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7人就有1人骨鬆! 國健署授3招存骨本

by | 7 月 20, 2022


記者:林怡亭報導

預防「骨質疏鬆」最佳時機應該從年輕開始,不再只有老人需要注意,年輕族群一樣不可輕忽!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20-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就會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導致骨頭脆弱易斷,且增加骨折的風險。



骨質疏鬆症早期無症狀 留意外觀變化

骨質疏鬆症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外觀變化,民眾多不以為意,但是若發生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如彎腰搬運重物,就可能造成骨折。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失能等現象,都會嚴重影響健康生活品質。


年輕存「骨本」  及早預防骨質疏鬆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民眾的骨質密度,至少有一個部位量測出有骨鬆的比率為14.1%,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女性高於男性(女性17.4%、男性10.4%),且隨年紀增加。因此,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要從年輕開始存「骨本」,日常生活中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均衡飲食、適度曬太陽、荷重運動、避免抽菸等,才能夠及早預防骨質疏鬆。


儲存績優骨 從日常生活開始

骨質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重點在於每日的生活習慣。國民健康署提供「3個儲存骨本」妙方,以從年輕開始存骨本抗骨鬆,贏在老年勝利組:

1.適度曬太陽:建議可於清晨(早上10點前)或黃昏(下午2點以後)適度的曬太陽10到20分鐘,活化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腸道吸收鈣質。

2.均衡飲食: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等食物,如乳品類、豆製品、黑芝麻及深綠色蔬菜等。

3.荷重運動:從事運動如慢跑、健走、舉啞鈴操等,增強骨質密度,強健肌肉和身體平衡,提高跌倒時的自我防衛能力。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女士,因為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腎臟有顆約5公分大的腫瘤。」葉劭德醫師表示,「由於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在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根治性腎臟切除術及淋巴結廓清。」

病理報告證實為腎細胞癌且有淋巴結轉移,所以在術後開始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KI)合併免疫治療。經過治療後,患者的食慾改善,體重也漸漸回升,目前仍持續在追蹤治療。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居家動起來的最佳選擇就是有趣又多變化的踏步有氧,想要保持低衝擊的話可以先減少跳躍的動作。當身體熱起來後,可以再搭配其他肌力訓練或做點動態伸展。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