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生長激素刺激測驗,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圖解說明

by | 5 月 11, 2022

如何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生長激素刺激測驗,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圖解說明

當孩童因「身高不足」或「生長遲緩」就診「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有「生長激素不足症」之疑慮時,會安排小朋友做「生長激素刺激測驗」。


究竟這是什麼樣的檢查呢?什麼時候需要做這個檢查?如何執行?這樣的檢查安全嗎? 以下由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邱巧凡醫師,針對以上家長常見問題做完整說明。


【生長激素刺激測驗-什麼時候要做?】

1. 「長的矮」而且「長的慢」!
(1)長的矮: 身高落在該性別年齡「第三百分位」以下。
(2)長的慢: 「一年長不到四公分」,或身高曲線往下掉兩大條百分位曲線。

2. 初步檢查顯示: 骨齡明顯落後,血液檢驗IGF-1與IGFBP-3濃度不足。

3. 伴隨其他生長激素不足可能合併的特徵(如前額凸出、顴骨發育不良、鼻梁塌陷、低血糖、陰莖短小、尿道下裂,或合併其他賀爾蒙異常等。)

何時該做生長激素刺激測驗

當以上情形發生,醫師認為孩子有「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可能,將進一步安排「生長激素刺激測驗」。


【生長激素刺激測驗-是什麼? 】

邱巧凡醫師指出,平常生長激素的分泌呈現「脈衝式分泌」,因此無法從隨機、單一次的血液檢測直接反映個體生長激素分泌的能力。生長激素刺激測驗是藉由藥物的刺激,營造出生長激素必須要分泌的情境,藉此情境來了解分泌的功能是否正常。

目前在台灣可用來做為生長激素刺激測驗的藥物包含:胰島素、clonidine、L-Dopa、Arginine 及 Glucagon。

什麼是生長激素刺激測驗


【生長激素刺激測驗-怎麼做? 】

1. 檢查前的準備
 
(1)自檢查當天凌晨零時起「禁食」任何食物 

(2)填寫「檢查同意書」

2. 生長激素刺激測驗檢查流程 

(1)於早上7~9點,幫受檢兒童建立靜脈留置針(通常選擇上肢靜脈),並執行第一次的抽血,隨後給予受檢兒童檢查用之「口服藥物」或「靜脈注射藥物」。

(2)之後約每隔15至30分鐘執行一次抽血,檢測生長激素濃度。(不同之檢測藥物,其抽血頻率與時間略有不同)

(3)一次的「生長激素刺激測驗」檢查流程約2~3個小時完成,最後一次抽血完畢後,若身體無不適,便可移除靜脈留置針頭,完成檢查。並給孩童進食一頓大餐。

如何做生長激素刺激測驗


【生長激素刺激測驗-安全嗎?】

邱巧凡醫師說,生長激素刺激測驗執行過程,有可能發生以下狀況,須特別留意,因此在林口長庚醫院本檢查需住院執行,在專業醫療團隊照護下執行此測驗。

1. 暈針: 由於需透過口服或靜脈注射藥物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加上得抽血數次,因此在兒童、青少年族群有可能因為心理壓力與恐懼感,在測驗過程中出現眩暈與噁心等暈針症狀。通常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即可恢復,也不會因此產生後遺症。

2. 測驗藥物的作用: 檢查期間所服用或注射的藥物,會造成血糖偏低、血壓偏低,可能出現口乾、頭痛、冒冷汗、臉色蒼白、嗜睡、疲倦、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只要適度休息,並於檢查後進食即可逐漸恢復。少數有特殊病史的孩童(如癲癇、腦瘤等)可能在此過程出現抽搐發作等狀況。


【生長激素刺激測驗-檢查注意事項】

1. 自檢查當天凌晨零時起,至檢查流程完畢,期間禁止飲食,否則會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2. 抽血期間如出現頭暈、噁心、臉色蒼白、抽搐、意識不清等情況,請立即告知醫護團隊。
 
3. 檢查期間應坐在椅子上或臥床休息,儘量不要起身走動。


【生長激素刺激測驗-檢查結果】

檢查結果醫師將針對患童本身狀況與兩項不同藥物刺激後的生長激素分泌能力進行判讀,若判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將進一步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以釐清生長激素缺乏的可能原因,並衡量「生長激素治療」的適當性與時機,與家長進行說明與討論。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契機,釔 90微球放射治療

晚期肝癌治療契機,釔 90微球放射治療

釔-90治療是由肝動脈將釔-90注入肝臟腫瘤,肝臟腫瘤會吸收大部分的釔-90微球,之後它會從裡面慢慢釋放出放射線把腫瘤殺死。釔-90治療能夠幫助腫瘤降期,達到較佳的預後。請余俊彥醫師解說。

久坐之後下背痛,肌力不均導致的「下交叉症候群」

久坐之後下背痛,肌力不均導致的「下交叉症候群」

下背痛非常常見,而下背痛與姿勢的不平衡很有關係。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下交叉症候群」,也與姿態問題脫不了關係。

下交叉症候群影響範圍包括了骨盆處、髖關節、以及下背肌群,起源於這些不同位置的肌肉其肌力和張力並不平衡。下交叉症候群常常是久坐之後的副作用之一。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