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食笑氣一罐罐,長期濫用恐癱瘓

by | 9 月 25, 2020



最近科內其他醫師收治了一位因長期吸笑氣以致全身無力、肢體麻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數目皆低下的患者。


原來近幾年吸食笑氣在年輕人間很流行,不僅在夜店派對常用以助興,甚至也已悄悄流入國中小校園,許多未成年學生都可能有機會接觸到。


過去雖較少關注物質濫用的議題,但毒物學也屬於腎臟科醫師的臨床領域,加上家有幼子,對於孩子未來可能碰到的潛藏危險,身為家長應該多了解,才能防範未然。
今天,便想來和大家聊一下這個看似無害、其實很傷身的笑氣。




什麼是笑氣?


是一種無色氣體,學名為一氧化二氮(N2O, nitrous oxide),聞起來有微甜的氣味。由於它具有麻醉作用,可緩解疼痛,甚至能產生欣快感,故俗稱「笑氣」。


笑氣最早被用於拔牙手術麻醉止痛,後來成為醫療上可合法使用的吸入性麻醉藥,臨床上主要用於輔助全身麻醉與牙科相關手術。


除了醫療上做為麻醉藥物,笑氣也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與工業用途。


在食品業,由於笑氣無色無味,不會干擾食物的氣味,可做為食品的賦形劑,常用做蛋糕甜點上發泡奶油的加壓推進劑、或咖啡拉花的奶油加壓槍上。


工業用途,以半導體產業的需求為大宗,製作晶圓積體電路板時會大量運用此氣體;此外,生產汽車 PCV 系統與引擎助燃劑等工業也會用到。






年輕人恐不慎墜入笑氣濫用的陷阱


由於笑氣可合法使用於醫療、食品與半導體等工業,若有不肖之下游業者將它再轉賣給商家做其他用途,可能就會流入市場讓一般民眾也能輕易取得。


因笑氣吸起來有特殊的甘味,吸入體內會全身癱軟數秒,產生夢境般的感覺,眼睛仿佛看到很多奇特的畫面,帶來漂浮、欣快感。故時下年輕人跑趴聚會時,便會將笑氣從鋼瓶灌進氣球內,一人抱著一顆西瓜大的大氣球來吸食助興,炒熱氣氛。


在臉書、網路拍賣等社群平台,只要搜尋「氣球」等相關關鍵字,便會跳出多家標榜 24小時配送的商家,只要打通電話,即可方便約時間面交。


便宜、易取得,再加上笑氣並非毒品,不受《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範,就算大量吸食,也不觸法,許多年輕人便這樣不自覺掉入笑氣陷阱中,逐漸成癮無法自拔。




被低估的笑氣毒害


過量吸食笑氣,會對身體造成缺氧之直接傷害,可能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笑氣會不可逆的將維生素 B12 中的鈷加以氧化,使其失去活性,若長期吸食,會造成類似維生素 B12 缺乏之全血球減少症與神經系統病變。




神經纖維外側包有一層髓鞘(Myelin sheath),維生素 B12 可促進髓鞘之合成與修復;一旦維生素 B12 缺乏或活性低下,便會使得神經纖維脫髓鞘(demyelination),進而影響神經傳導、甚至造成脊髓退化受損。


初期症狀較輕微,包括耳鳴、頭暈、手腳發麻、輕微之肌肉無力等;後期之嚴重症狀則會出現身體感覺異常麻木、四肢無力癱瘓、尿失禁、便秘等脊髓受損症狀。


若停止使用笑氣,並補充高劑量維生素 B12 兩三個月,多可逐漸恢復肌力,改善四肢無力的症狀,血球數目也可恢復正常,但根據林口長庚兒童神經內科的研究,仍有近半患者留下感覺異常的後遺症。


笑氣濫用也會造成視幻覺、幻聽、妄想、譫妄、怪異行為等精神症狀,若吸食者本來就罹患憂鬱症或恐慌症,想藉由吸食笑氣忘卻煩惱,長期使用下來,反而會更強化憂鬱症、恐慌症的病情,讓吸食者的精神狀況更加惡化。




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了解笑氣濫用這個在青少年間竄起流行的次文化、以及笑氣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後,家長們應該對於「吸氣球」這個行為更加有警覺性。


若看到孩子房間怎麼無故擺了一大罐鋼瓶,三不五時就看到孩子在家中叼著一顆氣球走來走去,或約朋友們來家裡關在自己房間中大聲嬉鬧,務必要提高警覺,進一步關心詢問孩子最近的生活情況。


更重要的是,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要努力積累親子之間的感情存摺,提供給孩子強大的心靈支持,讓他認同父母家人就是最溫暖的避風港,遇到挫折、面對壓力、或情緒低落時,才有傾訴與陪伴的對象,而不致走上歧途,利用成癮性藥物來麻醉自己。






參考資料
1. Recreational nitrous oxide abuse related 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in adolescents – A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Brain Dev. 2019 May;41(5):428-435.
2. 笑氣(氧化亞氮)濫用 台灣精神醫學 2002;16:243-248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20歲的大學生,因為蕁麻疹反覆發作,讓生活大受影響。」林尚宏醫師表示,「每次蕁麻疹發作,就像全身有螞蟻在爬,奇癢無比。患者全身皮膚佈滿抓痕,常抓到破皮出血。甚至讓他不願意上課,也放棄參加社團活動。」

患者一開始接受抗組織胺治療,後來再增加到四倍劑量時,症狀改善仍有限,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林尚宏醫師說,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第三線藥物。所幸,經過治療後,他的症狀終於獲得大幅改善,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他逐漸恢復信心,也回到校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大家漸漸曉得甜滋滋、好好吃的「糖」可能對健康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不過每次看到「糖」、「醣」又常常覺得一頭霧水,傻傻分不清楚。 想要吃得健康,在買食物的時候一定要養成看營養標示的習慣,台灣的食品營養標示會呈現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1]。...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是一種持續存在的痛,慢性背景的疼痛需要靠長效的藥物,而突發性的疼痛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就需要使用比較短效的藥物來解決。請陳國維醫師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