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治療年代 「同病」未必「同治」— 隨身智慧好幫手 導航腸癌治療不走冤枉路

by | 12 月 4, 2021


大腸癌症連續12年蟬聯10大癌症之首,平均每37分鐘就新增1名病人!部分患者因錯誤資訊、延誤治療,甚至有40歲三期腸癌男子,因擔憂開刀風險、拒絕開刀,採用坊間自然排毒療法,每月花費數十萬、最終卻肚破腸流、抱憾離世。


為此,台中市腸腸久久協會推出「腸腸久久 常在我心」智慧整合衛教平台,透過國人熟悉的社交軟體,配合首創「全圖文式衛教資訊」,民眾只要掃描QR CODE,就可以透過互動方式、即時獲得包括疾病知識、腸癌用藥、手術方式、傷口照護以及飲食等重要且正確的資訊。避免再有腸癌患者因錯誤訊息、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迷思真要命–腸癌怕手術奪命。壯年男「肚破腸流」離世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晟瑋指出,臨床觀察發現、延誤腸癌患者最常見的五大「誤」區分別是三「怕」、兩「錯」!

三「怕」簡單的說,就是「怕造口」、「怕開刀」、「怕化療」。他印象很深刻,曾經有一名40多歲的黃金單身男性,正值人生中的青壯時期,被診斷為第三期的腸癌,雖然擔憂自己的病情,但是他更擔心手術台上的風險,堅持拒絕接受正規治療,寧可每月花費10~20幾萬的費用,採用坊間自然排毒療法。

一年後腫瘤持續生長惡化,穿刺出肚皮,落得肚破腸流的送入急診,直到此時體重只剩下30多公斤的他仍與醫師反應不願意手術的想法.延誤治療的結果,讓醫師也束手無策,最後只能在遺憾中離世。


「治」不宜遲。腸癌延誤治療 死亡率飆升至三倍!

這名男性並非特例。衛福部資料顯示,100年、101年癌症登記年報分別約有18%患者並未在診斷後3個月內開始治療。而以最新的107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大腸直腸癌患者也有逾一成患者未有首次治療申報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資料顯示,3個月內沒有啟動治療的大腸癌患者,一年死亡率幾乎是3個月內接受正規治療患者的三倍! 另一篇分析我國癌症登記39,000名腸癌患者的論文發現,大腸癌患者不管是哪一個期別,若沒有在診斷30天內展開治療,死亡風險也會提高五成以上!〔2〕也因此,醫師呼籲千萬不要輕易聽信‘別人“說法、踏入治療「誤」區。


精準治療年代。同病未必「同治」  醫師:他人經驗未必適用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柯道維指出,近年癌症治療不只講究精準治療、甚至已經可說是「量身定制」。治療時不只是依據癌症分期,醫師還會進一步依據患者年紀、體能、是否有共病,腫瘤所在位置以及腫瘤基因型態等多重因素,決定是否立即手術,用何種方式手術。或者是否合併使用化療、化療的時機與策略,以及選用何種標靶藥物!

以晚期轉移性大腸癌患者,治療前檢測是否有「RAS」基因突變、也會影響用藥選擇。

至於民眾擔心手術、擔心無法保留肛門,需要終身與「人工肛門」為伍!柯道維主任指出,其實近年醫療技術進步,以該院為例超過九成可以透過微創方式進行手術。而即便是低位接近肛門的大腸癌患者,也有可能透過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縮小腫瘤,保留肛門。以中國醫藥大學團隊先前治療數據分析,該院約95%患者術後可以保留肛門。而二期以前的大腸癌五年存活率有九成以上、三期也有八成,呼籲癌友對自己跟醫師要有信心!


相信醫師、相信自己  她勇敢面對復發、積極治療

柯道維醫師的患者小美,也是抱持這樣的心態!「相信醫師、相信自己。」小美抗癌路今年邁入第四年。確診腸癌之前、她有半年的時間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因為嚴重腹痛跑急診!「一開始以為是胃炎、每次就打了止痛回家。」小美說,可是後來實在發生頻率太過頻繁,嚴重的時候痛到沒辦法走路、必須用輪椅推進急診室,「後來人也開始變瘦,此時醫師安排做大腸鏡檢查,結果大腸鏡到了橫結腸、發現到升結腸過不去,原來腫瘤就長在那裡!」

輾轉找到柯道維主任、做了手術把腫瘤「拿乾淨」,小美開始服用口服化療藥物。沒想到三年後、一次例行抽血檢查發現“CEA(癌胚抗原)”高了起來、「正常是5、我是9.5」,醫師安排進一步「正子造影」檢查,發現在肚臍附近又長了一顆1、2公分大的腫瘤。「因為腫瘤靠近血管,醫師建議用放射線治療,後來我就選擇做了質子治療!」完成療程後,小美遵循建議,做了標靶與化療療程,同時持續使用標靶做維持治療。

「我相信我自己是因為長期吃了太多減肥藥讓我罹癌!」小美說,自己以前很在意體重,但她現在決定讓體重超標一些,「要讓自己有抗癌的本錢」

「我非常信任我的醫師,而我的身體要我自主管理、自己面對」「也開始運動、從內心到軀體都要把自己建立到最堅強、肯定自己下次指數可以及格」「即便期間有人推薦其他抗癌選擇,我仍堅信西醫、相信看得到的數據、相信我的醫師!」

1. 資訊出處:https://health99.hpa.gov.tw/repoterNews/8239、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4&pid=2733
2. plos one. January 14, 2019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10465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