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長青族牙口不好、沒胃口怎麼辦?天然食材營養完整好吸收

樂活長青族牙口不好、沒胃口怎麼辦?天然食材營養完整好吸收
樂活長青族牙口不好、沒胃口怎麼辦?天然食材營養完整好吸收

怎麼吃才能吃得營養均衡? 吃出健康好體力?50歲以上的樂活、長青族常會因牙口不好容易沒胃口,導致營養失衡,長期下來會造成許多困擾。羅東博愛醫院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醫師指出,為樂活長青族選擇優質的營養來源非常重要!從高營養價值的天然食材中攝取均衡充足的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才能幫助身體機能正常運作。



該如何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

好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新陳代謝並有助組織修復,是樂活長青族保持一天活力的來源!挑選蛋白質時,可以選擇像是動物性來源的牛奶或是植物性來源的大豆,這都是身體利用率高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但近年大豆可能有基改風險的問題,豌豆蛋白為近年植物性蛋白的聖品。如果是利用營養補充品來補充需要的蛋白質,可以從外包裝成分表上來挑選,可尋找含有天然食物來源成分,例如自雞肉來源,更貼近身體利用、更好吸收消化。

攝取蛋白質,選擇優質來源


從飲食中補充植化素、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  有益樂活長青族健康!

若因牙口問題僅吃加工後的精緻食品,雖美味順口但營養成分大不足,樂活族須盡量從天然食材中攝取營養。在蔬菜水果中的植化素,可提高植物保護與防禦力,抵抗紫外線、細菌及黴菌的侵害,並有特殊氣味可驅趕小動物,多數研究證實植化素有益人體健康,樂活長青族可多攝取;每天人體維持新陳代謝所需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有30多種,可從天然食材中多多補充;此外,天然蔬果可以提供人體所需膳食纖維,維持消化道健康,攝取不足可能造成消化道問題,有些葉菜粗纖維多,牙口不好的人咬起來辛苦,無法吃多,建議葉菜類可改為冬瓜、大黃瓜等瓜類取代。

從天然食材中補充植化素、維生素礦物質


何快速從天然食材攝取關鍵營養? 有市售調理好的商業配方?

為了讓樂活長青族能輕鬆攝取足夠的天然營養,許多人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將天然食材攪打成粥泥或蔬果汁,但實際操作過後,便發現從天然食材選購備料、使用食物調理機現榨過程、掌握多種食材新鮮度、份量及保存方式比想像中還要麻煩,很難持之以恆。如果現榨的粥泥或果菜汁沒有當下飲用完,也不宜久放,營養容易流失或變質。

民眾自行在家攪打天然食材,過程若未經專業營養師確認指導,在營養比例及衛生安全上會較難掌控。葉書銘主任指出,現有市售含天然食材商業配方,營養價值經衛福部認可,省時便利、份量好掌握、營養均衡,且衛生安全、易保存。因濃度均勻,適合直接飲用,對於樂活長青族而言,可作為補充天然營養的首選;若有需要時,也可以做為管灌飲食,補充足夠的營養 。

自行攪打還是使用商業配方


貼心小提醒

每天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身體機能才能正常運作,50歲以上的樂活、長青族更不能輕忽,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繼續享受人生!

贊助:雀巢立攝適諾沛

雀巢立攝適諾沛天然食物營養配方含有8種天然食材,除了原本的雞肉、蔓越莓、番茄、胡蘿蔔、豌豆外,新配方再升級,增加了牛奶蛋白、水蜜桃與四季豆,容易被人體吸收,一瓶吃得到完整均衡營養,包含12g優質動植物蛋白、30種樂活長青族所需關鍵維生素、礦物質。

雀巢立攝適諾沛保存來自大自然的珍貴植化素,可給予需要營養補充者更全面的照護,無添加乳醣,長期耐受佳。製成過程符合美國GMP製程,無添加防腐劑品質安全、穩定有保障。

