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321」糖尿病患及早預防心腎併發症 降低感染引發重症風險

by | 4 月 24, 2020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表示,防疫將成為日常觀念、須從每個人做起,由於死亡案例幾乎都合併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學會也特別提出糖尿病防疫新觀念:「控糖三二一」,呼籲糖尿病患應同時注意控糖達標、預防性控制和監測心衰竭併發症、腎臟惡化的風險,遠離威脅。

一名60歲的陳姓婦人,一年前經醫師診斷罹患糖尿病,但因無明顯症狀及不適,婦人並沒有規則服藥,最近幾星期發現尿量減少、雙腳輕微水腫,並且在公園陪孫子玩時發現呼吸急促的現象,送醫詳查,由於糖尿病染疫重症風險高,醫師立刻篩檢,幸好排除染疫,但發現婦人心臟擴大、血清之肌酸酐也有1.2 mg/dl,醫師評估後建議改用合適的降血糖藥物治療並提醒應按醫囑用藥,婦人再次回診時,糖化血色素(HbA1c)已控制在7%、體重也下降了2公斤,往後都可以神清氣爽地與孫子趴趴走了。


糖尿病加乘心腎併發症 將加重新冠肺炎重症風險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和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日前表示,糖尿病患者一旦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率為一般患者的8.11倍〔1〕,更有研究指出〔2〕〔3〕,有心衰竭、腎功能低下等心腎相關疾病的患者,肺炎感染加重的風險及死亡率都相對較高。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說明,根據2019糖尿病年鑑資料顯示〔4〕,糖尿病患十年間死亡率已下降,顯示學會提升台灣糖尿病照護品質已有相關成效。然而,隨著糖友生命延長,相關共病惡化儼然成為新照護議題,2000年至2014年間,心衰竭人數增加185%、慢性腎臟疾病人數增加407%,尤其,心腎交互影響,慢性腎臟病患比起正常腎功能者,罹患心肌梗塞、心衰竭的危險性較高。
因此,黃建寧理事長提醒糖尿病患,應做好血糖控制避免心腎相關合併症加乘,在疫情期間,室內應保持通風,落實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儘量不去人口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以減少病毒感染風險。


器官保護超前佈署 糖尿病防疫新觀念「控糖三二一」 

血糖控制的根本為避免發生併發症,疫情期間也應降低肺炎等相關感染風險,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特別提出糖尿病防疫新觀念「控糖三二一」:

●血糖監控3指標:監測飯前和飯後血糖、HbA1c

●腎臟功能2注意:監測微蛋白尿及檢測eGFR(腎絲球過濾率)

●心衰預防1(一)定要:早期控制三高,預防心衰竭合併症


黃建寧理事長指出,糖尿病患的觀念應與時俱進,不再停留在控糖達標、治療合併症,應超前佈署、做好器官保護。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張恬君秘書長進一步說明,若糖尿病患單一治療未達控制目標時,宜評估心腎風險及共病,並加上不同機轉的抗糖尿病藥治療。

傳統治療第一線雙胍類用藥於回溯性追蹤研究中顯示與心血管併發症減少有關,而新型降血糖藥物如口服的鈉-葡萄糖共同轉運器〔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及注射型針劑的類升糖素胜肽〔1〕(GLP-1RA) 則在許多研究中顯示,除了能有效控制血糖,且額外降低體重,實證顯示也具備腎臟保護效益。

研究指出〔5〕,不論蛋白尿、腎病變分期,SGLT2抑制劑皆能減少慢性腎臟病(CKD)的發生和惡化〔5〕。 GLP1類亦可觀察到對蛋白尿減少的趨勢〔6〕。此外,研究〔5〕也觀察到無論有無心衰竭病史的糖尿病患者,SGLT2抑制劑皆能減少心衰竭住院的發生。目前糖尿病藥物種類眾多,糖友就診時可與醫師依據目前心腎功能及風險狀況討論合適用藥。

提醒糖友於疫情期間,仍應按時回診,醫院已採分流管理,可安心就診。而血糖狀況穩定者,可考慮就近於鄰近的糖尿病共照網診所維持治療,有慢性處方箋的糖友亦能善用醫院得來速或到社區藥局拿藥。按時服藥、控制好血糖,注意心腎併發症徵兆,才能做好長期防疫的準備。

參考資料來源:
1. 黃妙雲(2020年3月3日)。糖尿病患 新冠肺炎死亡率飆8倍。聯合新聞網。檢自: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4/4383975
2. Debra L. Beck. (2020).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rovides Potent Reminder of the Risk of Infectious Agents.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3. Chi-won Suk et al. (2019). Point of Care eGFR and the Prediction of Outcomes in Pneumonia. Scientific Reports.
4. 中華民國內分泌暨糖尿病學會(2019)。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
5. Zelniker TA et al. Lancet. 2018 Nov 9. pii: S0140-6736(18)32590-X. doi: 10.1016/S0140-6736(18)32590-X.
6. 林義智, & 楊紹佑. (2016). 腸泌素類藥物與第 2 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對於糖尿病腎疾病的效益與限制. 內科學誌, 27(5), 248-260.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