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旬男全身乾癬淪笑柄 「穿泳衣游泳成奢侈夢想」

by | 6 月 16, 2022


記者:楊艾庭報導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穿泳衣到海灘玩水,這輩子就夠了。」對一般人來說最簡單的事,卻對患有嚴重乾癬的小林(化名)而言,是奢侈的夢想。現年50歲、年輕時就罹患乾癬的他,不只時常成為眾人笑柄,「大家看到我,都以為是可怕的傳染病,不敢靠近。」,病灶會脫屑,甚至紅腫痛癢,還常常要住院治療,療效卻不佳。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副主任林尚宏醫師鼓勵他,「現在治療武器多元,不要放棄!」,選擇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反應良好,治療半年後至今「皮膚完全乾淨。」而小林終於能穿上短袖、短褲,還跑到西子灣、墾丁玩水,新的藥物讓他的人生仿若脫胎換骨,充滿希望與美好。


乾癬共病層出不窮 心血管、憂鬱風險高

林尚宏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性的疾病」,因皮膚發炎導致角質細胞增生產生界限明顯而凸起的斑塊及脫屑,不只皮膚,指甲、關節也會受影響,甚至引發乾癬性關節炎。乾癬共病多,特別是中重度乾癬病人,容易產生代謝性症候群,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因此提高了腦及心血管疾病風險。有些患者甚至會引發虹彩炎,或發炎性腸道疾病。

除了生理上的共病,患者心理也會受到影響,因外觀與社會觀感的誤解,導致絕大多數患者有社交恐懼症,甚至引發憂鬱、焦慮等,林尚宏醫師指出,有些研究發現,最多有高達4-5成以上患者會產生憂鬱症的情形。無論是生理、心理上的共病,都致使患者的生活品質低落,因此,治療中最關鍵的目標是達到快速且能完全清除病灶,以及長期維持的療效,才能讓患者擁有正常的生活品質。


健保給付生物製劑,效果加快且有望病灶全除

林尚宏醫師說明,治療乾癬時,醫師會先定義患者是屬於輕、中、重度,根據不同嚴重程度施以不同治療方式。輕度乾癬以外用藥膏、照光治療為主,若效果不佳會加入口服藥物,如類固醇、維生素D3、口服A酸等,而中重度患者,當照光、藥物療效都不好,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

針對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分為4大類: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抑制劑、細胞激素12/23抑制劑,細胞激素17型抑制劑,與細胞激素23抑制劑。林尚宏醫師表示,生物製劑堪稱皮膚科近20年來對於乾癬治療最大的進展,藉由標記特定細胞激素,達到精準治療效果,患者能獲大幅改善,「若以改善75%的病灶為標準,傳統藥物只能達到約5-6成,新的生物製劑可達到8-9成、甚至有5成患者達到完全清除,不同生物製劑開始有效時間不一,其中以細胞激素17型受體抑制劑療效最快,大約2週就能明顯改善。」

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只需要皮下注射即可,不需要花很多時間照光、擦藥、服藥,且安全性高,林尚宏醫師指出,傳統口服藥如免疫調節劑,患者必須定期回醫院抽血檢查評估肝腎功能是否受影響。如今生物製劑已通過健保給付,當患者使用2種口服藥物各3個月,以及每週2次照光治療持續3個月以上仍無效(體表面積超過百分之十),可申請健保給付生物製劑。


醫籲患者別找偏方,接受正規治療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林尚宏醫師回憶,在臨床上曾碰過一位罹患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全身疼痛需臥床,已無法外出,幾乎所有偏方都試過,「一開始他走路必須要有人攙扶,全身發炎、關節嚴重腫脹,且夜不成眠,身體相當虛弱。」後來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1個月後皮膚及關節明顯改善,可以好好睡覺、走路,及生活可自理。林尚宏醫師呼籲乾癬患者要有信心,現在新的藥物可精準對抗引起疾病的主要病因因子,達到良好療效,讓患者儘早恢復正常生活。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