【商品特色】

● 能量植化素-天然蔬果精華
● 九種纖維來源-完整照護消化道健康
● 多元優蛋白-蛋白來自牛奶、雞肉與豌豆
● 優質營養-30種維生素、礦物質

雀巢立攝適諾沛天然優質蔬果精華營養配方讓人安心、放心,快速提供每日必需營養。天然且與更貼近家人需求的高品質安心呵護,是最好的禮物,讓病患及照顧者都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立攝適諾沛全省熱銷中:https://bit.ly/3pHwCjW

不能吃怎麼辦?腸道與靜脈營養(懶人包)

不能吃怎麼辦?腸道與靜脈營養(懶人包)

我們為什麼需要吃三餐呢?都不吃東西可不可以?想想看,車子沒油就發不動跑不了,人不吃東西就沒有營養,但營養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需,不吃東西可不行。

然而有時候患者會面臨一些狀況。像是罹患食道癌的患者,他想要吞一口飯,但飯進到食道遇上腫瘤之後,就過不去,堵住了!所以食道癌患者常常會因為不能吞,吃不好,營養失調,到醫院求助才被診斷為食道癌。這時候假如要開刀移除癌症,我們就要面臨一個問題:患者已經營養失調,他撐的過一個大手術嗎?手術後他的傷口能恢復嗎?

除了癌症之外,腸胃道會遇到的問題還很多,不管是胃腸出血、長腫瘤、破掉、或塞住,都很可能需要用手術來修補和救命。這些患者常常在手術之前就因為腸胃不適而吃不下,或為了準備手術而空腹禁食;在手術之後若有腸胃的縫縫補補,患者也需要等待一段時間讓腸胃傷口癒合,才能再開始吃東西。前前後後加一加,患者都可能有一個星期上下的時間,無法好好吃東西。

那這時候患者都沒吃東西怎麼辦?我們每天都該吃進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他命等營養,沒有營養當然不行,患者絕對會失去活力,難以癒合傷口。古時候的人若吃不下,就會被宣判死期不遠。而現代醫學有一些幫助患者的方法,包括「腸道營養」和「靜脈營養」,有的是暫時性,有的則可存在更久,我們一起看看。


腸道營養

腸道營養的概念是,當患者不好吞嚥、無法咀嚼、或沒有意願進食,我們先用管路經過腸胃道,藉此灌進液體狀的營養品!

這條管路有點有名,就是「鼻胃管」,是一條細長的塑膠或矽膠管路。一般從鼻孔放入,讓這條管子經過食道,抵達胃部。確定位置正確後,就可以把管子於鼻子處固定好。患者需要餵食時,照護者或患者自己就能從管子倒進液體狀的營養食物。


除了鼻胃管外,還可以用同樣的細長管子,但長度更長,放經過胃之後不停,繼續經過十二指腸,直到抵達空腸,才算放到胃,算是「鼻-空腸管」。這管路比較適合胃輕癱的患者,因為他們的胃部動不好,很難消化,但小腸的消化功能還可以。這時我們就不要把食物灌到胃,而是直接略過胃抵達小腸,以免胃阻塞。

放置鼻胃管時患者並不用進到手術室,醫師只要在病房或門、急診就可以放置鼻胃管。當然,在置放這管路的過程中,患者並不會很舒服,會有一個反射動作很想把管子吐出來。然而一旦放置好管子之後,多數患者會自動忽略身上帶著這隻餵食管路,甚至無意間太不注意了,在穿脫衣服之際就順手扯掉這根管子。


插管?要搞清楚是插哪一種管路

我們前頭說到鼻胃管挺有名的,因為大家聽到「插管」都會覺得好恐怖!但是當你聽到人家講「插管」,要先搞清楚是插什麼管?!插提供氧氣的氣管內管,和插提供營養的鼻胃管是差很多的!插氣管內管是把一根管子,經由嘴巴放到氣管裡面,通常患者狀況會比較緊急,呼吸喘、氧氣差、二氧化碳很高,這時插管是用來救命的手段。而我們幾乎不會「緊急」插鼻胃管來灌食營養,只有腸道阻塞嚴重時可以用鼻胃管來引流胃腸積液。再說一次,雖然插氣管內管的不舒服程度遠高於插鼻胃管,但通常這是患者狀況緊急時所需的救命必要手段。


