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營養,補體力,也要保護力!

by | 7 月 1, 2020

均衡營養,補體力,也要保護力!
經常會聽到有朋友抱怨體重過重,而對食物斤斤計較,不過,日常生活中我們更該關注的重點其實應該是「營養均衡」。體重過輕通常是營養不良,但體重過重的人也可能存在營養失衡的狀況喔。因為體重過重代表攝取過多熱量,卻不見得有攝取均衡營養。

根據臺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我們可以發現營養失衡的狀況頗為常見,四十五歲以上民眾在維生素D、維生素E、鈣、鎂、鋅、膳食纖維之平均攝取量皆不及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其中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又更為嚴重。

營養失衡會如此常見,可能是因為大家對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不甚清楚,若習慣偏食、過度節食、經常外食、飲食不夠多樣,便容易營養失衡。


營養失衡警訊要留意

我們的身體需要足夠的熱量、醣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及鎂、鋅、鈣、鉻等各種礦物質才能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若經常處於營養失衡的狀態,對生理、心理都可能造成影響,而干擾工作及生活品質。

營養失衡警訊要留意


營養失衡的警訊包括體重減輕、皮膚乾燥、手腳無力、精神較差、不易專心、情緒低落、容易疲累、掉髮增加、傷口癒合慢等,平時得多加留意,要看看是否為營養失衡或是有其他的問題。

每日均衡飲食是維持健康的基本功,六大類食物有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可以提供熱量、醣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纖維、植化素(Phytochemicals)等可幫助促進腸胃蠕動、腸道益菌生長,每天攝取適當蔬果的份量,有益身體健康。


優質蛋白來源-乳清蛋白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於乳製品。蛋白質會被消化分解成多種胺基酸,然後被身體吸收利用。

牛奶中的蛋白質主要有兩種,約80%為「酪蛋白」、約20%為「乳清蛋白」,皆由多種必需胺基酸所組成。乳清蛋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速度較快,而酪蛋白吸收較慢,需要6-7個小時以上。

優質蛋白來源-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含有較多支鏈胺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s)包含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纈胺酸(Valine)是組織修復、肌肉合成的重要成分,有助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為好吸收的優質蛋白質來源。


飽和脂肪較不利,攝取要適量

對於脂肪很多人都有誤解,認為「吃脂肪會發胖,要愈少愈好」。其實脂肪是身體重要的能量來源,而且可以維持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保護內臟器官的責任。脂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成分,大家需要搞清楚的是「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如何選擇。
「飽和脂肪」在牛油、豬油、奶油、椰子油、棕櫚油中佔有較高的比例,「不飽和脂肪」在橄欖油、玉米油、葵花油中佔有較高的比例。根據大規模研究,飲食中若有較高比例的飽和脂肪,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天來自脂肪的能量來源應佔總熱量25-35%,其中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取量應少於總熱量7%。


膳食纖維對身體有哪些幫助?

膳食纖維分為兩種,一種是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常見於麩質、全榖、全麥、穀物、根莖類、豆類以及一些果皮中,可增加糞便體積,並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排便。另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保水性,常見於蔬菜水果、木耳、菇類中,可與食物中的油脂及醣類相互作用,幫助減緩營養素的吸收。

Fibersol-2日本專利膳食纖維是從玉米澱粉純化而來的難消化性麥芽糊精,為水溶性膳食纖維,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可以增加飽足感。

我們的腸道裡有大量腸內菌,其中有許多腸內菌可把膳食纖維當作能量來源,也就是說膳食纖維,能改變細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增強對伺機入侵的病菌的抵抗力。


天然植物化學物質-薑黃素知多少?

近年來相當受到關注的薑黃素(Curcumin)是由薑黃的根、莖中萃取而來。針對薑黃素,有許多關於抗氧化力、抗發炎的研究 。活化的發炎細胞會釋放多種活性物質增加氧化壓力,過度的氧化壓力可能衍生許多問題。

天然植物化學物質-薑黃素


薑黃素有助調節生理機能,但是因為薑黃素為不溶於水的多酚類化合物,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後,薑黃素的吸收效果比薑黃粉更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喔!

贊助:友華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愛斯康益膳系列,針對不同族群(外食族、營養失衡、食慾不振、樂齡族群等)提供最均衡的營養,不僅有好吸收的乳清蛋白增強體力,更添加細微化薑黃素增強保護力,雙管齊下,口感佳,長期每天2罐補充營養,讓長輩能夠擁有活力、健康的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1. 老年期營養手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
2. Hewlings SJ, Kalman DS. Curcumin: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Foods. 2017;6(10):92. Published 2017 Oct 22. doi:10.3390/foods6100092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