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晚期肺癌有對策! 「醫病共享決策」溝通無障礙

by | 8 月 31, 2020

記者:李依如報導

現代醫學快速進展,治療晚期肺癌己有許多對策,延長患者存活期!肺癌患者確認時多數無法接受,經由醫師耐心溝通、專業評估協助下,共同討論治療方向與策略,每月定期回診追蹤拿藥,長期穩定控制肺癌,並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醫病共享決策三元素 理解、溝通及尊重

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兼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指出,門診中許多患者得知罹癌後,處於腦袋一片空白,不斷質疑:「為什麼會是我!」,即使解釋各種治療策略,仍充耳不聞,須與家屬配合進行開導,使病人有充分時間調適心情,才會從焦慮慢慢轉為接受,進而理解、消化疾病各項訊息。

接著,王醫師會花費20~30分鐘,以圖示方法講解肺癌的來龍去脈,包括罹癌早、中、晚期的差異,什麼是EGFR、ALK、ROS1基因型的細胞突變,全盤讓病人了解疾病知識,提供全面的治療方式及用藥選擇,納入患者在意的重點,共同設立治療目標,決定治療方式和藥物,達成「醫病共享決策」。

全面分析治療面向 成效、副作用等訊息

醫病溝通時,王金洲醫師擅長採用數據輔佐說明,患者更能輕易了解,例如若病人確診為基因突變,透過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成效較好,腫瘤縮小比例可達80%,相較化療僅40~50%有效;但對於沒有基因變異的患者,標靶用藥效果相對有限,此時就會建議化療或是免疫療法;因此,治療選項需視個人情況而定。

王金洲醫師進一步指出,在擬定醫病決策時,包括標靶藥物與化療或是免疫療法的療效,如藥物臨床研究的整體存活期、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不同藥物可能引發的副作用與程度,則如甲溝炎、皮疹、腹瀉,都須一併解釋;對於藥物是否納入健保,更是患者們在乎的項目之一。例如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變的標靶用藥,第一代、第二代針對具有EGFR基因突變患者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肺腺癌之第一線治療,已有健保給付多年,而第三代藥物也已於今年4月1日納入健保,適用於第一線治療具有EGFR的第19對基因突變,且無腦轉移的肺癌患者,第二線則針對第一、二代治療後產生T790M突變。讓病人充分了解健保給付規範,維護醫病之間良好的信賴關係。

醫籲患者接受正規治療 晚期肺癌標靶續命

肺癌治療日新月異,卻還是有不少病人,因疾病知識不足錯失治療良機。王金洲醫師提到,曾有一位早期肺癌患者,原本右肺僅有一顆二至三公分腫瘤,即時開刀治癒率可高達八成,卻因無法接受罹病事實,加上懼怕手術,轉而尋求偏方吃草藥,四個月後,再回到門診,己成為第四期患者,所幸目前得以採用標靶藥物續命。

王醫師指出,20年前,第四期病人很難存活超過一年,有了標靶藥物後,才有機會存活逾二年。以EGFR標靶為例,第一代至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約9-19個月,整體存活期約21至38個月。標靶藥物的發展,鼓勵晚期肺癌病人不要灰心,積極配合治療,雖然無法治癒,仍可延長存活時間兼顧生活品質,逐漸將其視為慢性病控制。

晚期一線治療肺癌非單向 積極追蹤掌握病況

隨著肺腺癌治療,有越來越多標靶、化療或是免疫療法藥物研發上市,讓晚期一線治療肺癌,不再是單向溝通,更不只有單一策略。王金洲醫師提醒,患者須定期追蹤病況,一旦產生變異性,建議重新切片,雖然具有侵入性,但對於再次了解細胞與基因型態相當重要,根據每次疾病的進程及改變,給予相對應的治療,隨時提供患者新知,並保持相互尊重的醫病溝通,是成功治療的主要關鍵!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頭暈、虛弱、疲勞而就醫,結果發現血球數量嚴重異常,紅血球與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球,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引起。」簡聖軒醫師指出,「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快速,所以個案在確診後,就有即刻治療的必要。」

然而,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相對較差,難以接受完整的化學治療,治療成效有待加強,遲遲未達殘留病灶檢測(MRD)陰性。所幸,後來透過免疫治療大幅殲滅癌細胞,並接續使用異體幹細胞移植,穩定控制疾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