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恐引全身性併發症 導管治療助降血壓、減藥量

by | 1 月 27, 2022

 
記者:楊艾庭報導
 
高血壓雖然是現代相當常見的病症之一,但民眾千萬不能忽視,因為高血壓可能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心臟衰竭、心房顫動、腦中風、腎衰竭、眼中風、腸中風等,一般建議患者需透過減重、運動、飲食及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若連藥物都無法改善,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心臟科主任劉尊睿醫師表示,可藉由高血壓導管手術(Renal Denervation system, RDN, 經導管腎神經燒灼術),有效降低患者血壓,多數患者還可減少1到3種藥量。

 
 
高血壓恐導致全身性的併發症 心臟、腎臟、腦部無一倖免
 
劉尊睿醫師表示,高血壓會導致心臟疾病的主因是當血管內壓力過大,使其慢慢硬化、容易破裂,以及血管越來越狹窄甚至纖維化;血管壓力會加諸於心臟成為阻力,也就是心臟要很費力才能把血液打出去,導致心臟當中,如同馬達的左心室越來越肥厚,久而久之甚至變性而導致心臟衰竭,而當左心室肥厚,此時左心房血液便不易流到左心室,使左心房也漸漸擴大,因此引發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心臟二尖瓣膜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必須對抗高血壓的阻力,因此易有逆流狀況產生。
 
同樣的原理,以腦血管來說,當血管硬化、狹窄就會容易導致腦溢血、腦中風、腦梗塞,對主動脈來說,因為血流衝力太高、壓力太大,會產生主動脈剝離;當腎臟血管壓力太高,會破壞腎絲球造成腎衰竭;當影響到小血管,例如眼睛,會造成視網膜血管出血、眼中風;使腸子動脈出血,導致腸中風,劉尊睿醫師表示,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有可能受到高血壓的影響,可說是「全身性的疾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發布有關高血壓標準值,也將高血壓重新定義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上。
 
 
生活調整、服藥若無改善 可選擇「高血壓導管治療」
 
若要控制血壓,劉尊睿醫師建議,高血壓患者要遵循「生活型態調整」(Lifestyle modification),從減重、運動和飲食調整:減重可以減少心臟負擔,運動可以讓血管擴張、降低血壓,飲食要減少鈉離子(鹽分)攝取,也會使血管壓力變低,可有效降低收縮壓5-10毫米汞柱(mmHg),若沒有改善,需透過藥物進行治療,然而當藥物也無法有效控制血壓時,則建議採用導管手術。
 
劉尊睿醫師說明,高血壓導管手術就是將腎臟的交感神經進行燒灼,當交感神經太過活躍會刺激腎素、醛固酮分泌,這會造成心臟及周邊血管收縮產生更大壓力,一般而言雖也可藉由服用藥物抑制交感神經,但由於是藥物作用是全身性的,增加劑量恐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因此若採以局部交感神經燒灼術,保留其他交感神經正常運作,同時讓原本緊繃收縮的腎臟血管放鬆,是降低血壓的好方法。
 
高血壓成因複雜 誰適合高血壓導管治療?
 
劉尊睿醫師表示,高血壓成因複雜,可能是因為腎病變、腎動脈硬化、或甲狀腺、腎上腺、腦垂體等其他內分泌機制導致,因此須排除已知原因造成的繼發性高血壓,而高血壓導管治療適用於已排除其他原因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其血壓在已使用多種藥物情況下仍無法有效控制,且其腎臟功能與腎動脈結構良好者。高血壓導管治療後大部分患者能減少服用一至三種降血壓藥物,有些患者藥物雖沒有減少,但血壓終於能有效降低至目標值。
 
劉尊睿醫師的門診中,一名63歲男性患者罹患高血壓,且有肥胖、糖尿病的問題,每日需服用高達6種藥物,經過半年治療血壓仍是居高不下,因此為其進行高血壓導管手術,術後血壓顯著改善,藥物減量到僅餘3-4種,且血壓維持在110-120(mmHg)左右,且原本1週要回診拿藥一次,術後只要3個月一次,追蹤至今已近兩年,情況持續穩定。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在胃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之後,我們知道如何殺菌、保護胃黏膜,大大減少了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與過去四五十年相比,罹患胃癌患者的人數已經變少了。然而,全世界一年還是會新增一百萬位胃癌患者,每年因為胃癌死亡的人數也持續攀升。尤其在東亞,包含日本、南韓、與台灣,胃癌仍是非常值得重視。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女性,確定診斷時已經是轉移性腎細胞癌,右側腎細胞癌合併巨大淋巴結轉移,淋巴結環繞整個下腔靜脈及局部侵犯腰大肌,且下肢因為靜脈壓迫而有水腫的情形,但是沒有其他遠端轉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羅浩倫醫師表示,「因為沒有遠端轉移,利用手術完整切除對於病情控制有幫助,但是手術範圍太大,需要下腔靜脈及腰大肌切除合併血管重建,這可是至少一整天的多專科團隊手術才能達成的困難任務。而且手術後還必須面對潛在的術後出血,對側腎功能受損及神經損傷等風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