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誤認老人慢性病 多發性骨髓瘤侵襲銀髮族

by | 3 月 19, 2021


記者:黃心瑩報導

96歲的吳爺爺,上了年紀依然精神奕奕,有些腰酸背痛也不以為意,認為是老化的正常現象,接受骨鬆治療卻沒有成效,轉診至血液腫瘤科才確診是多發性骨髓瘤。第一線用藥治療2、3個月效果不彰,換二線口服標靶藥物到現在4年多,成效良好,沒有症狀,連驗血都驗不到癌指數,今年101歲的他還能自己出門,甚至還能騎腳踏車。高雄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洪英中表示,雖然多發性骨髓瘤聽起來可怕,但積極治療效果都很好,而且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好發於70歲老年人 症狀易與老化現象混淆  

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類的惡性腫瘤,因製造抗體的漿細胞變異成癌細胞,發生原因不明,嚴重時會出現高血鈣、腎功能損傷、貧血、骨頭痛等四大症狀。洪英中醫師指出,此病好發於70歲左右的老年人,但症狀經常與老化現象混淆,不易被診斷,由於變異漿細胞製造大量無用的抗體,影響腎功能,許多民眾因疼痛自行購買止痛藥,反而加重腎臟負擔,導致洗腎。
只要以上症狀經過治療未改善,如骨鬆治療卻持續惡化、不明原因貧血等,洪英中醫師提醒,都應該至血液腫瘤科檢查,目前八成以上患者都是由骨科、神經外科、腎臟科轉診至血液腫瘤科。經抽血檢驗免疫球蛋白指數,若異常需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醫師會根據症狀、指數來做為治療依據。


治療藥物多元 口服標靶延緩復發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方式有化療、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單株抗體、類固醇等,因藥物多元可互相搭配,第一線治療方式以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與類固醇共同使用。洪英中醫師表示,患者若無其他心、肝、腎慢性疾病,可考慮周邊血幹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植);若經骨髓細胞染色體分析為高風險族群,則會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治療,今年也有標靶藥物通過二線健保給付,可以延緩復發,治療方針更多元。


治療後可行走、不需洗腎 勿因年紀大而放棄

因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若是行動不便、交通不便者,醫師會建議調整為口服蛋白酶體抑制劑的標靶藥物搭配免疫調節劑、類固醇三藥合併使用;若較為年輕、就醫方便者,才會建議每周往返醫院注射針劑治療。洪英中醫師強調,無論何種治療方式,效果都不錯,皆能從原本骨頭痛、背痛、走路不穩、洗腎的患者,改善至可行動自如,甚至不需洗腎,因此患者不用過於焦慮,如前述高齡101歲的患者,治療效果良好,不必因為年紀大而放棄治療。

洪英中醫師提醒,若有不明原因貧血、腎功能衰退、骨頭痛、骨折等,且經治療未改善,可以考慮至血液腫瘤科抽血檢查,若能在早期介入治療,治療成果都十分良好。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因為腫瘤惡性度較高,患者術後開始接受體抑素類似物治療,至今已超過七年,目前狀況穩定,腫瘤沒有復發的狀況,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 30 多歲的女性患者,平時工作相當忙碌,壓力很大,經常腹瀉。雖然發現排便帶血,但自認為是痔瘡,而沒有放在心上。」王彥博醫師指出,「因為持續解血便,患者經常感到頭暈,才終於就醫檢查。」

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直腸、結腸有嚴重發炎、潰瘍。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 為潰瘍性結腸炎,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症狀緩解,但 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於是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至今持續使用生物製劑已經過了三年,患者的狀況穩定下來, 沒有復發的狀況,已回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

鍛鍊大腿肌力的階梯有氧訓練

鍛鍊大腿肌力的階梯有氧訓練

利用高低落差的階梯性質,對大腿腿力好好做個訓練吧!過程比你想的溫和,練好之後,爬樓梯才不容易累,也比較不會膝蓋痛。上下階梯上下階梯上階前抬膝上階前抬膝上階後抬腿上階後抬腿側上階梯側上階梯曲腿下沉曲腿下沉跳上階梯抬腿拉筋抬腿拉筋...

肢端肥大症會改變外貌、危害健康,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肢端肥大症會改變外貌、危害健康,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我的鼻子好像變大,下巴也變寬了。」四十多歲的王先生說,「我本來沒有發現,但是前幾天去參加同學會,有好幾個人跟我提到這個狀況。」

「方便讓我看看你的身分證嗎?」醫師說。

經過比對,患者的容貌的確和年輕時不同,進一步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有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