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傷口怎麼辦?整形外科醫師解說

by | 9 月 26, 2022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曾琬玲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曾琬玲醫師:大家好,我是曾琬玲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什麼是慢性傷口?

曾琬玲醫師:正常來說傷口癒合有四個階段,包括止血期、發炎期、再生期和成熟期。當一個傷口離開了這四個階段,或是臨床上一個傷口評估起來,一個月到一個半月都沒有癒合或是沒有合理的進展,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定義它為慢性傷口。

劉育志醫師:哪些原因會造成慢性傷口?

曾琬玲醫師:常見的慢性傷口有四種,包括糖尿病潰瘍、動脈潰瘍、靜脈潰瘍還有壓瘡。糖尿病病人常常合併周邊感覺異常、神經病變,他的免疫功能也不好,很容易傷口造成感染。動脈潰瘍發生在周邊動脈血管狹窄或是阻塞,周邊可能會有缺血性的潰瘍出現。在靜脈的潰瘍,病人的周邊靜脈回流受阻,周邊組織鬱積,可能會反覆發炎,嚴重也會形成潰瘍。壓瘡常見在臥床或是不良於行的病人身上,他們身體特定的部位受到壓迫,造成潰瘍。

劉育志醫師:請問要如何治療慢性傷口?

曾琬玲醫師:對於慢性傷口,我們還是要先治療根本的原因。比如說糖尿病病人要控制好血糖,靜脈或動脈阻塞要去請專家評估是不是需要血管手術的介入,壓瘡就是要防壓、抗壓,建議要請專家去評估傷口的狀況,包括它的範圍、深度,有沒有感染、需不需要清創手術。大原則還是要先控制感染,接下來才是積極的促進傷口的癒合。

劉育志醫師:在家裡要如何照顧慢性傷口?

曾琬玲醫師:在家中的傷口照顧除了基本的清潔、消毒,用適當的敷料去覆蓋,建議在換藥的時候,要觀察傷口的狀況,包括滲液、範圍,周邊的皮膚有沒有變化?如果有預期外的變化,建議要積極的處理、積極的就醫。

劉育志醫師:請問要如何預防慢性傷口復發?

曾琬玲醫師:身體的清潔衛生很重要,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尤其是有傷口癒合不良因子的病人,比如說,糖尿病病患、洗腎病患或是有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人,除了積極的控制慢性病,自己也要定時的去檢查自己身體皮膚的狀況。

曾琬玲醫師:之前有遇到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她因為大腸癌接受了手術治療和化療,整個療程讓她長期的臥床時間造成一個三度的壓瘡,範圍很大,超過十幾公分,而且傷口還併發感染。住院、接受了清創手術,積極的抗生素、傷口的治療,她的感染被控制住了。之後我們就開始積極的幫她做傷口癒合,除了一般的藥膏替換以後,我們開始用負壓傷口治療,她的家屬對他的營養、抗壓,這些周邊的照護也都很仔細,她另外合併使用了血小板的自體注射,還有一些膠原蛋白敷料。這個傷口一開始評估覺得會超過半年的時間,不過這個病人後來順利的在兩個月左右,傷口體積縮小了八成,也接近在四個月的時候,傷口接近癒合。所以是很好的一個狀況。

劉育志醫師:感謝曾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治療進展,國際指引列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入後線治療,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濾泡性淋巴瘤多好發於50至60歲中年患者,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是在做檢查時意外發現;或在頸部、鼠蹊、腋下等處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疲勞、咳嗽、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確定診斷時大多已是第二、第三期。」張明志醫師指出,濾泡性淋巴瘤為淋巴結濾泡生發中心中的淋巴球不受控制地生長,導致增生的細胞大於正常比例而形成,如果濾泡內的淋巴球數量過多,甚至溢出到淋巴結外,就有機會進一步發展成瀰漫性淋巴瘤。

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長不高,好煩惱!提前佈局長高黃金期,最大化增值兒童成長的生長激素治療解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幾年前有位12歲的男生,來就醫時身高只有135公分。」高銓宏醫師指出,「追蹤發現,他一年長高不到4公分。進一步檢查後,確定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

雖然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也準備向健保申請生長激素治療,但是患者卻沒有回診。幾年後,患者再度回到門診,身高只有150公分,當時X光檢查顯示骨齡已經超過15歲。當男生的骨齡達16歲後,幾乎無法再長高,所以150公分大致就是他的成人身高了,錯過治療期,真的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