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度腦中風 連話都說不清楚了!

by | 2 月 1, 2020


記者:林怡亭報導

「我那麼年輕,腦中風已經好了,為什麼還要吃藥?」一名年約35歲中年男子曾歷經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襲擊,幸好發現得早,終於解除危機,生活總算恢復正常,但他卻不願持續服用預防再次中風藥物,飲食、生活型態也照舊,沒想到很快就二度中風。這次他沒有那麼幸運,由於腦中風位置影響語言功能,導致講話辭不達意、溝通困難,也無法繼續工作,照顧者也承受極大壓力。

1/10中風患者 一年內中風復發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7年資料,台灣民眾十大死因當中,腦血管疾病名列第4名,每年約1萬1千人因中風失去生命,另有約1萬7千人因中風而生活失能,一旦二度中風,病情往往更嚴重,家人照顧負擔也加重。

台中市太平區長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邵臻發現,門診中上述35歲男子的情況很常見,有些30、40歲中、壯年中風族群中斷使用預防中風藥物,且不願改變飲食、生活型態,導致很快就二度中風。「如果曾中風,一年內約1/10的人會再次中風,原本可能只有小血管阻塞,再次中風,可能連腦部重要血管都受波及,影響語言、吞嚥等重要功能,語言功能受損,病患就會非常沮喪。」林邵臻醫師每次看到病患受苦,便感到十分不捨。
在腦中風患者中,不少人因動脈粥狀硬化引起血栓,進而引發缺血性腦中風,這類患者若要預防中風復發,除了必須監控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數值、改變飲食習慣、補充充足水分,也必須按時服用抗血小板類預防中風藥物,減少血栓發生機率。

慎選預防中風用藥 減少不良反應風險

林邵臻主任分析,若動脈粥狀硬化造成血栓、缺血性腦中風,復原後便需要長期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發生。目前第一線抗血小板藥物為阿斯匹靈,不過部分患者因腸胃道較脆弱,服用阿斯匹靈後產生腸胃出血、胃痛等不良反應,此時就要考慮改成其他較新型、較不會產生不良反應的抗血小板藥物,以維持血液暢通。

林邵臻主任也提醒,對於中風症狀,民眾一定要有警覺性,一發現有眼歪嘴斜、單側肢體不聽使喚等症狀,就要盡快到「最近」的醫院就醫、接受診斷、治療,此時千萬不能服用降血壓藥物,以免大腦血流減少,讓情況加劇。另外,平常要均衡飲食、少吃加工食品、控制體重、控制三高指數,才能預防中風發生。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