長期的腸道營養

鼻胃管這樣的營養管路屬於暫時性的,如果我們預期患者無法從嘴巴進食的時間很長,就要考慮其他的做法,像是「胃造口」或「小腸造口」。這些都屬於直接穿過肚皮、穿過腹壁,進到腸胃道的一個開口。需要患者進到手術室,接受全身麻醉的狀態下,由一般外科醫師開刀置放。(部分胃造口則可由內科或外科醫師於內視鏡下置放。)

這裡說的胃造口和小腸造口與我們過去說的「大腸造口」功能是不同的。大腸造口是要「排出」糞便,而這些胃造口、小腸造口則是獲取營養的入口。管路用久了,有可能會出現滑脫、跑位、滲漏等問題。假如哪天患者恢復了從口進食的能力,改成自己從嘴巴吃飯,這些造口會在移除管路後慢慢癒合恢復的。


靜脈營養

有些患者的腸胃的功能太差,腸胃道整個當機,完全沒辦法達成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目標。或者患者腸胃道阻塞、長腫瘤等,若加上開刀我們預期他可能至少有超過七天都無法好好進食,就要考慮從靜脈提供營養。

周邊靜脈營養
周邊靜脈營養屬於短時間內提供的靜脈營養。只要一般打在手臂上的靜脈留置針,就能夠提供脂肪或胺基酸等營養。

全靜脈營養
如果預期患者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恢復,我們沒辦法一直只補充脂肪、胺基酸,還得加上碳水化合物。然而當輸液裡含有的碳水化合物量愈多、濃度高時,周邊的小血管就難以承受。要接近心臟附近的大條靜脈才能撐的住這麼高濃度的輸液。因此我們可以用PICC、中央靜脈導管、Port等方式提供全靜脈營養。

PICC是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雖然入口同樣是放在手臂,但輸液會先跑在管路內,直至大靜脈。


中央靜脈導管通常是暫時性的,醫師從脖子或胸腔處將管路放置到較粗的靜脈,讓管路通往接近心臟處的大靜脈。

而Port常是用來做化學治療的,是可以接受高濃度藥物的基座,連著管路通往接近心臟處的大靜脈。若要輸注藥物或營養,就把藥物打進基座Port即可。

除了考慮用哪種管路提供營養外,還要看患者狀況調整靜脈營養的內容,電解質哪個給的太多或太少,胺基酸夠不夠,並注意避免引發感染。

看完這些,你或許會有個想法:每天能吃、能解便,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啊!不然哪個治療不折騰呢?

炎值破表!恐致營養不良增加癌症惡化機率!

炎值破表!恐致營養不良增加癌症惡化機率!


日前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癌症連續蟬聯榜首長達38年 ,可見癌症為國人健康最大殺手,而癌症治療期間常出現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疲倦等「食體倦」症狀都是體內發炎的警訊。此外,癌友的預後表現也與「炎值」息息相關!「炎值」高恐提升營養不良、併發症等發生機率,進而影響存活率與存活時間!以國人最常罹患的大腸癌為例 ,每2位就有1位大腸癌癌友正處於發炎狀態 !


為此,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發布「炎值」公式 ,搭配臨床症狀「食體倦」,讓癌友能簡單判斷自身發炎風險等級,及時進行營養調整。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也提醒,癌友飲食應遵循「5好」原則:高熱量、高蛋白、適醣、適脂以及每日2克魚油EPA,以幫助對抗發炎,全面儲備治療所需營養。因癌友對營養、抗發炎營養素等需求與一般人不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孫麒洹醫師建議癌友諮詢醫護人員進行醫學營養介入,因應每日營養需求,輔以癌症專用營養品,打造最佳抗癌/抗炎體質。



