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皮在癢 爸媽心淌血 十年來首度更新治療指引 新治療選項為台灣30萬異膚寶貝家庭帶來契機

by | 1 月 10, 2022


全球約有 10∼20% 的兒童受到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在台灣的盛行率約 8∼10%〔1〕。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三部曲中最早出現的,將近80%的病童之後會慢慢產生氣喘及過敏性鼻炎。許多病童因皮膚乾燥、搔癢,導致傷口出血,睡眠和生活品質也受影響。孩子受苦,成為家庭的危機,因此造成七成家長工作受影響〔1〕。這些小異膚寶貝病情反覆發作,卻沒有可長期使用卻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也讓家長與兒科醫師面臨診斷與治療的困境。隨著新一代藥物開發帶來嶄新的治療契機,台灣兒免醫學會(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 十年來首度更新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指引,增加將生物製劑列為第一線治療選項,讓醫師與病童都有更多選擇。


9歲的張小弟弟,出生週歲就被診斷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幼稚園病況嚴重時,常半夜搔癢難耐抓到破皮、床單染血,平均睡2個小時就會被癢醒,導致全家人都睡不好,且因為自信心不足也導致社交出現問題。由於要控制病灶發生,張小弟弟在飲食上也必須要特別的控制,舉凡蛋類、海鮮、大豆等等高蛋白質的食物都要禁止,也因此影響了張小弟弟的發育,使其又瘦又小。最令人心疼的是,反覆搔抓造成的皮膚感染,張小弟弟還因此曾經感染了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而入院治療,讓爸爸媽媽簡直是心在淌血。所幸經醫師建議開始接受了生物製劑的治療,穩定用藥兩週後搔癢程度降低,生活品質開始逐漸恢復。如今,張小弟弟回診時會笑也變活潑了,看起來有自信多了,飲食上也可以開始吃蛋類等增加身體營養的食物,張爸爸、張媽媽也因為孩子不再受苦而欣喜萬分。


自信心受創、憂鬱焦慮、嚴重睡眠不足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不可輕忽

異位性皮膚炎若控制不佳,對患者造成的困擾不僅止於皮膚問題而已,疾病帶來持續的搔癢感及皮膚病灶,造成18歲以下的患者當中,高達九成的患者會迴避日常活動,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學業,近七成有睡眠不足的問題〔2〕,其中還有超過五成的患者因病情感到哀傷或憂鬱,造成神經認知表現有負面影響,甚至有38%的患者因為疾病而改變教育或職業方向。

傳統的兒童治療選擇僅有口服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藥膏,局部類固醇藥物的短期使用,對於急性發作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但若長期使用可能會影響內分泌,使兒童成長受到影響〔3〕,而免疫抑制劑則會有免疫力下降的疑慮〔4〕。根據2021版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診療指引〔5〕,生物製劑療法與目前外用藥物的治療機轉不同,是從根源改善病灶,藉由精準鎖定體內異位性皮膚炎發炎相關的傳遞因子〔6〕,阻斷引發發炎的反應路徑,進一步調節免疫反應以達到控制病情效果,迅速改善癢感症狀〔7〕。生物製劑安全性高,不會有傳統治療的副作用疑慮,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不良反應如鼻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與安慰劑相當,在醫師醫囑下可安全使用〔8〕。日前,衛福部已核准可使用於6歲以上兒童與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根據研究顯示〔5〕, 6至11歲中重度兒童病患連續使用四個月後,病況改善八成(異位性皮膚炎評估指數 EASI)〔9〕 。九成五的患者使用後病況得到緩解。近六成(55%)患者的搔癢程度降低;近七成(65%)患者因而改善了睡眠不足的問題,綜括以上,這些患者的生活品質皆有明顯提高。


每10人就有1人是異膚寶貝 !
生物製劑安全、迅速抑制癢感 助學童改善生活品質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發炎疾病,是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症狀之一,台灣兒免學會洪志興理事長表示:「台灣的孩童中,每10人就有1人是異膚寶貝,而這些異膚寶貝中,有5%是屬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但重度影響層面就不僅止於皮膚病灶,長久下來的影響夾帶自信心受創、人際受阻、憂鬱焦慮、嚴重睡眠不足,家長和孩子晚上都無法睡覺,爸爸媽媽常吵架、婆婆怪媽媽沒有照顧好孩子,帶給兒童患者的身心重大負擔,家長更是心力交瘁。」

針對過去治療選擇,台灣兒免學會姚宗杰秘書長也表示:「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異位性皮膚炎過去多靠口服免疫抑制劑、使用類固醇藥膏等。然而,孩子在治療選擇上較受限,由於處於發育階段,若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會有潛在致癌、副作用的安全疑慮;而口服免疫抑制劑,雖治療效果好,但是副作用多,不僅傷肝、腎,有的甚至會抑制免疫造成感染感的增加。正因如此,為了避免副作用的發生,孩子1-2個月就需要定期打針抽血、檢查肝腎功能、血球指數等等,這對害怕抽血、打針小孩都是麻煩的」。所幸,生物製劑列為第一線治療選項,6歲以上的中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兒童,都可以正式合法使用、方便施打,且孩童使用安全性高,讓治療版圖更加完整。同時,也提醒患者需聽從醫師指示用藥,並定期追蹤,以監控是否有副作用的發生並做處理〔10〕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2012007.pdf
2. 加拿大濕疹學會的異位性皮膚炎生活品質報告調查:ZuberbierT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6; 118:226–232. 2. IblerK and JemecGBE. Dermatol Rep 2011; 31: 3(1):8–10. 3. Eczema Society of Canada. Atopic Dermatitis Quality of Life Report. 2017. 4. Stocker RPJ et al. Arch Clin Neuropsychol2017; 32:349–368. 5. Davis DM et al. Semin CutanMed Surg 2017; 36(3):95–99. 6. Eckert L et al. Global Aware. Report Global 2018. 7. Holm EA et al. J Eur AcadDermatVenereol2006; 20(3):255–259.
3. 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2012007.pdf
4. https://lib.nhri.edu.tw/NewWeb/nhri/ebook/39000000439633.pdf5. 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診療指引2021版:5. http://www.air.org.tw/publication.aspx
6. Guttman-Yassky E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9; 143:155–172.
7. Silverberg JI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20. [Epub ahead of print].
8. Paller AS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20; 83(5):1282-1293.
9. 2020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
10. Paller AD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20 Nov;83(5):1282-1293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在胃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之後,我們知道如何殺菌、保護胃黏膜,大大減少了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與過去四五十年相比,罹患胃癌患者的人數已經變少了。然而,全世界一年還是會新增一百萬位胃癌患者,每年因為胃癌死亡的人數也持續攀升。尤其在東亞,包含日本、南韓、與台灣,胃癌仍是非常值得重視。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女性,確定診斷時已經是轉移性腎細胞癌,右側腎細胞癌合併巨大淋巴結轉移,淋巴結環繞整個下腔靜脈及局部侵犯腰大肌,且下肢因為靜脈壓迫而有水腫的情形,但是沒有其他遠端轉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羅浩倫醫師表示,「因為沒有遠端轉移,利用手術完整切除對於病情控制有幫助,但是手術範圍太大,需要下腔靜脈及腰大肌切除合併血管重建,這可是至少一整天的多專科團隊手術才能達成的困難任務。而且手術後還必須面對潛在的術後出血,對側腎功能受損及神經損傷等風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