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輔助療法 基因突變患者新治療

by | 9 月 22, 2021


記者:呂佳恆報導

台灣肺癌發生率是亞洲第二,致癌因子似乎無所不在,除了抽菸是一般人普遍認為的罹癌成因,包括二手菸、空氣汙染、肺部病史、肺癌家族史等都可能埋下潛在危機;高雄長庚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同時也是台灣肺癌學會理事的王金洲醫師指出,治療上,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是主要關鍵,但因肺癌初期無症狀,多數人發現時可能都已屬晚期,不過隨著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目前也有多種化療及標靶藥物可用於治療晚期肺癌。



肺癌期別越晚復發率越高 轉移腦部機率高達10至30%

王金洲醫師說明,肺癌會因期別越晚而提高復發風險,若腫瘤比較靠近縱膈腔,復發機率也會比較高,尤其許多患者復發位置不一定在肺部,可能轉移至腦部、肝臟、骨頭等部位,其中肺癌轉移到腦部的比例約為10至30%,因此患者術後每三到六個月就得接受肺部斷層檢查,且會根據病患期別,再考量是否追蹤腦部、骨頭等其他部位,以降低復發風險。


治療肺癌新選擇 標靶治療展延存活期

「像標靶藥物用於術後的輔助治療,目前也已經有許多臨床證實有效。」王金洲醫師提及,除了考量年紀大或肺功能差的肺癌患者,可採局部放射治療或質子治療取代開刀手術,通常第一期至第三期肺癌患者則可藉由開刀治療。但因期別越晚,復發比例也越高,這時就得做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尤其過去多以化療、放射治療等輔助治療為主,現在針對有基因突變腫瘤的病患,則可藉由標靶治療延展無疾病存活期。


標靶治療做輔助治療 有助降早期癌患復發率

王金洲醫師解釋,標靶藥物出現後,起初多用於基因突變腫瘤的晚期病患,但目前有相關研究已證實,若能將標靶治療移到術後就開始做為輔助治療,即使用於早期病患,也能有效降低復發率,過去以化療作為輔助治療的病患平均18至19個月就可能復發,而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接受標靶治療,則能再降低復發率。


定期接受肺癌篩檢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目前標靶治療的觀念已非常成熟,但因健保尚未給付,病患還是得自費接受治療,因此醫師也會評估每個病患不同的情況,再建議是否得接受標靶治療;王金洲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除了遠離誘發肺癌的危險因子,若有吸菸史、肺癌血親家族史等民眾,建議50歲開始應定期接受肺癌篩檢,也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透過手術完全摘除腫瘤,並搭配術後輔助化療或標靶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