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嬰兒荒,不生為哪樁?揭密10大年輕人不生小孩原因 拒當無「產」階級,好孕掌握「三要一早」

by | 12 月 9, 2021


新冠病毒持續肆虐全球兩年,原本預期民眾「宅在家」可能有助提升出生率,不過,包括台灣、日本、美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迎來的卻是「疫後嬰兒荒」。對此,長期關注國人生育議題的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委託《網路溫度計》針對疫情期間網路生育相關議題的討論進行大數據分析,找出網民們十大不想生的原因,結果顯示最近一年來,「健康狀態考量(不孕)」討論聲量迅速升溫,顯示晚婚趨勢下,年輕的網路世代也憂心「生不出來」。



無房產,也不敢生產?下一代年輕人恐淪「雙無產世代」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兩年,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美、日等國因為封鎖或是疫情嚴重,生育數創新低,美國估計可能因此減少30萬新生兒。至於亞洲,原本已經苦於出生率低迷和人口高齡化的南韓、日本,1月新生兒人數分別下滑6.3%和14%。台灣雖然沒有受到嚴重疫情影響,但人口問題也不容樂觀,不僅去年新生兒人數僅16萬5,249人,創下史上新低,甚至首度出現死亡人數多過出生數、「生不如死」的警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元月出生人數已低於萬人,統計迄10月,出生人數累計125,636人,比去年同期降低5%,預估今年的新生寶寶人數恐跌破16萬大關!

台灣疫情嚴重程度明顯不若其他疫後嬰兒荒國家,缺生情況卻相對嚴峻,究竟影響民眾生育意願的原因是什麼?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委託進行網路大數據分析,針對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間、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上萬個網站頻道,其中討論「不生小孩原因」相關文本網友討論內容,找出10大年輕人不生小孩原因。

結果顯示,「買不起房、給不起孩子一個家」是網友不想「做」人首要原因。其他依序是:低薪、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沒時間照顧小孩、健康狀況考量(不孕)、生育津貼補助太少、不喜歡小孩、享受兩人世界、更重視自己的工作,以及找不到安心的保母、幼兒園等。顯示,想要針對台灣網路世代「催生」,改善房價以及職場勞動條件仍是當務之急。


搶救「好孕」雙管齊下:補助靠政府、健康找醫師
30要知道、35要諮詢、40要支援,及早使用政府補助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男性平均32.3歲、女性平均30.3歲。晚婚,再加上台灣傳統社會價值是「先婚後有」,造成青年男女結婚後生育黃金年齡相對有限。

若不想讓健康狀態影響後續生育計畫,不妨參考「30要知道、35要諮詢、40要支援」原則,依據女性年齡,進行不同的生育規劃。張帆理事長表示,當女性過了30歲,婚後建議夫妻兩人善用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同時進一步了解是否有家族史,以及是否存在有可能提高不孕風險的潛在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

35歲以上女性有懷孕計畫者,不妨及早諮詢專業不孕生殖機構,半年內無法懷孕,建議接受不孕症治療。40歲以上女性想孕要更積極,建議直接尋求醫療專業意見,了解是否可能需要試管嬰兒等療程,且為了母體以及胎兒健康,也須適時接受相關篩檢與孕期健康管理。

為了提高國人生育率,國民健康署自今年七月一日起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擴大補助計畫上路迄今,民眾線上申請共有2萬3千多筆,其中逾2.2萬筆已通過審核,其餘也將儘速審核流程。而經過醫療機構執行人工生殖相關療程,包括取卵、胚胎植入等,執行完畢已超越8千筆,撥款累計近5億元。另外,進一步分析申請人資料,發現嘗試此次人工生殖補助計畫的年輕不孕夫妻,有增加的趨勢。

張帆理事長也表示,過往35歲以上族群是不孕症治療大宗,但自政府擴大適用對象後,門診觀察不僅求助不孕醫療的來診量提升,35歲以下年輕族群詢問度也明顯增加!


人工生殖補助上路 5大年輕人疑惑大破解
新冠疫苗完整接種再做試管嬰兒?避開關鍵日即可

對此,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此次委託的網路大數據分析,同時調查目前青年族群對於不孕症補助的關注議題。結果討論聲量的前5大議題,依序是:「如何算是符合「不孕」資格?」、「不孕症補助機構有哪些?」、「一定要夫妻才能申請嗎?」、「申請前需要做什麼檢測?」、「做過試管失敗,之後再做也能補助嗎?」

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指出,只要是一般夫妻,一方為我國國籍,而且妻子未滿45歲,並具不孕症診斷證明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民眾,都可以申請。目前全台逾90家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特約人工生殖機構都可以提供醫療服務,同時一併協助補助資格的線上申請。

至於如何得知是否有不孕症?何信頤醫師指出,小於35歲的男女沒有採取避孕措施,進行規律的性生活一年以上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半年仍沒有懷孕,或是已知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舉凡如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皆應該提早接受評估。常見的檢測包括血液荷爾蒙檢測、精液檢測、超音波檢查、內視鏡檢查以及輸卵管攝影等。

而在疫情時代,沒有慢性疾病的育齡男女,通常不是新冠疫苗的優先接種對象,部分民眾在近期才有機會順序排到疫苗。究竟是不是要等完整接種疫苗再接受不孕治療?何信頤醫師表示,疫苗接種與不孕療程不相排斥,只要避開取卵、植入或是人工授精療程兩日內,以免疫苗副作用或發燒影響醫療判斷即可。

此次,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也邀請知名網紅「小廚娘」邱韻文,擔任好孕成家宣傳大使。邱韻文大學畢業後結婚,23歲即生下第一個寶寶,2年多後決定生二寶,辛苦備孕3年未果,經中醫調體質,也諮詢不孕門診,檢查子宮狀態良好,不過每個月的期待都落空,驚覺受孕也要靠運氣和緣分!對此,邱韻文曾經嘗試人工受孕,可惜流產,直到看到今年政府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後決定積極治療,並且期待明年二寶的誕生,未來實現幸福成家的心願。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