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液態切片,監控癌症復發

by | 3 月 30, 2021


林育麟醫師:液態切片比傳統電腦斷層,平均提早188天,偵測到腫瘤復發跡象。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血液腫瘤科的林育麟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林育麟醫師:大家好,我是林育麟。

劉育志醫師:我們今天要跟林醫師討論的是癌症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目前的癌症發生率越來越高,如果我們可以早期發現癌症,對於整個預後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除了傳統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些檢測方式之外,目前又有新的檢測方式,叫做液態切片,我們想要請林醫師跟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做液態切片?

林育麟醫師:好。

林育麟醫師:癌細胞就跟我們人一樣,他會長大、複製、老化、凋亡,在凋亡的時候,癌細胞的細胞膜會崩解,它會把腫瘤的DNA釋放到病人的血液當中,所以其實液態切片是一個很簡單的觀念,它就是靠我們一般抽血的技術,來收集癌症病人體內腫瘤的DNA,然後用很精密的方法來分析。

林育麟醫師:其實這個液態切片,我們目前最成熟的技術是用血液來收集,但其實我們病人身體裡面的所有體液,包括腹水、胸水、尿液等等,都可以拿來做液態切片。

劉育志醫師:跟傳統的電腦斷層或者是其他的組織切片比較起來,液態切片有什麼樣的差別?

林育麟醫師:傳統我們一個病人如果診斷癌症,通常就是用一根細針,穿刺到腫瘤裡面去夾取一些組織來做分析,這個叫做組織切片,組織切片其實事實上病人會害怕的,因為比如說,癌症如果長在肺臟的時候,我們就是用一根細針戳到病人的肺裡面,這時候有可能會造成氣胸,又另外如果說這個腫瘤是長在肝臟裡面,一根細針戳到肝臟裡面,我們了解,肝臟是一個血管豐富的器官,有可能會造成內出血。

林育麟醫師:除了這兩個以外,其實傳統的組織切片還有一個最大的限制,就是它沒有辦法克服腫瘤的異質性,什麼是腫瘤的異質性呢?

林育麟醫師:我們大家可以看到這邊有一個圖,裡面有3個不同的顏色,代表包含3種不同的癌細胞,不同的癌細胞有不同的基因突變,代表它的個性是不同的,在古代的組織切片,通常醫師是盲目的一針戳下去,有可能會收集到其中的1群、2群、3群癌細胞,但總之就是他沒有辦法很完整的收錄到,所有的基因突變的情況,這個現象目前用液態切片可以來克服,因為大家可以想像,這個癌細胞崩解以後,腫瘤的DNA都釋放到血液當中,我們抽血的時候,就可以完整的收錄到所有癌細胞的DNA,所以這時候來分析的話就會完整許多。

林育麟醫師:液態切片其實還有其他的諸多優點,包括第一個不用動刀、低風險,抽血就好,所以病人都比較安心,第二個是它可以運用在長期監控癌症復發或是轉移,第三個就是剛剛提到的,可以克服腫瘤異質性的偏差,第四個優點就是,可以提早偵測腫瘤的遠端轉移。

林育麟醫師:大家可以想像,腫瘤的轉移通常是透過血液或淋巴液跑出去,所以當如果你在血液當中,已經可以測到腫瘤的DNA的時候,代表這個病人其實腫瘤有可能已經轉移出去了,最後一個優點就是,液態切片通常可以反應抽血當下,病人體內腫瘤突變的狀況,組織切片通常可能是2年前的組織檢體,去做的分析其實只能代表是2年前的狀況,所以這個是有相當大的差別。

劉育志醫師:剛剛林醫師有提到說,液態切片可以長期監測腫瘤的復發,請問我們在臨床上,醫師會怎麼去進行這件事情?

