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增4成!吃不下睡不好6成4患者痛感飆新高 台千人認知調查曝:近7成不知偏頭痛是病;4成5不知止痛藥越吃越痛

by | 9 月 3, 2021


台灣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偏頭痛,而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頭更痛!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在疫情期間的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較疫情前增加4成,6成患者偏頭痛頻率增加,更有高達6成4偏頭痛嚴重度增加1。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暨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醫師表示,9月5日至11日是全球偏頭痛衛教週,為了喚醒國人對偏頭痛的認知,我們舉辦一系列『台灣偏頭痛關懷週』活動,包括「第一屆全國繪畫比賽」與「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我們也嘗試突破傳統衛教形式,跨界邀請藝人佩甄擔任衛教大使,並與知名圖文插畫家H.H先生合作,打造「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運動,不僅推出偏頭痛創意圖文及臉書大頭貼框,更製作Instagram濾鏡框及LINE貼圖,以貼近流行的方式溝通大眾,增加大眾對偏頭痛的正確認識。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暨新光醫院神經科劉子洋醫師說,偏頭痛是可以積極預防與治療的疾病。為了幫助國人正確認識偏頭痛,學會發布「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每週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止痛藥每週吃超過「2」天恐讓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靠這「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期望藉由簡單易記口訣,讓民眾一眼秒懂偏頭痛必知「超前部署」守則!

台灣頭痛學會秘書長暨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王嚴鋒醫師指出,古今名人如藝術家畢卡索、梵谷、莫內、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國際巨星貓王等名人,皆受偏頭痛所苦,仍為後世留下極具創意與智慧之作品。我們所舉辦的首屆繪畫比賽,報名狀況踴躍,有高達685位學生與民眾透過畫筆描繪出偏頭痛心聲。此外,根據台灣頭痛學會最近進行的國人偏頭痛認知問卷大調查,近7成國人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2,4成5不知道過度使用止痛藥恐造成頭痛更加惡化,更有許多國內民眾的觀念還停留在偏頭痛只能吃止痛藥,尤其是非醫藥相關背景的受訪者,只有三分之一知道偏頭痛可以用預防性藥物治療。顯示台灣民眾對偏頭痛認知不足,除了患者沒有妥善控制偏頭痛,更導致社會普遍不理解患者面臨的「丟丟痛」之苦。

疫情下偏頭痛天數暴增,四分之一時間都在痛!近6成吃不下/近8成睡不好/2成2痛到掛急診

陳韋達醫師指出,依流行病學推估,全台約高達200萬人罹患偏頭痛。新冠肺炎肆虐造成的身心壓力與生活巨大改變,也導致患者病情惡化。根據一篇刊登在國外知名《頭痛與疼痛期刊》的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偏頭痛患者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由疫情前的5.7天提升至8天,增加4成,相當於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頭痛。不只偏頭痛時間增加,頻率與嚴重度也加劇。6成(59.6%)患者表示偏頭痛發作頻率增加,有高達6成41患者偏頭痛嚴重度增加,有1成患者更惡化為一個月發作逾15次的慢性偏頭痛。此外,有近6成(58.7%)患者過度使用止痛藥,導致頭痛惡化,2成2患者甚至痛到掛急診。更有近6成(58.3%)患者吃不下、近8成(78.1%)患者睡不好1,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陳韋達醫師分析,在家防疫長時間盯著3C產品,情緒易隨疫情起伏而吃不下、睡不好,活動空間與運動量不足等,易誘發偏頭痛,並陷入惡性循環。

你懂偏頭痛嗎?台灣頭痛學會千人認知問卷結果揭曉!近7成國人誤認偏頭痛僅是「症狀」

為瞭解國人對偏頭痛的認知,台灣頭痛學會今年7月進行偏頭痛線上問卷調查,總計有2,300多位民眾填寫。王嚴鋒醫師指出,調查顯示,近7成(68.5%)民眾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但偏頭痛是一種「疾病」,「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的症狀,即符合偏頭痛定義。」

王嚴鋒醫師進一步說明,偏頭痛患者以20至50歲女性居多,誘發因素包含壓力、遺傳、飲食、睡眠、環境等,嚴重會影響生活與工作。據患者分享,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是遭尖銳物反覆穿刺,痛到想撞牆、剖開腦袋。也因許多民眾誤以為偏頭痛是症狀,導致患者因頭痛須請假時,還得擔心遭同儕、同事誤會裝病偷懶,使患者承受著生理與心理的壓力,陷入偏頭痛加重的循環。