發炎恐影響藥物代謝、治療效果!癌友應積極管理發炎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為幫助癌友改善治療期間症狀,與亞培共同於台灣地區進行調查,以深入了解癌友臨床症狀比例,其數據顯示 ,7成癌友出現體力下降、5成出現食慾不佳、體重下降以及疲倦等症狀,這些其實都與「炎值」有關。王照元理事長表示,失控的發炎反應會導致癌症發生,確診癌症後,能否持續穩定管控發炎是影響預後的關鍵。癌友若是持續處於發炎狀態,會造成眾多全身性的負面影響,除上述厭食、疲倦、體力與體重下降外,還可能導致發燒、失眠、疼痛、肝功能下降等,甚至會因為身體無法良好代謝化療藥物,產生藥物中毒反應,影響治療成效。

孫醫師說明,診間癌症患者常忽略發炎狀況,以為厭食、疲倦、體力與體重下降為理所當然。然而研究發現,癌症腫瘤本身即會造成營養不良,若是發炎情況不加以控制,更會加乘發生嚴重營養不良及併發症的機率,進一步延誤後續治療、影響存活率與存活時間。



拒絕領「食體倦」!醫學會首推自我發炎測驗


癌友身體實際發炎狀況以往很難掌握,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發表《炎值·食體倦》檢測,為幫助癌友輕鬆管理發炎,也呼籲營養應注重「5好」原則。王理事長解釋,學會特別參考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 )所推薦的「炎值」公式 ,再結合臨床症狀「食體倦」,包含厭食、體重下降、體力下降、疲倦與感到沮喪五項;患者可透過《炎值·食體倦》檢測結果綜合評估發炎狀態。王理事長說明,「炎值」公式為癌友每次回診抽血皆會測量的兩項指數:嗜中性白血球數與淋巴球數,兩者相除若大於等於3則代表身體有發炎現象。炎值越高發炎狀況越嚴重,會影響平均存活期,也會導致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機率提高,進而延遲治療。以40個月存活期來看,炎值低的患者,近7成可以存活超過40個月,然而炎值高的患者,僅剩不到1成 。


孫醫師打趣地說,醫學會所發布的《炎值·食體倦》檢測真的非常實用又好記,「最近實體卷議題很夯,我就會跟病人提醒說『小心別領到癌症「食體倦」啊!』,透過這個檢測可以讓癌友隨時進行自我評估,簡單又快速地掌握自身發炎狀況,若結果為紅黃燈,就應盡快與醫師、營養師討論目前狀況,調整飲食習慣與加強『5好』營養原則,及時改善發炎症狀。」



癌友應遵循「5好」營養:高熱量/高蛋白/適醣/適脂/魚油EPA


關於「5好」營養原則,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營養科林奕岑營養師說明,癌友對於熱量、營養組成、抗發炎EPA等需求都與一般民眾不同。ESPEN表示,僅提高飲食中的熱量與蛋白質,或選擇無添加魚油EPA的一般濃縮營養品是不夠的,因癌友所需的是「5好」的均衡營養。林營養師表示,臨床上常碰到癌友們存有許多迷思,經常一股腦的補充單一營養素,如:雞精、魚湯、蛋白粉等,建議應謹記「5好」口訣:「高熱量、高蛋白」,幫助組織修復與肌肉生長,儲備治療所需體力與抵抗力;「適醣、適脂」,因低醣會增加死亡風險 、高脂飲食易影響食慾,故適醣適脂對癌友最有利;以及「每日2克魚油EPA」,可幫助改善發炎狀況,降低併發症機率。



抗炎營養素 DHA≠EPA 傻傻分不清!七大國際學會建議醫學營養品介入 一天攝足2克EPA


依ESPEN及多個具指標性癌症營養指南所載,全球共七大國際學會一致建議,就癌症醫學營養品介入方案中,每日攝取達2克「魚油EPA」方可幫助降低發炎反應,這是因為EPA具有三重抗炎機轉,能阻斷發炎物質生成、製造抗發炎因子與抑制發炎因子釋放。孫麒洹醫師分析研究 ,對於預計接受化療且有體重下降者,每日以含2克EPA之癌症專用營養品進行6個月醫學營養介入,顯著抑制發炎因子升高,還同步提升骨骼肌和瘦體組織量,證實每日2克EPA可有效改善惡病質、系統性發炎,甚至降低併發症發生機率,維持穩定治療。


