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壯年反覆中風?當心是卵圓孔未閉!

by | 7 月 31, 2020

正值壯年反覆中風?當心是卵圓孔未閉!


腦中風是非常嚴重的健康危害,多年來都在十大死因中名列前茅,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常讓人措手不及,還可能留下後遺症,千萬不可大意。

中風徵兆包含臉部表情不對稱、一側手臂無力下垂、說話含糊不清,若發現這些徵兆,一定要立刻就醫。

腦中風分成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是腦部血管破裂,缺血性腦中風則是腦部血管阻塞,大約70-80%的中風屬於缺血性中風。

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時,醫師會安排一系列檢查,嘗試找出導致中風的原因,例如動脈粥狀硬化、心房顫動、凝血疾病、動脈炎等,不過仍有10-40%之缺血性中風找不到明確病因,被稱為「隱源性中風(cryptogenic stroke)」。「隱源性中風」在45歲以下族群的發生率較高 ,對患者、家人容易造成巨大衝擊。

隱源性中風的可能原因相當多,其中又有50%隱源性中風患者合併有開放性卵圓孔(卵圓孔未閉)。

中風徵兆刻不容緩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陳業鵬醫師回憶道,曾經有位三十多歲的女性患者,本身沒有特別疾病史,有一天卻突然單側無力被送來醫院。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腦部有區域中風,比較像是血栓造成的缺血性中風。經檢查找不出中風原因,此稱隱源性中風,懷疑是否有卵圓孔未閉合,初步超音檢查未發現異常。但是進一步的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中,果然在心房中隔找到未完全閉合的卵圓孔。經過評估,醫師建議患者將卵圓孔關閉並服用抗凝血劑,以預防二次中風,現病人癒後良好。


什麼是卵圓孔未閉?

陳業鵬醫師表示,每個人的心臟都有卵圓孔,在胎兒時期,我們的肺臟尚未發育完全、仍是塌陷狀態,回到右心房的血液主要會經由卵圓孔進入左心房,然後進入左心室,被送往全身。

出生之後,氣體交換的工作由肺臟負責,回到右心房的血液會進入右心室,再送入肺臟循環,於是卵圓孔會漸漸關閉。一般而言,卵圓孔會在5到7個月左右關閉,若到了一歲之後還沒完全關閉,就叫做「卵圓孔閉鎖不全」、「卵圓孔未閉」或「開放性卵圓孔」。成年人約有25%的人有開放性卵圓孔。

什麼是卵圓孔未閉?


近年來,研究發現卵圓孔未閉也有可能導致腦中風,因為有一些血栓可能經由卵圓孔飄到左心,隨著血液送往全身,若血栓進入腦部,就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所以在臨床上若遇到找不到明顯原因的中風,醫師便會安排病患進一步檢查,看看是否有卵圓孔未閉的狀況,進而接受進一步治療防止再次中風。


關閉卵圓孔,減少二度中風的機會

陳業鵬醫師解釋道,中風患者若檢查出卵圓孔未閉,目前的治療指引會建議關閉卵圓孔。

過去要關閉卵圓孔得藉由外科手術,必須打開胸骨,接上體外循環機,讓心臟停止跳動,再打開心臟修補卵圓孔。補好卵圓孔後,外科醫師會縫合心臟,並讓心臟回復跳動。
隨著導管技術的進步,現在已可利用導管來進行卵圓孔關閉手術。醫師會由鼠蹊部靜脈放入導管,一路通往心臟,進入右心房。在X光的輔助下,將導管穿過卵圓孔進入左心房。確認位置後,放置卵圓孔關閉器,血栓便無法再經由卵圓孔進入左心房,病人可在清醒下完成治療,順利的話,手術可以在30分鐘內結束。

醫師通常會安排患者於手術前一天住院,第二天進行經導管卵圓孔關閉手術,沒有問題的話,術後隔天便可以出院。因為是由靜脈插入導管,靜脈壓力低,較不會有腳部血腫的問題。

和開心手術比較起來,經導管卵圓孔關閉的手術時間短、恢復期也快、安全性較高、疼痛較少、住院天數也較少,是現在醫療指引建議治療方式。

關閉卵圓孔,減少二度中風的機會


臨床研究發現,與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相比,接受經導管卵圓孔關閉手術並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可以減少97%再次中風的風險。目前大部分國家的指引都建議關閉卵圓孔,而美國神經內科學會與歐洲神經內科學會2020年治療指引都建議患者關閉卵圓孔以降低再次中風。在台灣對於曾經中風,且有卵圓孔未閉的患者,健保亦有給付經導管卵圓孔關閉手術。

部分患者可能因為身體狀況、心臟結構的一些變異等,不適合接受經導管卵圓孔關閉手術,只能採用傳統開心手術,或者保持藥物控制,相對來講復發性中風的機會就會比較高。


預防中風,保養重點

陳業鵬醫師提醒道,接受經導管卵圓孔關閉手術後,患者還是要記得規則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因為卵圓孔未閉僅是隱源性中風的可能原因之一,規則服藥有助於降低二次中風的機會。部分患者可能有出現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的機會,最好能定期回診追蹤。

剛接受完經導管卵圓孔關閉手術的患者,初期建議暫時不要進行太激烈的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後,內皮會包覆卵圓孔關閉器,脫落的機會很低,屆時便可恢復正常運動。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留意血壓、血糖、血脂、膽固醇等狀況,務必好好控制,維持健康生活型態,才能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