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大腸直腸癌,慎防手術低體溫,醫師圖文詳解

by | 4 月 20, 2022

治療大腸直腸癌,慎防手術低體溫,醫師圖文詳解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有15,000個新病例。罹患大腸癌患者大多需要接受手術治療,醫師會根據腫瘤位置不同,採用不同的術式如右半結腸切除、橫結腸切除、左半結腸切除、前位切除、腹部會陰聯合切除等,可以使用傳統開腹手術,也可能使用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來進行。


台北慈濟醫院麻醉科施秉成醫師表示,「手術時間越長,就越容易發生手術低體溫,常見的大腸直腸癌手術,必須先切除部分腸道,再吻合腸道,需要較長的時間,包含剖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都很容易出現手術低體溫。一般而言三十分鐘後就會看到體溫慢慢往下掉,時間越久就越明顯。」

常見的大腸直腸癌手術

手術低體溫的發生與手術方式、手術時間都有關係,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理事長郭書麟醫師指出,剖腹手術時腹腔是整個打開,散熱的面積很大,體溫的喪失會越快。


為何會出現手術低體溫?

手術低體溫的原因有幾個,郭書麟醫師解釋,一個是手術房的溫度比較低,再來是病人接受麻醉之後,不管是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都會改變我們身體的恆溫機制,例如抑制血管收縮的功能,使得血管擴張,導致體溫重新分布,很容易散失熱量,使體溫下降。而且麻醉後會抑制肌肉收縮,人體無法藉由發抖產熱,就越容易降溫,所以麻醉狀態下很容易發生低體溫。
    
根據指引,只要麻醉超過30分鐘,都需要積極介入體溫的維持,且建議要使用主動式保溫工具,郭書麟醫師解釋,「一般是使用被動式保溫工具,用被單蓋一蓋,但是被動式保溫的效果有限,所以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的指引中有特別提到,手術時間超過30分鐘的病人,建議可使用主動式保溫工具,來預防手術低體溫。」

麻醉會導致體溫重新分布

痔瘡、肛門廔管亦是大腸直腸外科中相當常見的手術,一般會使用半身麻醉,相較於全身麻醉,半身麻醉更容易發生低體溫。施秉成醫師提醒,因為半身麻醉引起血管擴張的效果會比較強,當手術時間較長時,會看到更明顯的低體溫。

郭書麟醫師強調,「只要是麻醉,不管是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都不能輕忽低體溫的風險!」


手術低體溫,增加手術出血量!

手術低體溫對人體有很多影響,施秉成醫師說,第一個是造成凝血功能異常,使術中出血量明顯增加;第二個是影響腸道血液循環,血流變少使腸道功能在術後的恢復較慢;第三個是造成藥物代謝變慢,副作用就會變強,術後較容易噁心、嘔吐,延遲甦醒的狀況也會增加;第四個是讓手術後傷口感染率增加;另外還可能造成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譬如心律不整、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提高加護病房的入住率,延長住院天數等,手術低體溫有非常多的壞處。

「患者甦醒後會覺得非常冷,」郭書麟醫師說,「病人常常抱怨說那是從骨頭裡面透出來的冷,而在恢復室一直發抖。這不是單純的發抖而已,因為可能牽扯傷口,導致疼痛,而且會增加氧氣消耗量,增加心肺負擔,可能讓患者出現胸悶、胸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是很嚴重的狀況。」


運用主動式保溫工具,預防手術低體溫

傳統預防低體溫方式,包括替患者蓋加溫過的棉被,使用加熱過的點滴,並替點滴管路加溫,施秉成醫師說,如果是全身麻醉的病人,還會使用加溫過的吸入性麻醉藥。

現在大部分醫院有使用水浴毯,可放在患者身體下方,內部有熱水循環,但是保溫的成效尚可,如果術中發生低體溫,大概沒有辦法有效率的加溫。

主動式保溫工具,預防手術低體溫

為了克服傳統保溫工具的缺點,目前較常運用新一代熱空氣式保溫毯,施秉成醫師說,熱空氣式保溫毯表面佈滿了很多細小的毛細孔,讓熱空氣可以從這些毛細孔穩定地吹到病人身上,形成一個保溫層,達到均勻的加熱。一方面可以加熱,一方面可以避免熱量流失,就可以在手術當中維持穩定的體溫。隨著手術部位、患者擺位的不同,能夠運用不同形狀的保溫毯來覆蓋病人,是很有效率的主動式保溫工具。

熱空氣式保溫毯的原理並非單純的把熱量傳給病人,郭書麟醫師分析,人體主要是透過輻射來散失熱量,輻射散失熱量的速度跟體表溫度與外界空氣的溫差有關。因為開刀房室溫約攝氏20度,正常體溫大概攝氏36度,在溫差很大的狀況下熱量散失較快,而主動式保溫工具能創造一個溫度差較小的環境,便能減少熱量流失。