林營養師針對民眾常混淆的觀念進一步說明,魚油含有EPA與DHA兩種脂肪酸,但癌友營養補充的目的為抑制發炎,故選擇以EPA為主具三重抗炎機轉且作用於免疫系統的魚油EPA才聰明!若欲攝取一日2克EPA,以鮭魚計算每日需食用400公克,若是吳郭魚甚至每日需食用50公斤,不論從經濟與食用量來看,僅從天然飲食中攝取足量EPA十分困難,且一般保健營養品普遍EPA之每日建議用量皆遠低於2克,且「5好」營養是「均衡」原則,單純補充魚油EPA無法滿足癌友生理所需。林營養師也提醒,當出現「食體倦」症狀,且進食量減少1/3時,癌友應諮詢醫護人員,適時的醫學營養介入,透過正確飲食搭配癌症專用營養品,幫助達成每日熱量與抗炎營養所需,對癌友更方便與實惠。


王理事長強調,癌友若處於發炎狀況恐影響治療與預後,呼籲透過醫學會發布的《炎值·食體倦》檢測,及早判別自身狀況、調整營養攝取,同時把握抗癌/抗炎「5好」營養原則,充滿元氣與活力地完成治療,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https://www.mohw.gov.tw/cp-16-54482-1.html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直癌連續12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3. Dell’Aquila E, Cremolini C, Zeppola T, et al. Ann Oncol. 2018;29(4):924–930.; Li Y, Jia H, Yu W, et al. Int J Cancer. 2016;139(1):220–231. ; Kim JH, Lee JY, Kim HK,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7;23(3):505–515.; Silva TH, Peres WAF, Rosa KSDC, et al. Am J Hosp Palliat Care. 2020 Feb 7;1049909120902789.

4.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

5. 美商亞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19年5月間針對台灣地區癌症患者與照護者所進行之市場調查

6.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7. Arends J, et al. Clin Nutr. 2017;36(5):1187-1196; Arends J, et al. Clin Nutr. 2017;36(1):11-48.

8. Galizia G, Lieto E, Zamboli A, et al. Surgery. 2015 Jul;158(1):112-20.

9. Seidelmann et al.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10. 七大國際學會包括歐洲ESPEN、美國靜脈暨腸道營養學會ASPEN、西班牙腫瘤醫學會SEOM、美國飲食協會Onclogy、美國營養學會AND、美國癌症學會、澳洲營養師協會等

11. Yumiko S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Jul 6;7(1):4826

看懂關鍵營養,才能吃出健康!

看懂關鍵營養,才能吃出健康!


平時醫師在門診最常被詢問的一句話就是:「醫生啊!我要怎麼吃才對啊?是要多吃什麼才好,又要少吃哪些東西呢?」沒錯!大家每天都要吃東西,最關心的也是吃,究竟怎麼吃才健康,讓我們看下去。

人體關鍵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與維生素


首先談到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的食物,像是米飯、麵條、麵包、馬鈴薯、番薯等,是我們最熟悉的碳水化合物,幾乎世界各地都會找幾種當地產的米、麥、或馬鈴薯等作為主食,因為這些澱粉類食物在人體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成為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所以很多人只要沒吃到米飯,就會感覺好像沒吃飽。另一類碳水化合物是膳食纖維,例如蔬菜、水果。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胃和腸道裡的食物體積,因此能有飽足感,還能幫助排便。

蛋白質的來源包括奶、蛋、豆、魚、肉,我們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才能獲取各種必需胺基酸,維持身體組成所需。要讓組織生長、修復,健全免疫功能,都需要蛋白質的幫助。當攝取的熱量不足時,人體會分解部分蛋白質來獲取能量。
第三個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就是脂肪。脂肪的來源可以是動物性或植物性,除了可以產生能量之外,脂肪對於維持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扮演重要的功能,千萬不要為了減重而「滴油不沾」。

礦物質和維生素這兩樣營養素是相互依賴的,礦物質包括了鈣、鎂、鐵、鋅等元素;維生素則分成水溶性與脂溶性兩類,維生素A、D、E、K屬於脂溶性維生素,要隨著脂肪才能為人體吸收;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人體中有眾多生理功能需要礦物質與維生素參與才能正常運作。


