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更好!理解 選擇 積極行動》 揭露第四個90成績單

by | 9 月 10, 2020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為達成2030年的終結愛滋計畫,訂定2020年「90-90-90」〔1〕的目標,且為提升感染者生活品質,更進一步提出了第四個90〔2〕,即為「90%病毒量受抑制的感染者有良好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依我國疾病管制署公布之最新統計數據,台灣愛滋防治於前三個90已達成「88-92-95」〔3〕的優異成績,而台灣在第四個90的表現究竟如何,為此社團法人台灣露徳協會、社團法人臺灣感染誌協會與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共同發起「愛滋認知與焦慮程度大調查」,以深入了解台灣民眾面對感染者的心態,並揭露感染者於家庭、就學/就職以及就醫的真實困境。


調查中發現,民眾雖於認知積分平均獲得7.7分(滿分10分),但面對無任何感染可能性之情境時,焦慮程度卻仍偏高,如同桌共餐(43.5%焦慮)、共用浴室(58.5%焦慮),甚至得知前一位就醫者為感染者時焦慮感更提升至近7成(68.1%),反應國人仍對於愛滋帶有迷思與恐懼。但由調查中可發現,一旦了解國際共識U=U後,有4成5的民眾可化解恐懼,顯示U=U不僅為愛滋治療領域的重大里程碑,亦有助於改善社會對於感染者之誤解與對立。




認知愛滋非飛沫傳染 但同桌吃飯焦慮比卻飆升至4成!
唾液、汗水、排泄物、蚊蟲叮咬傳染可能都是「零」


台灣露徳協會副秘書長古佳蓓表示,愛滋認知問卷過去國內進行過很多次,本次調查為跳脫以往的形式,特別設計各式日常生活情境的模擬題,以真實了解民眾與感染者相處時的焦慮程度。調查結果發現,民眾對傳染途徑認知有進步但仍存在誤解,包括近3成認為蚊蟲叮咬具感染力、2成3認為捐血為過去常見感染原因、1成6認為愛滋為飛沫傳染等;且雖對傳染途徑認知提升,但在情境題中飛沫傳染途徑的同桌共餐、打噴嚏等情況,焦慮程度卻背離認知,上升至3~4成,親吻更是提高至8成4。


大多數民眾雖多了解愛滋無法經飛沫傳染,但轉換成實際情境時焦慮比例卻提升,反應心理層面仍隱藏擔憂。臺灣感染誌協會秘書長陳威圻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大多數人從未接觸過感染者,對於不熟悉的事物帶有戒慎恐懼之心,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其實,同學、同事及朋友間常見的社交活動,都沒有感染的風險,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林錫勳醫師表示,包括唾液、汗水與排泄物都沒有感染力,至今亦從未有透過唾液、汗水、排泄物等接觸導致感染的案例;而蚊蟲叮咬時極微量血液亦不足以傳播病毒,且蚊子吸血是單向的,所以無傳染可能性。




不再聞「病毒」色變! 研究與實證支持U=U 大幅提升疾病認同達9成


陳威圻秘書長指出,仔細分析民眾焦慮比例高的情境,其實與傳染途徑〔4〕呈高度正相關,除接觸到感染者血液時焦慮比例高達9成8外,其他如前一位就醫者為感染者以及與感染者共用浴室的焦慮比例都超過5成,背後原因可能都是擔心「血液感染」為愛滋傳染途徑之一有關。林錫勳醫師強調,愛滋病毒其實是十分脆弱的,離開人體接觸空氣後,於30秒至3分鐘內即會迅速死亡;而經消毒、滅菌後的合格醫療行為亦無任何感染風險。


古佳蓓副秘書長進一步分析,是否充分了解目前已成為國際共識的「U=U」〔5〕 (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也對於愛滋認同十分重要。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約有半數民眾(48.2%)不了解U=U,但在經解釋何謂U=U後,有4成5的民眾對於感染者的態度轉變為比較不會恐懼,可見U=U觀念的建立,有助於化解大眾對於感染者的排斥,減少標籤化。


林錫勳醫師解釋,愛滋病毒傳播的風險與感染者血中病毒量高度相關〔6〕,而U=U就是指穩定接受抗病毒療法的愛滋感染者,其血液中的病毒量若持續六個月以上控制在測不到的狀態時,其透過性行為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機率為零〔7〕。U=U的結論是基於實證醫學並受到多個大型、高品質、前瞻性的臨床研究所支持,林錫勳醫師強調,在實證醫學中,機率是零,所以甚至曾有人打趣地說一位「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要將病毒傳染給性伴侶的機率比被雷打到的機率還要低。


