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正確診斷、分型超關鍵!胸腔科醫師完整解析

by | 7 月 3, 2020


記者:曾正豪報導

惡性腫瘤已連續多年成為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肺癌又是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且近年來許多名人即使未抽菸也罹患肺癌,因此民眾對肺癌產生莫名恐懼,肺癌防治也因此成為重要的課題。

肺癌是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但不同的肺癌細胞型態,治療方法與藥物大不同,手術根治更是早期肺癌才有機會!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長庚體系)胸腔內科鍾福財主任對此表示,正確診斷與分期肺癌,是正確治療肺癌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依據,快來看看醫師的分析。


不吸菸女性罹肺腺癌 正確診斷治療後,追蹤逾5年

46歲 T 女士,因為慢性咳嗽月餘來到診間,顯示左側肺葉處有不正常陰影合併縱隔腔淋巴結腫大,最可能的診斷為肺腺瘤合併淋巴轉移,下圖為案例胸部X片發現左上肺葉腫塊(如圖 D紅色箭頭所示),胸部電腦斷層影像確認左肺葉腫塊位置後如圖A紅色箭頭所示,經由支氣管鏡超音波導引切片如圖C紅色箭頭所示 同時胸部電腦斷層如圖A藍色箭頭所示與全身正子攝影如圖B藍色箭頭所示顯示氣管旁淋巴結疑似轉移,經由支氣管鏡縱膈腔超音波與細針抽吸 如圖E藍色箭頭所示得到足夠檢體,最後病理報告證實為肺腺癌淋巴轉移,完成正確診斷與分期,並藉此正確選擇治療!

▲支氣管鏡術-肺癌診斷分期工具圖


如何正確診斷與分期肺癌?

惡性腫瘤已連續多年成為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肺癌又是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且近年來許多名人即使未抽菸也罹患肺癌,因此民眾對肺癌產生莫名恐懼,肺癌防治也因此成為重要的課題。
正確診斷與分期肺癌,是正確治療肺癌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依據。肺癌臨床分期除了腫瘤大小及侵犯器官外,最重要的便是縱膈淋巴結分期。通常病患會先完成臨床影像診斷分期,也就是胸部電腦斷層與全身正子攝影。然而光靠臨床影像,無法正確把某些發炎病變與腫瘤造成的淋巴轉移區分。藉由支氣管鏡超音波取樣得到細胞或病理學的正確腫瘤診斷與淋巴結分期。支氣管鏡縱膈腔超音波與細針抽吸提供了較不侵入破壞正常組織,卻有高正確分期縱膈淋巴結的選擇,只需空腹禁食6-8小時後,經由局部麻醉與輕中深度鎮靜術搭配約1小時內即可完成。


1. 肺癌診斷與分期

第一步是影像診斷,通常是「胸部X片」。胸部X光片已發現異常陰影,使用一般「胸部電腦斷層」來進一步確認胸片陰影的性質與位置。在胸部電腦斷層影像確認肺部腫瘤位置與大小後,下一步便是病理學診斷,也就是所謂的「生檢切片(活體組織切片)」。
許多病患一聽到肺部需要切片,都會產生恐懼甚至排斥,不過,生檢切片是取得病理學診斷的唯一方法。時至今日,低侵入性且輕中深度鎮靜術,已使檢查不適感改善許多。視腫瘤大小與位置可能選擇(1)支氣管鏡檢查切片,(2)影像切片──如「胸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切片」,(3)手術切片等。各有優缺點,但需與醫師討論。


2. 支氣管鏡超音波

支氣管在肺部有許多分支,電腦斷層影像只能顯示腫瘤大概位置,在進行支氣管切片時,藉由支氣管鏡超音波定位肺腫瘤,能正確有效切片以正確診斷肺腫瘤(如圖C紅色箭頭所示) 病理診斷。


3. 經支氣管鏡縱膈腔超音波與細針抽吸(EBUS-TBNA: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過去臨床影像對縱膈及肺部淋巴結的分期準確率不佳,準確性高的則為「外科胸腔鏡」或「縱膈腔鏡手術」雖準確率較高,但是需要全身麻醉及氣管插管,屬高侵入性。因此而「支氣管鏡縱膈腔超音波與細針抽吸」,則提供了較低侵入性的方式,是正確分期縱膈淋巴結的一種選擇,藉由支氣管鏡前端超音波探頭確認支氣管旁淋巴病變,並定位經由支氣管鏡縱膈腔超音波與細針抽吸 (如圖E藍色箭頭所示)得到足夠檢體,取樣得到細胞學或病理學分期,此針對縱膈腔淋巴結正確分期,給有機會手術切除的肺癌,最佳術前分期評估與術後追蹤。對於手術治療後縱膈淋巴復發,也提供高診斷率且低侵入性的檢查,只需空腹禁食 6-8 小時後,經由局部麻醉與鎮靜術搭配約 1 小時即可完成,術後1 小時即可進食。


4. 肺腺癌藥物治療

肺腺癌如何治療?根據病理組織及分期結果,決定治療方式。早期肺癌病患可手術根治,部分病患須搭配術前的前導治療或術後輔助治療: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放射線治療等。

局部晚期肺癌若無法開刀但未轉移,病人也可接受化放療及考慮免疫治療的鞏固性治療。亦可視病理細胞型態,分析腫瘤基因變異,及病患體能狀態等,選擇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然而,晚期肺腺癌患者大多具有特別的基因突變(EGFR、ALK、ROS1等),其中約55%為表皮生長因子(EGFR)突變,EGFR標靶藥物也已發展至第三代,健保也已開放給付。 第一線使用EGFR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約9-19個月,整體存活期約21-38個月。醫師可依照患者基因突變類型而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

民眾本身應注意自身健康,應該盡量避免危險因子,而針對高危險群民眾如具有肺癌家族史、抽菸民眾也可考慮「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其特別針對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增加早期肺癌發現率,有任何異狀應儘速就醫,以期盡早發現盡早治療。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中年男性患者最初因嚴重蛋白尿前往腎臟科就診,經腎臟切片確診為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後,轉診至血液腫瘤科。」李欣學醫師表示,「患者相當配合,積極接受治療,後續也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以鞏固療效。」

患者的蛋白尿從每天8至9克顯著下降至大約1克,顯示腎臟功能明顯改善。患者的體重、營養狀態逐步恢復,整體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至今已超過六年,腎功能仍維持穩定,疾病控制良好。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早上起床時,容易筋骨緊繃,頭昏腦脹嗎?試試看用11分鐘順過這簡單的醒腦流程,從躺在床上開始做,讓我們的四肢與筋絡獲得適當地伸展,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呼吸。迎接一天的挑戰!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