營養失衡其實很常見

年輕時大家胃口都很不錯,一群人聚餐總是用秋風掃落葉之姿吃掉一堆食物。然而年紀漸長之後,大家會漸漸發現胃口似乎大不如前。隨著咀嚼功能變差、唾腺分泌下降、味蕾數目減少、消化吸收功能退化,營養失衡的狀況愈來愈顯著。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營養失衡的狀況其實相當常見。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整體熱量的攝取上常常不足,至於各種重要營養素,像是維生素與礦物質,也是不太夠。從圖表上我們可以發現,超過七十歲的女性,有八成以上的人其維生素D、鈣、鎂、鋅攝取不足,維生素E更是普遍缺乏

營養攝取不足,對生理、心理都有負面影響,肌肉流失、虛弱體質、骨質等問題皆會愈來愈嚴重。

倘若經常感到累、不容易專心、手腳無力、情緒低落,或發現自己體重減輕、皮膚乾燥等,務必提高警覺,除了可能有潛在問題外,也要檢查看看是不是營養失衡


均衡攝取,把握重點!

我們到底該怎麼吃呢?均衡攝取是最重要的原則,目前醫學建議每個人每天的飲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佔50%到60%;脂肪佔20%到30%;蛋白質佔10%到20%。以下提供幾個重點:

碳水化合物的部分,可以多選擇未精製的全榖雜糧。精緻的穀類或加工後的製品往往會添加過多的油和糖,比較不建議。未精製的全榖雜糧,像是糙米、麥片,不僅含有膳食纖維素可以幫助消化,還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和礦物質,都是大家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脂肪方面,我們可以盡量選擇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像是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苦茶油等,也可從堅果種子等補充脂肪。

蛋白質品質最佳的來源是蛋,而且蛋裡面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還含有鐵與磷等礦物質,所以吃蛋的CP值很高。海鮮等水產提供的是動物性蛋白質,脂肪量平均來說比肉類來得低,比紅肉來的理想。至於吃素的人就得多靠黃豆和黃豆製品來提供植物性蛋白質了。提醒一下,如果有腎臟病要與醫師或營養師了解適當的蛋白質攝取量,避免造成腎臟的負擔。


想要補充維生素,水果與蔬菜就不能少。水果可以提供較多的維生素,尤其以維生素C為主。深色蔬菜可以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C、鈣、鐵等礦物質,一定要吃足。

大家都知道要補充鈣質,幫助骨骼健康。補充鈣質最好的來源就是從乳品攝取,不管是鮮奶、起司、保久乳、優格、或優酪乳等都可以。乳品裡面含的鈣質最容易被人體吸收,一天喝兩杯牛奶(一杯牛奶為240毫升)即可達到每日1000毫克的鈣質需求量。乳品不僅提供鈣質,還富含優良蛋白質、其他礦物質、與多種維生素。不習慣飲用奶類的人可以多吃深色蔬菜補充鈣質,或吃豆腐、豆干等高鈣豆製品。


能吃是很幸福的,若發現自己或家人的食慾變差時,我們可以做些生活調整。例如盡量少量多餐,如果主餐一次吃不多,就在空檔補充一些點心。盡量選擇質地軟、容易消化的食物,或烹調時把食物切細一點,煮爛一點,都能增進消化吸收。平時多運動也很有幫助,有動比較會想吃東西,食慾變好後熱量才能攝取足夠。

如果怕麻煩,可以一次煮多一點,再分成小包裝一份份的放進冰箱冷藏或冷凍,需要時再加熱。購買外食要避免味道太重、太油、太鹹,瀝掉菜汁會比較健康。

當然,很多人都認為每天有吃三餐就足夠了,但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若不費點心思,其實很難顧及各種營養素。營養失衡在短時間內往往沒什麼感覺,但是日積月累便會演變成難以收拾的大問題。假使因為過於忙碌而飲食失衡時,可以使用配方均衡的口飲營養品來補充,選擇時也要留意是否具有醫學實證。

平日大家就要好好保養,均衡攝取完整營養,才能健健康康,活力滿滿!

贊助:美商亞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