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過慢嚴重恐昏厥、猝死 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助心律調節更人性化,醫師圖文解說
by 照護線上 編輯部 | 9 月 22, 2021
「醫師,我先生又昏倒了!」李太太一臉焦慮地說。
「怎麼發生的?」醫師問。
「我們坐在客廳裡,突然間他就臉色發白,眼睛上吊,失去意識…」雖然已經目擊過幾次發作,還是令李太太感到非常驚恐,「我趕緊打了199,不過救護車抵達時,他已經恢復意識。」
60多歲的李先生有高血壓病史,身體狀況還不錯,但是在半年前開始會反覆昏倒,有時坐著、有時在運動中,昏倒之前沒有任何徵兆,完全無法預期,每次送到急診室時,李先生均已恢復意識。
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終於在心臟監測器的紀錄中,發現他的心跳在昏厥當時突然變得很緩慢,甚至停止跳動長達9秒鐘。
亞東紀念醫院心臟電氣生理中心主任黃姍惠醫師表示,原因應該是副交感過度興奮,導致迷走神經性昏厥。
為了預防再度昏倒,黃姍惠醫師建議李先生安裝心臟節律器。黃姍惠醫師說,心臟節律器會持續監測心跳,當心跳速度下降太快,例如從每分鐘90下,突然掉到每分鐘60下,心臟節律器就會開始運作,以維持足夠的心跳速率。後來李先生選擇安裝新型的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後,便沒有再昏倒過,讓家人終於能鬆一口氣。
心跳過慢、暫時停止,嚴重恐昏厥、猝死
心跳過慢屬於心律不整的一種,可能導致患者昏厥或猝死時,為預防意外發生,可考慮安裝植入式心臟節律器,幫助心臟維持基本心跳。黃姍惠醫師表示,絕大部分的心跳過慢是因為心臟的節律功能退化,稱做「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常發生於年紀較長的族群,患者的心跳速度可能低於每分鐘40下,導致頭暈、昏厥等症狀產生,可透過24小時心電圖紀錄器,捕捉心跳短暫停止達三秒以上來確診。
此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也可能造成心跳過慢,黃姍惠醫師說,這類病患就不限於老年人,年輕族群也可能出現。
心臟的跳動是由電氣訊號來驅動,當心臟本身節律功能出現問題、導致心跳過慢時,可選擇植入式心臟節律器來協助。黃姍惠醫師解釋,手術時會將裝載有心臟節律器的皮下囊袋,置於鎖骨下方,電極導線則植入鎖骨下靜脈,順序通過右心房與右心室;植入後心臟節律器將持續監測患者心跳,當偵測到心跳速率太慢時,便會發出訊號使心臟收縮,滿足心律需求,以避免出現頭暈、昏厥、甚至猝死。
持續進化、貼近情緒/身體活動需求的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
傳統心臟節律器是依照事先設定、固定的心跳速率運作,因此無法針對患者動靜態活動而調節。黃姍惠醫師分析,如果設定每分鐘60下,能夠滿足患者在靜止狀態或走動的需求,但在運動的時候,可能會比較喘,耐受度較差。
「有位心跳過慢的患者是海女,雖然已經七十多歲,還是每天去晨泳,」黃姍惠醫師分享,「如果使用固定速率的心臟節律器,患者活動就會受到限制,所以可以考慮安裝具有自動加速功能的新型心臟節律器,如採用『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其中配備的傳感器可根據患者當前身心狀態,依照其心肌收縮的動態進行調整,達成『動靜皆宜』,符合病人生理性地心律輸出,增加未來的生活品質和降低心律不整相關風險。」
黃姍惠醫師進一步說明,「我們在運動的時候心臟收縮率會增加,但在沒有運動的狀況,心臟收縮率有時候也會增加,譬如情緒改變(興奮、緊張)或發燒時。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在偵測到心臟收縮率增加時,會適時調節加速,以符合患者身心狀態,同時還具有不受到震動影響的優點。」早期的心臟節律器是透過感應身體的震動,來調整心跳速率,黃姍惠醫師解釋,當身體震動增加時,心臟節律器就會認為患者的活動量增加,而調高心跳速率但是也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狀況。「曾有患者反應,孫子幫他搥背時,心跳就會變得很快。」黃姍惠醫師回憶,「另外,在替患者拍痰的時候,心跳速率也可能跟著上升。」
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是透過感應心臟本身的收縮率,來調節加速,能更加符合生理需求,因此可同步改善上述缺點。
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可與核磁共振相容,提升檢查安全性
傳統心臟節律器無法接受核磁共振檢查。核磁共振檢查常用於檢查身體軟組織的問題,例如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腦中風等,黃姍惠醫師指出,由於老年人罹患相關疾病而需要接受檢查的機會較高,使用傳統心臟節律器較容易受到限制。
上述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可與核磁共振相容,有助克服這樣的問題,黃姍惠醫師說,每個心臟節律器都有一張識別卡,即使是到不同的醫院接受檢查,都能確認患者所安裝的機型,並請心臟節律器廠商於檢查前協助患者設定心臟節律器,待檢查完成後再調回原來的模式。
貼心小提醒
裝入心臟節律器與電極導線後,傷口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穩定。黃姍惠醫師強調,接受心臟節律器植入手術後的一周內手不可以舉高,術後一個月內不可以提重物、不能劇烈運動。待傷口穩定之後,開車、旅遊都可以,沒有特別的限制。
因為心臟節律器是精密的電子裝置,請避免撞擊、勿任意拍打,也要避開強磁場,以免遭到干擾。患者要隨身攜到心臟節律器之識別卡,就醫或通過安檢時請主動告知。
黃姍惠醫師叮嚀,縱使沒有症狀,也需要定期回診檢查,確保心臟節律器運作正常喔!
BIOMKT_00003_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