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起伏不定好危險!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助24小時穩定控壓

by | 4 月 1, 2020


記者:李依如報導

一名年約60歲高血壓患者林先生(化名),除腎功能差之外,即使同時服用6種降血壓藥物,在家測量之收縮壓仍常飆高至170~180毫米汞柱,家人十分擔憂。高醫附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維中為林先生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隔天即可出院。術後林先生固定回診檢查,血壓改善相當多,在門診測量之收縮壓甚至可以降到110毫米汞柱,可減少高血壓藥物的使用,進一步減輕了病患之用藥困擾。

血壓怎麼量都不準? 「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來幫忙

血壓忽高忽低不穩定,容易併發腦及心血管疾病。蔡維中醫師表示,「夜間高血壓」與「清晨高血壓」患者,分別在夜間及清晨血壓飆高,對健康造成威脅。有些患者看見醫師時容易緊張,每次門診時血壓測量值偏高,回到家卻又回復正常,屬於「白袍症候群」患者;「隱匿型高血壓」患者則正好相反,居家測量時偏高、前往門診量測時又在合理範圍。

針對上述類型的患者,蔡維中醫師建議採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可隨時反應出血壓變化。將小型血壓器配戴於患者手臂上,每30~60分鐘自動量測一次,醫師可藉此得知病患24小時的血壓狀態,給予正確的診斷與後續的治療。

用藥不穩血壓難控制 「高血壓導管治療」助24小時控壓

蔡維中醫師指出,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長效型藥物一天服用一次,都可能無法達到24小時完整控壓效果;若是短效藥物則一天需要服用2至3次,除了病患會憂慮吃太多藥有副作用之外,多次的藥物服用更會影響病患服藥的順從性,造成血壓控制更加不穩定。
想要積極有效控壓,蔡維中建議患者可考慮行「高血壓導管治療」。由於腎臟~全身性交感神經過度活躍,乃是高血壓的重要因子之一,若能將其阻斷,能減少交感神經對於腎臟的影響,從而降低全身交感神經活性,達到24小時穩定血壓效果。

高血壓導管治療施作的方式,是在局部麻醉下,從患者鼠蹊部穿刺股動脈置入鞘管,藉由鞘管將導管置入腎臟動脈中,發出射頻能量燒灼,阻斷腎動脈旁的交感神經。不只安全性高、手術傷口小,無顯著併發症及副作用之風險。施作後,可達到超過1年以上的血壓控制,甚至三年之久,平均可協助病患減少使用1至2顆降血壓藥物。

高血壓導管治療 中度高血壓患者也適用 

根據早期研究發現 高血壓導管治療適用於頑固型高血壓患者(備註1),在這一族群可看到有相當的療效。而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在近期的數篇研究也都發現,就算非頑固型高血壓(只吃1~3種降壓藥物)的中度高血壓患者,也適用「高血壓導管治療」,能有效控壓。

蔡維中醫師強調,「高血壓導管治療」可維持24小時全天候降壓,減低對降血壓藥物的依賴,對於血壓控制不理想、藥物順從性不高、想減少用藥的患者,是一個合理且值得考慮的治療選項。

備註1: 頑固型高血壓:病患吃了三種降血壓藥物(含利尿劑),門診仍血壓超過160毫米汞柱的患者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