林育麟醫師:通常早期的癌症就是包括第1期到第3期,主要的治療都是以開刀為主,開完刀後,病人及醫師最擔心的就是腫瘤有沒有復發,所以呢,液態切片可以來監控腫瘤復發的情況。

林育麟醫師:我們要怎麼監測呢?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圖表,我們上面跟下面分別代表,一個癌症病人開完刀後,上面是沒有復發的病人,下面是有復發的病人,可以看到每一個黑點,其實就代表有做液態切片的時間,這個縱軸是基因突變的比例,所以大家可以從圖表上看到,他手術前呢,其實基因突變比例都相當的高,可是開完刀以後,這個基因突變的比例就開始降低,上面的病人因為都沒有復發,所以你每一次如果做液態切片,你會發現到,基因突變的比例都相當的低,這樣代表這個病人就很安全,可是相反的,下面這個病人,他到腫瘤開始復發的時候,我們抽液態切片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基因突變的比例又開始上升了,所以這樣子就可以知道腫瘤有沒有復發,目前的文獻已經發現到,液態切片可以比我們傳統的電腦斷層或抽腫瘤指數,提早188天,大約半年的時間,就已經可以偵測到你未來會腫瘤復發,所以目前液態切片建議偵測的時間,大概是每3個月到6個月做1次。

劉育志醫師:如果是癌症末期的患者,做液態切片對他有什麼樣的幫助?

林育麟醫師:講到末期的病人呢,首先要先講幾個特點,第一個,這些病人他們的疾病都沒有辦法治癒,沒有辦法治好,這些病人其實他們的生命是有限的,通常可能落在幾個月到1、2年,甚至3年當中,所以這些病人他們通常會需要全身性的治療,因為他疾病已經擴散到全身,全身性的治療,通常我們就是一線、一線的換藥,第一線用完,換第二線,第二線用完,再換第三線,可是每一線的治療都會產生抗藥性,所以當藥都用完的時候,這個病人就到了生命的盡頭。

林育麟醫師:所以液態切片在癌末的病人,我們怎麼應用呢?

林育麟醫師:大家可以看這個圖表,在最左邊這邊是一個癌症病人,從早期後來不幸地腫瘤復發了,這時候我們一樣這些黑點,代表的是做液態切片的時間,大家可以看到基因突變的比例,在腫瘤復發的時候就開始上升,這時候我們給病人用第一線的治療以後,腫瘤縮小了,所以基因突變的比例就開始又下降,很不幸的,治療一段時間抗藥性開始產生,腫瘤又變大了,所以這時候基因突變的比例就又開始上升了,這時候醫師就會幫病人換藥,如果我們做斷層,確定他惡化以後,我們幫病人換成第二線的治療,這時候腫瘤開始又縮小,所以基因突變的比例就又開始降低,所以第4期的病人,液態切片可以用來監控疾病治療的效果,大概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監控。

林育麟醫師:液態切片在第4期的病人,其實還有第二個非常重要的用途,幫病人尋找新藥,希望延長病人的生命,因為我剛剛有提到,癌末的病人通常藥用完了,這個病人大概就是進入緩和醫療,液態切片可以偵測病人體內特殊的腫瘤基因突變,如果這時候藥廠剛好有發展出新的藥物,可以針對這樣的基因突變來幫病人做治療的話,這個病人的生命就得以延長,所以這是液態切片在第4期末期的病人的第二個用途,我認為這對病人是相當的有幫助。

劉育志醫師:感謝林醫師跟我們介紹這麼多液態切片的臨床應用,能不能請林醫師跟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林育麟醫師:

林育麟醫師:液態切片是一個相當新的治療檢測技術,我認為在未來的癌症治療上,它一定會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總結來說,在早期的癌症病人,第1期到第3期,液態切片可以長期監控癌症是否復發,我認為這是一個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在第4期的癌末病人,他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監控治療效果好不好,第二個是幫病人尋找新藥,延長生命,這個我認為就是液態切片最重要的一個功用。

劉育志醫師:感謝林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林育麟醫師:謝謝!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