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風險評估,揪出早期肝癌

by | 11 月 29, 2021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胃腸肝膽科的朱光恩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朱光恩醫師:大家好,我是朱光恩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朱醫師,肝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朱光恩醫師:在台灣很多人都有B型肝炎或是C型肝炎,有些人酗酒就有酒精性肝炎,不要忘記會有脂肪肝的問題,因為台灣愈來愈多人有脂肪肝的問題,吸菸、肥胖症、體重過重、新陳代謝等相關疾病,都有可能是罹患肝癌的危險因子。關於脂肪肝,我們常聽醫師說你有脂肪肝,再次強調脂肪肝的問題,有可能導致罹患肝癌,所以一定要很小心面對這個議題。


劉育志醫師:請問肝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朱光恩醫師:肝癌在初期時是沒有症狀的,需靠篩檢及檢查,因為若很不幸的,肝癌已經引起症狀時就太晚了!
 
劉育志醫師:請問我們要如何發現早期肝癌?

朱光恩醫師:一般做肝臟檢查會用一些常見的工具,例如抽血,有二個指數或三個指數是很常會用到的,像是GOT、GPT、胎兒蛋白等常見指數,也會用腹部超音波看肝臟有沒有硬化、長東西。近年來在醫學上發展一個新的分數,叫做Galad score,這個分數能用更高的敏感度及特異性,告訴我們是否已經罹患初期肝癌。

劉育志醫師:該如何評估肝癌風險?

朱光恩醫師:有一個新的計算分數程式,叫做Galad score,這個分數有五個重要項目,一個是病患的年紀、性別、胎兒蛋白的指數、另一個是胎兒蛋白異質體,叫做胎兒蛋白L3及特殊蛋白質,稱為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綜合這五個項目就可以算出分數,可以用較高的特異性及敏感性診斷,這個病患是否罹患初期肝癌。

劉育志醫師:請問什麼是胎兒蛋白異質體?

朱光恩醫師:胎兒蛋白異質體就是胎兒蛋白L3,它是一種特殊蛋白質,只有肝癌細胞會分泌胎兒蛋白L3,當我們在幫病人抽血、驗血時,可以看病患胎兒蛋白的數值及胎兒蛋白異質體L3的蛋白質比率,若胎兒蛋白L3的比率上升,就可以預估病患罹患初期肝癌。

劉育志醫師:哪些族群會建議進行肝癌風險評估?

朱光恩醫師:建議有慢性B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的病患,長期酗酒、有慢性酒精性肝炎或是已經肝硬化的病患,還有剛才提到的問題,就是脂肪肝及一些慢性代謝性疾病,例如血色病及自體免疫功能失調引起的慢性肝炎,這些病患都是需接受初期肝癌篩檢的人選。

朱光恩醫師:我最近有看到一個病患,他是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很多年前,有固定來門診做B型肝炎的追蹤,最近大概五、六年他就沒有再來,一直到最近他又來看診,他才四十幾歲就說他吃不下、肚子脹、肚子痛,聽起來很奇怪,於是幫他做超音波掃描,發現在肝臟裡面,有一個十公分大的肝癌,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

朱光恩醫師:如果有慢性肝病的問題,就像前面有提到一些特別族群,是需要特別去做肝癌篩檢,現在有一些很有力的工具,例如抽血、超音波等等。近年來還有一個新的分數分析,稱為Galad score,Galad score可以用更高的特異性、敏感性,診斷病患是否罹患初期肝癌,所以有這樣的問題,一定要正視,一定要定期去醫院做追蹤。

劉育志醫師:感謝朱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