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聊天室】讓關節腫痛、變形的 自體免疫關節炎

by | 3 月 17, 2020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中心疾病管理及資料科學研究室主任 邱瑩明醫師


邱瑩明醫師:自體免疫關節炎跟一般我們常見的,像是退化性關節炎,或是受傷造成的風濕等,最大的差別在於,一般這種退化性關節炎,或者因為風濕造成的痠痛的話,在休息之後是會比較舒服的,反倒是過度使用,才會造成它的症狀加重。


邱瑩明醫師:但是自體免疫關節炎有一個特徵,就是說休息愈久它會愈不舒服,通常最早的症狀都是在一早起床的時候關節會很僵硬,而且這種僵硬可能都會持續超過一個小時以上才會改善,或者請他自己簡單握個拳頭,一般人握拳頭是有辦法整個握起來,可是如果是自體免疫關節炎的話,你叫他握拳的話,拳頭中間就是會有一個洞,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拿牙刷會有困難。

邱瑩明醫師:自體免疫的關節炎其實有很多種,一般最常見的是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這是比較常見我們遇到的自體免疫關節炎。

邱瑩明醫師:如果以僵直性脊椎炎來講的話,好發的族群大概在20-30歲,以男性為主。

邱瑩明醫師:如果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話,好發的族群會是在50-60歲,大概這是以女性為主。

邱瑩明醫師:剛剛提到的乾癬性關節炎,它的好發族群可能會是在40歲前後,這部分男性、女性的發生率,可能就不會差異太多。

邱瑩明醫師:比較常遇到會造成關節變形的這些自體免疫關節炎包含是,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這些都很容易造成關節的變形,如果沒有提早治療的話,一旦變形這些都是無法恢復的,有的人可能發作的進展會更快,可能一到兩年我們都會發現到,外觀上面已經開始看到,關節已經不一樣了。

邱瑩明醫師:自體免疫關節炎,因為它的原因是來自於,免疫系統發炎所造成的,免疫系統一旦發炎的話,通常不會只有侵犯到關節,常常其他的器官也會影響到,這個我們稱之為「共病」。

邱瑩明醫師:以僵直性脊椎炎而言,除了下背痛之外,最常見共病像是眼睛,它會引起眼睛的發炎,我們稱之為虹彩炎。

邱瑩明醫師:如果以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講的話,它的發炎也常常會合併肺部發炎,我們稱之為間質性肺炎,或者合併乾燥症,嘴巴乾、眼睛乾這些症狀。

邱瑩明醫師:如果以乾癬性關節炎而言的話,除了造成關節發炎也會造成皮膚病變,造成我們說的乾癬,也有可能引起腸道的發炎,我們稱之為發炎性腸道疾病。
邱瑩明醫師: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我們最常治療是從口服藥物開始,口服藥物可以先從傳統抗發炎的藥物,除了短期使用類固醇之外,我們會併用一些消炎止痛藥物。

邱瑩明醫師:但就長期而言的話,長期控制的藥物,我們使用的是免疫調節劑,免疫調節劑大部分都是口服藥物,這些免疫調節劑的話,我們特別要注意的就是說,有的人可能要在定期的追蹤抽血報告,看看有沒有影響到肝功能、腎功能。

邱瑩明醫師:有的人即使用了這些藥物之後,效果還不是很好,因此這幾年有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對這些自體免疫關節炎,甚至它們引起的共病效果都非常好,而且這些藥物比較少肝、腎功能的副作用,只是說這些藥物因為是比較特殊的用藥,通常是在一定的嚴重度的情況下,我們才會給予這些藥物的治療。

邱瑩明醫師:在急性期發炎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一些肌肉的用力,比如說手指頭稍微用力,或者大腿肌肉用力,這些用力的動作不太會去動到關節,但是可以維持關節附近肌肉的力量,急性期過了之後,接下來我們的關節,可以做一些比較緩和的一些動作,避免關節發炎久了之後,造成攣縮變形。

邱瑩明醫師:這些自體免疫關節炎不會受到飲食的影響太多,因為它們不是我們以為的尿酸的這些飲食所造成,所以飲食上面可以正常飲食,免疫系統受到壓力的影響其實很大,所以過度的壓力,會讓自體免疫關節炎的發炎變得難以控制,再來規律的作息也很重要,還有適當的休息,這些東西都對我們的免疫系統會造成影響。

邱瑩明醫師:我曾經有一個病人,她是乾癬性關節炎,她在20-30歲的時候就發病,是一個女生,她當時發病的時候有手的關節炎,也有皮膚乾癬的症狀,直到這幾年她才知道,這可能是乾癬性關節炎,要來看免疫風濕科,做相關的診斷跟治療。

邱瑩明醫師:當她來看的時候,她的手的關節已經很明顯的變形了,當然皮膚的病灶也是很嚴重,這時候我們給她乾癬性關節炎的傳統治療,之後因為效果也沒有很好,因此我們再給她用了生物製劑,用了生物製劑之後病人效果非常的好,她的皮膚的病灶完全消失了,但是她的關節很可惜的,關節的變形是無法恢復的。

邱瑩明醫師:自體免疫關節炎,大多都是不可逆的關節變形,要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才能夠掌握治療的黃金時期!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HER2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改採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在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已是男性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有上升的趨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張議徽醫師指出,由於攝護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第四期,常出現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骼、淋巴結、肺臟、肝臟等。 因為雄性激素會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荷爾蒙抑制療法扮演重要的角色。張議徽醫師說,傳統的荷爾蒙抑制療法可以降低體內的雄性激素濃度,發揮抑制腫瘤的效果,不過在經過一、兩年後,攝護腺癌可能發展出抗藥性,稱為「去勢抗性」,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