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急遽驟降 「觀心」措施不可少 新光醫院心臟衰竭衛教展開跑 邀請民眾齊力護心

by | 12 月 6, 2021


冬季為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近期氣溫驟降且早晚溫差甚大,會使血管收縮劇烈,嚴重甚至造成心肌梗塞及心臟衰竭惡化,提高死亡風險〔4〕。根據2020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統計,「心臟相關疾病」仍高居第二位,僅次於癌症,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一年累積下來更是超過兩萬人〔1〕,而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然而大部分國人特別是年長者,對心臟疾病和心臟衰竭認知不足,多半誤以為「累喘腫」只是正常老化現象,高達九成的患者無法早期警覺到心臟衰竭相關症狀;即使已確診心臟衰竭,也未必規律就醫或用藥,低估其危險性,尤其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風險更甚。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因原先心臟已有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面對病毒侵襲時更容易導致併發症產生甚至重症致死。


心臟衰竭常見的症狀為「累、喘、腫」,包含身體疲倦:無特殊過量運動但容易無力疲勞;呼吸困難:平時走沒幾步路就開始氣喘吁吁,尤其晚上喘得更厲害且無法躺平;雙腳水腫,提醒民眾若有以上症狀就要立刻就醫並進行檢查。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蔡適吉副主任指出,目前心臟衰竭治療發展已十分進步,只要即早發現症狀、及時就醫積極治療並正確照護,疾病就可穩定控制;過去曾收治一位男性患者,未接受治療前因嚴重累喘腫症狀不得不住院,後來積極配合用藥指示與搭配專業的心臟衰竭團隊照護後,活動力變好了,也恢復正常生活,甚至還能和家人一同出門旅遊;所以再次呼籲民眾,若即早發現症狀、積極治療並穩定回診,是有機會使疲憊無力的心臟恢復且保持生活品質的。

蔡適吉副主任進一步提醒心臟衰竭患者,冬季為入院的高峰期,更應該要隨時「觀」測「心」臟與身體的警訊,平時也需注意保暖及日常飲食控制、記錄每日身體數值,如近期發現症狀更加嚴重,建議立即回診,才能有效控制心臟衰竭。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為了提升民眾對心臟相關疾病及心臟衰竭的了解,特別策劃「醫病同心 齊力護心」衛教展,期望有效提高民眾疾病警覺並強化對心臟衰竭疾病的重視。本院將於 2021年 12 月 6 日至 12 月 17 日於心臟內科門診候診區展出衛教牆,並於12 月 6日上午 10 時由洪惠風主任、蔡適吉副主任共同揭幕「醫病同心 齊力護心」衛教展,邀請民眾於展期間一同參與和響應。

參考資料:
1. 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https://www.mohw.gov.tw/cp-5017-61533-1.html 
2. 心臟衰竭的診斷和治療:https://www.keepitpumping.tw/about-heart-failure/Diagnosis-and-treatment/ 
3. 溫差大留意心臟疾病 醫:注意保暖、別亂進補: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8679 
4. 天氣極端 小心誘發心臟衰竭:https://www.keepitpumping.tw/about-heart-failure/diagnosis-and-treatment222222/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