完全癒合後,便無法繼續長高。如果發現孩子的身高比同年齡小朋友嬌小,一定要盡快讓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把握成長關鍵黃金期。

如何治療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

除了遵循醫師的醫囑把握時機補充生長激素之外,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也能幫助小朋友長高,平時要攝取均衡營養、足夠的熱量,並少吃甜食,因為甜食、糖飲可能抑制生長激素分泌。

由於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分泌,所以每天要有充足睡眠,最好在晚上十點前就寢。維持規律運動,例如跳繩、跳舞、籃球、游泳等,也可以刺激骨骼生長。


貼心小提醒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身材矮小千萬不能等。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請務必紀錄兒童生長曲線圖,持續追蹤生長速度,如果發現身高落在兒童生長曲線圖中第三百分位以下,請及早至兒童內分泌科就診,把握治療時機,幫助孩子自信成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需要長期打針治療,以降低復發的機會。」成大醫院兒童神經科余文豪醫師指出,「由於患者正值青少年,相當在意同儕的眼光,非常不願意在學校打針,所以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也讓病情反反覆覆。」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口服藥物可以提升便利性與治療遵從性,幫助患者把病情控制穩定,減少復發次數,才能避免失能或殘疾!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