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患者當心高骨折風險指標「7中1」! 「開源節流」:促進生成與抑制流失雙管齊下,骨鬆治療更趨完善

by | 12 月 14, 2021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銀髮族常見慢性病第四名,且伴隨年紀增加,骨質疏鬆症患者人數也隨之增加〔1〕。雖然骨質疏鬆症普遍認知度高,卻鮮少主動篩檢,更對骨折風險毫無警覺,也因此許多民眾直到意外跌倒導致骨折就醫,才發現已罹患骨質疏鬆症;而嚴重骨折後,可能導致失能臥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對家庭造成經濟上的負擔。根據2020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學會(AACE)骨質疏鬆症治療指引建議,骨鬆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可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3〕。目前骨鬆藥物在健保給付已更為完整,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也有了不同的選擇,為再次骨折的極高風險患者提供更積極且更方便的治療選擇。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骨科病房主任戴大為醫師提醒:「全台約有130萬名民眾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僅20至30萬人接受骨鬆治療〔5〕。近年骨鬆治療方式越趨完善,只要遵循醫囑,骨質疏鬆是可以被治療的。建議極高骨折風險族群要有開源節流的概念,先促進骨質生成以提升骨質密度再減少骨質流失,並持續回診接受治療,讓自己可以保有行動力自在生活,遠離骨折風險。」  


七大指標找出骨鬆症患者中,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根據2021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若骨質疏鬆症患者符合下述其中一個條件,則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2〕

● 骨密度T值低於-3.0
● 最近12個月內發生骨鬆性骨折
● 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中仍發生骨折
● 有多發性骨鬆性骨折
● 服用對骨骼損傷藥物發生骨折,如長期類固醇
● 跌倒風險高或有傷害性跌倒病史的患者
● FRAX®骨折風險極高患者,如10年主要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30%、髖關節骨折風險>4.5%

戴大為醫師提醒民眾,骨質疏鬆症是一個無聲的疾病,建議骨質疏鬆患者可根據上述條件進行比對,若有符合其中一項即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治療指引建議此類患者可優先選擇接受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以快速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折再次發生,患者可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療程。


骨鬆照護越趨完善 患者有更多治療選擇

骨鬆藥物大致分為「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及「促進骨質生成藥物」2大類,前者藥物為抑制蝕骨細胞作用,以防止骨質過度流失,台灣多數骨鬆藥物屬於此類; 戴大為醫師進一步說明,過去骨鬆治療以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為主,但研究顯示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增加骨密度,後續再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以維持骨密度,特別對於極高骨折風險患者,雙管齊下,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骨鬆開源節流觀念 骨質生成與抑制流失雙管齊下

戴大為醫師分享,曾收治一位72歲的王阿嬤(化名),六年前因跌倒造成髖部骨折,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後隔年中風,行動不便導致骨質流失更快速,五年間脊椎接續斷了五次,今年六月初轉院進行骨密度檢查發現T值為-3.9,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討論後建議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目前阿嬤療程已完成半年左右,原先無法站立,至今已能靠助行器走路,並無再發生其他部位骨折。醫師也提醒阿嬤依然屬於極高骨折風險患者,應持續回診並遵從醫囑、持續接受骨鬆治療。

戴大為醫師最後也提醒:「對於有極高骨折風險的骨鬆患者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持續治療不中斷,只要遵循醫囑,骨鬆是可以被治療的;目前健保給付有不同的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可提供患者選擇,若患者無法確定自己的病況是否適用,建議與主治醫師詢問及討論。完成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療程後,也需與主治醫師一同擬定後續治療方案並遵從醫囑持續治療,才能有良好治療效果,有效避免骨折再次發生。」

參考資料:
1. 隱形的殺手骨質疏鬆症 關心骨骼的健康,就從今天做起:https://www.cgh.org.tw/rwd1320/store/F4/1669_15.pdf 
2. 2021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http://www.toa1997.org.tw/download/files/2021%E5%8F%B0%E7%81%A3%E6%88%90%E4%BA%BA%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7%97%87%E9%98%B2%E6%B2%BB%E4%B9%8B%E5%85%B1%E8%AD%98%E5%8F%8A%E6%8C%87%E5%BC%95.pdf 
3. Endocrine Practice: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30891X20428277 
4. 骨鬆用藥1年才見效 一旦停藥骨質流失加快: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2826#:~:text=%E9%AA%A8%E9%AC%86%E8%97%A5%E7%89%A9%E5%A4%A7%E8%87%B4%E5%88%86,%E5%85%B7%E6%9C%89%E4%BF%83%E9%80%B2%E9%AA%A8%E8%B3%AA%E7%94%9F%E6%88%90%E5%8F%8A 
5. 衛福部國家健康署-更年期後女性 每4人有1人骨質疏鬆:https://www.mohw.gov.tw/cp-2645-22900-1.html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切片檢查確定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腫瘤已經轉移。」

經過團隊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並利用射頻燒灼術及放射性治療處理肝臟的腫瘤。後續患者持續接受長效型體抑素注射治療,幫助改善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患者已經接受體抑素治療約5年,目前狀況穩定,沒有發現新的腫瘤。陳佳宏醫師說,雖然在發現時已是轉移性第四期神經內分泌腫瘤,不過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是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可以維持。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走路時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結果就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室後,發現是髖部骨折。」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30多歲的王小姐因為健檢而確診早期乳癌,後續接受手術治療,根據病理報告的結果,醫師建議術後進行HER2雙標靶治療。 「醫師,如果做HER2雙標靶治療,是不是每次都需要兩、三個小時呀?」王小姐問,由於平時工作相當忙碌,讓她很擔心後續治療的安排。 「依照妳的狀況,HER2雙標靶治療能夠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因傳統HER2雙標靶治療是透過靜脈輸注給藥,的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現在已經有皮下注射新劑型,每次只要幾分鐘,可大幅縮短治療時間,方便很多!」...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因為腫瘤惡性度較高,患者術後開始接受體抑素類似物治療,至今已超過七年,目前狀況穩定,腫瘤沒有復發的狀況,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 30 多歲的女性患者,平時工作相當忙碌,壓力很大,經常腹瀉。雖然發現排便帶血,但自認為是痔瘡,而沒有放在心上。」王彥博醫師指出,「因為持續解血便,患者經常感到頭暈,才終於就醫檢查。」

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直腸、結腸有嚴重發炎、潰瘍。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 為潰瘍性結腸炎,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症狀緩解,但 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於是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至今持續使用生物製劑已經過了三年,患者的狀況穩定下來, 沒有復發的狀況,已回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