此偏頭痛認知調查亦發現,6成(62.5%)國人會不定時頭痛,卻有近半數(44.6%)民眾不清楚過度使用止痛藥,反而會使頭痛惡化。劉子洋醫師分析,由於國內止痛藥取得方便,部分民眾在偏頭痛發作時,忽略尋求正規醫療的重要性,自行購買止痛藥,而輕忽過度服用止痛藥,除了傷肝傷腎,更可能導致成癮,使頭痛惡化。。

偏頭痛超前部署! 預防偏頭痛莫忘「123懶人包」 預防性藥物拯救半數患者改善達五成以上

陳韋達醫師介紹,今年9月5至11日是全球偏頭痛衛教週,為喚起國人重視並遠離偏頭痛,學會發想「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每週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每週服用止痛藥超過2天以上恐令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靠這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期望藉簡單好記的口訣加深民眾印象。

偏頭痛目前已可超前部署,據學會偏頭痛認知調查顯示,超過半數達5成5的民眾,不知道偏頭痛可採取預防性治療,來降低發作頻率。劉子洋醫師分析,健保近兩年已給付多款預防性藥物,如療效可持續1個月的CGRP單株抗體與療效長達3個月的肉毒桿菌素,均可減少回診頻率,適合不宜頻繁回診的疫情時期,也可減少請假就醫次數。劉子洋醫師補充,預防性藥物療效皆不錯,副作用也低,「以肉毒桿菌素來說,經國外試驗發現,使用半年後,半數患者每月頭痛天數可減半。」

王嚴鋒醫師分享,診間有位偏頭痛長達30年的女性患者,嚴重時偏頭痛幾乎每天發作,常想吐卻只能乾嘔、怕光怕吵,連眼窩都在抽痛。因為偏頭痛,她被迫放棄工作。痛到一度被診斷為罹患憂鬱症,甚至因長期吃止痛藥,擔心影響下一代而不敢生育,直到她知道可以用預防性藥物來治療,藉肉毒桿菌素治療改善,讓偏頭痛大幅降到一週僅發作一次,疾病疼痛感也大幅改善,該患者終得以重拾笑容與生活品質。(詳見附錄患者故事)

真的「受夠了」!超過600位患者用畫筆吶喊偏頭痛心聲 首度跨界合作「我的偏頭痛美學」

為使大眾能「看見」偏頭痛,學會特別結合「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舉辦一系列的『台灣偏頭痛關懷週』活動,包括「第一屆全國繪畫比賽」、「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今年有高達685位學生與社會人士熱情參與首屆繪畫比賽。高中組冠軍本身亦是病友,因偏頭痛嚴重影響生活,於畫中呈現主角痛到夜不能寐。牆上日曆的滿江紅更道盡偏頭痛的血淚,甚至以「受夠了」命名作品,表達病友渴求偏頭痛改善的那天到來。

衛教大使佩甄也分享:「台灣有高達200萬偏頭痛患者,值得大眾正視。幸好學會提供『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方便大眾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認識偏頭痛。我會把這個秘技分享給常頭痛的親友,希望大家有偏頭痛都能及早治療,跟頭痛說bye bye!」

陳韋達醫師分享,學會今年突破傳統衛教框架,跨界邀請藝人佩甄擔任衛教大使,並與知名圖文插畫家H.H先生合作,打造「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創作偏頭痛圖文與臉書大頭貼框,透過筆下靈魂人物—美美向大眾傳遞偏頭痛資訊。此外更製作Instagram濾鏡框及Line貼圖,以時下最潮流方式於社群傳散,並邀請模特兒吳宜樺、護理界網紅護理人護理魂共同響應。即日起至9/11到「台灣頭痛關懷週」臉書活動頁發文,前兩百名即可免費獲得偏頭痛LINE貼圖(詳見附件六),期望民眾理解並及早治療偏頭痛,把頭痛的姿勢留在網美照裡就好!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減重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減重手術方法、術後照料方式一次看!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術後4個月成功減去原體重17%,原先病症也得以改善。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持續背痛三個月,越休息越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疾病好發於青少年至年輕成人,從十幾歲便可能開始發病,且男性患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約為4:1,患者發病時可能正值青年,而因疾病影響了原本的生活、工作計劃。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習慣吃鹹要當心!重口味真的會增加胃癌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答案!

在胃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之後,我們知道如何殺菌、保護胃黏膜,大大減少了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與過去四五十年相比,罹患胃癌患者的人數已經變少了。然而,全世界一年還是會新增一百萬位胃癌患者,每年因為胃癌死亡的人數也持續攀升。尤其在東亞,包含日本、南韓、與台灣,胃癌仍是非常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