現在的觀念是盡量用多重方式來幫病人保溫,最好可以從手術前一直使用到手術後,讓患者體溫能夠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以降低併發症發生率、減少患者的不適。

「在熱空氣式保溫毯尚未普及的年代,曾經遇過一個半身麻醉的老先生,在開刀過程中體溫掉到攝氏35度左右,病人一直喊冷、一直發抖,甚至開始感到胸悶。」施秉成醫師回憶,「我們當時想辦法找來一部熱空氣式保溫毯幫他加溫,老先生的體溫才慢慢回到攝氏36.5度,胸悶也漸漸改善了。那是印象很深刻的案例,對病人相當有幫助。」


貼心小提醒

體溫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徵象,郭書麟醫師提醒,在手術中維持正常體溫,有助減少術中、術後的併發症。

大腸直腸癌好發於中老年人,而且手術時間較長,發生手術低體溫的風險較高,務必小心防範,施秉成醫師說,患者要與醫療團隊詳細討論,預先做好準備,提升麻醉安全!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的攝護腺癌沒有症狀!」裘坤元醫師指出,「在台灣,有一半的患者在診斷攝護腺癌的時候就已經是比較晚期的狀況,甚至有三成以上已經轉移到骨頭。」

攝護腺癌可能造成頻尿、夜尿、解尿困難等症狀,患者會誤以為是良性攝護腺肥大,而延誤就醫。裘坤元醫師說,攝護腺癌容易轉移至骨骼、淋巴結,可能造成骨骼疼痛。

讓腦路清晰的間歇訓練 – HIIT心肺有氧

讓腦路清晰的間歇訓練 – HIIT心肺有氧

以間歇運動的方式訓練心肺功能,不僅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還能讓腦路清晰,減緩腦部退化,是預防失智一定要下的功夫。原地小跑步站姿肘碰膝後點地側點地後點地側點地開合跳左右出拳左右鉤拳快速收腿快速收腿旋轉風車高抬腿跑步側墊步觸地高抬腿跳步原地小跑步...

有效治療心絞痛,降低死亡風險!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解析,心臟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效治療心絞痛,降低死亡風險!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解析,心臟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多次心導管支架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都反覆阻塞,且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才終於決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陳紹緯教授指出,「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原理就是使用病人自體血管繞過狹窄的位置,幫助心肌獲得充足的血液循環。」

手臂舉不起來,睡覺不動肩膀也好痛!為何我會有「旋轉肌撕裂傷」?(圖文懶人包)

手臂舉不起來,睡覺不動肩膀也好痛!為何我會有「旋轉肌撕裂傷」?(圖文懶人包)

佳薇是運動愛好者,自從四十歲後更是立志要好好鍛鍊身體,每天往健身房跑,交替練著瑜珈、皮拉提斯、和舉重,甚至還學了鋼管舞,是朋友眼中的運動健將。到了五十歲後,佳薇開始發覺右邊肩膀愈來愈痛,先是放棄了鋼管舞,舉重也漸漸讓人感覺受不了了。最麻煩的是,佳薇睡覺時會為了肩膀疼痛而翻來覆去,找不到一個舒服的方式讓自己好睡一些。本來佳薇打算要靠瑜珈自我復健,但在經歷難以忍受的夜痛後,佳薇還是找上的醫院,經過核磁共振檢查後,醫師告訴佳薇:「你的旋轉肌出現撕裂傷,而且裂的還不小呢!棘上肌幾乎要斷掉了。我們需要好好來討論治療方式。」...

HER2陽性乳癌惡性度高、容易復發!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強化輔助治療,顯著降低復發風險,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HER2陽性乳癌惡性度高、容易復發!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強化輔助治療,顯著降低復發風險,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60多歲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已接受過手術並完成術後輔助治療。經過幾年後,患者覺得有肢體無力的狀況,於是回診檢查。義大癌治療醫院院長洪朝明教授表示,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腦部出現轉移的腫瘤。 HER2陽性乳癌容易復發轉移,而腦部轉移對患者的影響很大,常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預後會比骨頭轉移、內臟轉移更差。洪朝明教授說,為了降低復發風險,針對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越來越積極,除了術後輔助治療外,高風險患者還可考慮使用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進行強化輔助治療,幫助降低復發的機會。...

皮膚出現這些狀況,案情不單純!(圖文懶人包)

皮膚出現這些狀況,案情不單純!(圖文懶人包)

有些皮膚病灶本身不具有惡性,並不是皮膚癌。但這些皮膚問題的起源,可能與一些體內的變化有關,甚至就跟體內腸胃道的癌症是相關的。如果能及早發現事情並不單純,早點在生活習慣上做出改變,或早點檢查早點治療,或許能幫助患者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