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管全身莫名痛十年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by | 7 月 20, 2022


記者:林怡亭報導

女性勿輕忽!男性、下背痛、家族史幾乎與「僵直性脊椎炎」劃上等號,但不代表女性就不會有。26歲的Tina(化名)從高二起就偶爾出現背痛、疲倦、腳部不適,但因症狀斷斷續續,加上曾是籃球校隊而單純認為只是運動傷害;直到出社會從事保險業後,因擔任主管一職須久坐辦公室,在面臨各種高壓之下,她覺得背痛問題越發明顯,隨著時間一長陸續出現疲累、沒精神,眼睛乾、腳後跟不舒服…等情形,但因症狀模糊,看了幾家醫院也未釐清出病因。後來Tina因爲胸悶、胸痛趕緊掛急診,「莫名痛10年」讓她無法再忍,直到走入風濕免疫科向醫師吐露心聲並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經醫師建議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病況不到一個月就改善,讓她恢復生活常軌、專心工作。


收治Tina的新竹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文彬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免疫疾病,簡單來說是自體免疫疾病發炎問題,症狀呈現會慢性的反覆發作,患者脊椎嚴重沾黏僵硬時,會如竹竿般無法彎曲,因此又稱為「竹竿病」,時間一久會造成嚴重傷害。患者常見於45歲以下的年輕人、但不是絕對,60歲以上的年長患者也偶有;患者性別上男性多於女性,16歲以上約3:1,16歲以下約10:1。


僵直性脊椎炎症狀模糊 患者難以察覺延誤就醫

蔡文彬醫師說明,常見症狀上,患者最典型為下背痛(發炎性背痛),並可能延伸到臀部大腿,造成清晨痛醒(晨僵感),或是阿基里斯腱的腳後跟疼痛等,但常被誤會是運動傷害而延誤就醫,且不少患者因症狀較輕微,使用消炎止痛藥就感到改善而未進一步檢查。女性患者則更難察覺,因為疼痛症狀較不典型,例如下背部的症狀較少見,而頸部、肩部的疼痛、僵硬症狀較常見。加上一般人誤以為僵直性脊椎炎是男性的專屬疾病,更容易忽略女性症狀,讓延誤就醫的時間更長。


僵直性脊椎炎併發症多 應提升警覺及早診斷

蔡文彬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除須留意家族史,若父母親是患者得要考慮進一步檢查外,因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在周邊關節或其他器官產生病變,因此不少患者常會來自各科轉介,包含眼科的虹彩炎葡萄膜炎,復健科骨科的腳底腳踝膝蓋發炎、髖關節與肩關節炎,腸胃科的發炎性腸道疾病,甚至是皮膚科的乾癬等病變,都有可能是脊椎炎患者。

蔡文彬醫師說明,目前臨床上診斷僵直硬脊椎炎,初步先詢問患者是否出現晨間僵硬、晚上翻身疼痛等發炎性下背痛的表現,再輔以X光/CT/MRI檢查薦腸關節是否發炎,以求正確診斷。此外可透過C反應性蛋白(CRP)及紅血球沉降速率(ESR)來檢測發炎指數外,另外抽血檢驗「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27」基因亦可提高對疾病確認的準確性,須注意雖多數(約8成)患者有此基因,但也有約2成無此基因者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因此,不能全只依賴基因檢查就決定患者是否確診。


新型生物製劑延緩惡化 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在僵直性脊椎炎治療上,蔡文彬醫師說傳統的藥物治療以降低發炎,繼而減輕疼痛、改善僵硬為主,第一線使用常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主,不過,有些難治或難緩解發炎症狀者,可透過免疫抑制藥物或生物製劑控制病情與延緩惡化,避免關節會因反覆發炎而沾黏融合。如醫師可經上述客觀指標檢視後,給予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使用,最常用款式為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Anti-TNF),可緩解患者關節腫痛問題,並延緩關節變形,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另外,蔡文彬也提到,僵直性脊椎炎女性患者是可懷孕生子的,但建議在備孕期間就先控制好病情,若懷孕期間出現短期疼痛,可短暫使用口服藥,若效果不彰時,目前也有適合孕程及哺乳期間可安全使用的新型生物製劑,可達到治療及懷孕兩全其美目標。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