U=U對於感染者而言,代表終於能卸下長久以來可能傳染給他人的罪惡感包袱,由感染者調查中也可以看到有近9成認為U=U有助於自身疾病認同(89%),更安心地與他人互動、交友。林錫勳醫師表示,拜現代醫學與藥物進步所賜,一個22歲確診的感染者,預期壽命可達77歲,與一般人沒有太大差異,可見愛滋感染已經成為可以控制的慢性病,而幾乎每個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感染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處方,並在六個月內成功控制病毒,也鼓勵感染者一旦確診應該盡早接受治療,控制的效果會越好。




感染者心理壓力破表!7~8成擔憂拒診/無故解雇/減薪
台灣民眾暖心正向回應:9成支持就醫、7成支持就業與長照使用權


古佳蓓副秘書長分析,感染者穩定接受治療後,健康狀態及平均餘命與常人沒有差異,但因為社會觀念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問題反而浮現,也反應出第四個90的重要性。在針對感染者所進行的調查中發現,於就醫部分有7成的感染者擔憂遭到拒診,更有約1~2成者實際遭遇拒診,3成曾遭遇醫護人員態度上的差異對待;於就學/就職部分則有7~8成擔心會被排擠或遭無故解雇、減薪與調職,實際上約5%感染者曾實際被無故解雇或因有就醫需求而遭學校或職場為難。林錫勳醫師也由實際看診經驗分析,感染者的確在家庭社區、就醫與學校職場的關係中,面臨巨大心理負擔,診間有位個案甚至為了看牙醫,四個月不敢回診。


本次調查中有同步探詢民眾對於感染者就醫權、就業權與長照資源使用權的認同度,結果發現民眾普遍持高度認同,就業權與長照資源使用權認同度皆達7成以上,就醫權更有突破9成民眾持認同態度。陳威圻秘書長指出,由數據可看出台灣民眾普遍支持感染者應享有正常權益,不該因其感染者身分而受到差別差異,顯示我們的社會對待愛滋感染者的氛圍已漸趨友善,也算是善意回應感染者問卷中的高壓力指數,為第四個90邁出正向的第一步;但仍不可諱言,目前在實務中感染者仍時常遭遇到歧視,需藉個管師或社工的幫助,才能尋找到友善的醫療環境等,顯示台灣社會仍對感染者存有誤解,需更多雙向溝通以化解歧視。


林錫勳醫師也提醒,要化解社會歧見,感染者也負有積極治療的責任,感染者需要穩定地服藥與定期檢測病毒量,才能維持「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露徳協會與感染誌協會也共同呼籲,希望透過「U=U」,讓民眾更加「理解」HIV,降低焦慮與恐懼;鼓勵感染者「積極行動」,接受治療、穩定就醫;全民營造愛滋友善環境,一同讓「愛」更好。


1. 90-90-90計畫內容為在2020年達到90%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90%知道自己狀況的感染者可以接受適當治療、90%接受治療的感染者成功抑制病毒量。
2. Lazarus, J.V., Safreed-Harmon, K., Barton, S.E. et al. Beyond viral suppression of HIV – the new quality of life frontier. BMC Med 14, 94 (2016).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16-0640-4 
3. 依據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108年底發布之統計資料,同時依統計資料,108年度截至11月30日新增數1,618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11人,降幅達12%,新增感染者數已連續兩年下降,為2010年以來同期最低數,顯見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愛滋防治已見成效,https://www.cdc.gov.tw/File/Get/vUajme6XXKn1Bj30GUl9rg   
4. 愛滋病毒傳染途徑包括性行為、血液交換與母子垂直感染三者。
5. 當代U=U的科學證明在HPTN052和PARTNER的研究公佈後,至今已成為全球共識,乃至WHO於2018年7月也正式公告:「沒有證據顯示一個成功並持續透過抗病毒藥物將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的感染者,會透過性行為將愛滋病毒傳染給其非感染者伴侶。」
6. Attia S, Egger M, Müller M, Zwahlen M, Low N. 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according to viral load an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IDS 2009;23(11):1397–404.
7.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 with HIV. Retrieved June 14, 2020 from https://bit.ly/3e6VlHC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頭暈、虛弱、疲勞而就醫,結果發現血球數量嚴重異常,紅血球與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球,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引起。」簡聖軒醫師指出,「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快速,所以個案在確診後,就有即刻治療的必要。」

然而,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相對較差,難以接受完整的化學治療,治療成效有待加強,遲遲未達殘留病灶檢測(MRD)陰性。所幸,後來透過免疫治療大幅殲滅癌細胞,並接續使用異體幹細胞移植,穩定控制疾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